在当前教育体系中,小学语文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的基础学科,更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被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是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深度理解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批判性地分析信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结构相融合。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包括概括、分析、评价、创造等复杂的认知过程。本文将聚焦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高阶思维课堂教学,旨在探索通过深度学习促进小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策略,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深度学习视域下提升小学生的概括能力
(一)在阅读中整理归纳提升概括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锻炼学生概括能力的重要手段。对信息进行梳理是有效概括的前提,当面对一篇新的文章时,教师指导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内容,把握要点,为后续的概括打下基础。快速默读是提升学生阅读速度及概括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专门的快速默读练习,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浏YEb9UMhMGgJFHFUW8kDuEA==览文章,并尝试概括每段的中心意思;在完成对每段中心意思的概括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并概括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在教学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忆读书》时,教师带领学生通读全文,了解这篇文章的基本结构是根据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他阅读过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文学作品,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作者对四大名著的描写以及自身关于四大名著的阅读经验,尝试概况四大名著的主要内容;在学习《忆读书》这篇课文后,概括全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中心思想,并深入思考读书的益处。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不仅依赖于课堂教学,还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大量的自主阅读与概括练习。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各类文章,尤其是那些具有深刻内涵的文章。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以此来不断提升自身的概括能力。
(二)指导学生掌握概括的方法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概括的方法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关键步骤。有效的概括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还能提高他们的信息筛选与整合能力。表格法是一种直观、清晰的信息梳理方式,尤其适用于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概括训练。教师可以设计合理的表格,引导学生将文本中的关键信息分类填入,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对文本的整体认识。符号圈画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概括方法,适用于学生在自主阅读时的信息筛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不同的符号来标记文本中的关键信息。通过符号圈画,学生更加专注于文本的关键信息,避免遗漏关键内容。关键词语是文章中能够揭示主题、概括内容的重要词语,通过提炼关键词语,学生可以快速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将相和》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创建表格,将与“将”和“相”相关的事件分别列入不同的列,帮助学生清晰理出文章结构。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使用星号、圆圈、波浪线圈画出重要句子或词语,帮助学生在回顾时迅速定位关键信息,从而进行有效概括。在《将相和》中,重点关注描述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点、行为动作的关键词,关注他们冲突与和解的过程,通过对核心元素的概括来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小学语文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概括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概括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二、深度学习视域下提升小学生的分析能力
(一)合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度分析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设置问题不仅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培养高阶思维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的注意力往往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同时,问题的表述要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抽象或专业的术语而让学生感到困惑。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需要学生逐层深入地理解。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地设计问题。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问题设置不应局限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教师应适当引入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分析。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田忌赛马》一课教学中,首先,教师让学生阅读故事,列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如田忌、齐威王等。其次,将故事情节按顺序分解,分析每个情节的经过与结果,通过“田忌在比赛中采取了哪些策略、这些策略的结果如何”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再次,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如“田忌为什么会赢得比赛?他的策略为什么有效?”最后,通过“《田忌赛马》这个故事想要传达什么样的道理或教训”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分析田忌赛马成功的根本原因,即遵循“以己之长攻其之短,以己之短消其之长”的原则。边阅读边提问有效促进了学生深度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复杂的问题,实现了高阶思维的发展。
(二)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分析能力
思维导图是通过图形和线条将思维过程可视化的工具,能够将复杂的信息进行分解、重组,以层级关联的方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文本信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思维导图来辅助课堂教学。气泡图主要用于描述某一主题或概念的特征属性,树状图则更多地用于梳理文章的结构与层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将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形成有机的知识网络;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激发思维,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构建图形与线条,将复杂的信息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提高信息分析处理能力。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草船借箭》一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气泡图,以中心圆圈标注“诸葛亮”,周围圆圈描述他的特点与行动;绘制双重气泡图,比较诸葛亮和周瑜的策略与性格特点;绘制树状图,将“草船借箭”的故事线分解为背景、冲突、高潮、结局,学生从课文中提取 “智谋”“计策”“风向”等关键词,并将这些关键词放入思维导图中。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指出其优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完善思维导图。
三、深度学习视域下提升小学生的评价能力
(一)注重对学生认知思维的训练
在信息爆炸时代,培养学生的独立评价能力是高阶思维培养的重要内容。小学生由于年龄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对文本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认知评价,让学生对文本内容形成基本理解,对人物形象进行初步认识。在引导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文本的不同看法,或者对某个角色行为的质疑,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帮助他们逐渐形成独立评价能力。初步评价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进行再感知、再思维。这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挖掘文本细节,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景阳冈》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后分享对武松的第一印象:“在你眼中,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从文本中找出能够描述武松性格与行为的关键词,形成自己的初步评价。教师继续提问:“武松打虎时,你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评价武松的行为,与学生一起研究故事的历史背景,重新构建武松的人物形象,对武松进行再评价。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武松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人物进行比较,强调评价的深度与广度,从而促进他们的元认知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学生的评价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课堂内外进行持续的综合实践。对于评价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活动;对于评价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挑战机会。
(二)鼓励批判性评价阅读
批判性阅读不仅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更要求他们从多个角度审视文本,辨识作者的意图,提出独到的评价。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文本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选取的阅读材料要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同时,教师要通过讲解示范,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关键词句、结构安排与表达方式,从而揭示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隐藏在文本背后的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经验,还要引导他们关注文本所反映的广泛社会现象,通过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本,深入理解文本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拓宽自身视野。定期安排读后感、书评或文章评论写作是提升学生评价能力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少年闰土》一课时,首先,教师提问:“作者想通过闰土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学生讨论作者的写作意图,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将故事中的事件与现代生活进行比较,评价其中的异同。其次,教师指导学生挖掘《少年闰土》中友情、勇敢、诚实等积极的价值观,评价课文中人物刻画、情节构造等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批判地看待《少年闰土》这篇课文,分析角色行为的合理性、情节的连贯性等。最后,教师布置撰写书评的任务,让学生写作中融入个人评价,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师要不断探索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高阶思维培养需求。
四、深度学习视域下提升小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造力
创设情境教学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情感色彩的教学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创造力。在创设情境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分析文本中的事件,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人物动机与故事情节,从而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使其更全面地认识文本所展现的世界。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教师让学生选择扮演的角色,在表演中与角色融为一体,体会其在故事中的行为、动机等。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对角色的分析,创造性地想象角色在不同情境下可能的行为,深入探讨壮士选择牺牲自己的原因,想象如果事件的某些条件改变,故事情节会如何发展,以及角色的选择会如何变化。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教学情境,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中的事件与人物,还能从多个维度培养其高阶思维与创造力,丰富了自身的学习体验。
(二)开展创造性的写作练习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造性的写作练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在写作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想象素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素材进行创作。在写作过程中,教师提供写作提示,帮助学生拓展思路,还可以提供故事的开头或结尾,让学生补充中间部分,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形成个性化的写作风格。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鲁滨逊漂流记》一课时,教师布置故事续写任务,让学生想象自己是故事的主角,在特殊的岛屿环境中需要设计一种独特的生存工具,从而开启写作旅程。除了故事创作,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写诗歌或剧本,通过不同的文学形式表达他们对《鲁滨逊漂流记》的理解与想象。创造性的写作练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还能够在创作过程中锻炼他们的想象力,稳步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五、结语
本文以深度学习理念为指导,聚焦概括、分析、评价、创造四种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旨在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革新。概括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提炼信息,分析能力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考力,评价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见解,创造力的激发则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这些策略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还优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终身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