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活动中渗透传统节日文化知识时,教师要深入分析幼儿园教学科目,挖掘各学科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传统节日文化元素,结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设计多样化的跨学科融合教学活动,引导幼儿从多维角度掌握传统节日文化知识,提高幼儿的人文素养,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铺垫基石,推动幼儿园教学创新发展。
一、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活动中渗透的意义
(一)有助于幼儿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树立传统文化自信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也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途径。第一,了解传统节日文化内容和形式。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中蕴含着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师在传统文化教学中,通过情境教学的模式,引导幼儿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感受传统节日文化,了解传统节日的内容与形式。如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幼儿播放传统节日视频,引导其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我国南北方庆祝传统节日方式上的差异,从而使幼儿从全面的角度了解传统节日文化,感受传统节日文化的博大精深。第二,了解传统节日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传统节日起源于生活,但是在举办形式和蕴含的意义上又高于生活,在某种程度上,传统节日的庆祝具有民间生活艺术性。由此可知,传统节日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幼儿园教学注重家园共育,在家庭教育环节举办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可以使幼儿直观地感受传统节日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而衍生出多样的文化。如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端午节吃粽子、踏青、赛龙舟等。如今吃月饼、吃粽子、踏青已经深入人心,对人们的饮食和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通过实际生活可以使幼儿深入认识传统节日文化,对幼儿树立民族文化自信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有助于传统节日文化的弘扬
弘扬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责任和义务,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适当地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能够拓展传统节日文化传承渠道,对弘扬传统节日文化起到推动作用。第一,教师教学手段的变化。鉴于幼儿实际学习情况和发展情况,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采用设计活动、情境演绎、多媒体等教学方式,引导幼儿直观学习,切身参与教学活动,构建多样化和趣味化的教学环境,使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多变,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成长。第二,传统节日文化与教学相融合。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传统节日的传承和发展主要包括三种途径,分别为宣传、举办活动、教学。目前,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合教学,是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和弘扬的重要方式。在幼儿园教学中,语言、美术、舞蹈等系列课程中蕴含着大量的传统节日文化要素,如美术中有春节剪窗花、语文中有传统节日文化古诗词、舞蹈中蕴含传统节日文化情景剧等。良好课程的开展对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渗透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强调教师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以幼儿的“学”为重点,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表现自己,实现高效学习。第一,让幼儿成为课程的主要参与者。幼儿的学习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对知识的认识和掌握一般通过观察和模仿获得。教师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教学活动,要注重设计情境类的教学活动,引导幼儿直观地学习或参与活动,以此促进幼儿深入理解传统节日文化知识。在传统节日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针对幼儿的认知和学习能力进行设计,确保幼儿积极参与传统节日文化教学活动,引导其观看视频或参与情境表演,与教师和同伴进行密切互动,逐步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从而实现深度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第二,培养幼儿的人文素养。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课堂教学,不仅注重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注重对幼儿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幼儿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由此,教师在构建幼儿传统节日文化课程时,既要保证教学课程内容的连续性,又要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丰富的内涵,在学习中受到熏陶,获得人文素养的发展。
(二)科学性原则
目前部分幼儿园虽然已经设置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但是由于课时较短以及其他科目的学习,幼儿难以全面地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因此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他学科是传授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科学性原则强调教师在传统节日文化跨学科融合教学时,要科学地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保证跨学科融合的圆润性和顺畅性,又要确保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地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知识,防止出现跨学科融合的突兀性。在传统节日文化情境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将幼儿进行分组,并将情境活动科学地分配给每一个小组,保证每一个小组都能参与传统节日文化教学活动,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幼儿的目标,以加强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知识的全面掌握。
三、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活动中的渗透途径
(一)创设媒体情境,增强幼儿文化意识
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人民的时代任务,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传统节日的内涵十分丰富,对于幼儿而言,深入掌握传统节日文化具有一定的难度。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幼儿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行直观学习,激发幼儿的情感认知,调动幼儿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的能动性,使幼儿从多维角度理解传统节日文化,实现增强幼儿文化意识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组织幼儿学习绘本《重阳节》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情境,并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幼儿经过思考后纷纷回应道:“春节”“中秋节”“端午节”和“清明节”。教师根据幼儿学习反馈再次提出问题:“那你们谁了解重阳节呀?”这一问题只有少部分幼儿参与讨论,由此可知幼儿对重阳节的认识较少。基于此,教师以多媒体为依据,为幼儿创设以“重阳节”为主题的媒体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古诗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引导幼儿阅读,教师逐句讲解诗歌描写的故事,使幼儿初步了解重阳节这天要举办登高和佩戴茱萸的活动。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重阳节,教师播放重阳节讲解视频,使幼儿通过可视化学习深入了解重阳节起源于古代先民的天象崇拜,在西汉时期流传较广,鼎盛于唐宋时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当日举办祭祀活动,具有祈福的寓意。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为幼儿讲解我国重阳节的南北差异,如南方举办重阳节时主要举办登高赏景活动,以饮菊花酒和食重阳糕为主;北方举办重阳节主要为祭祀活动,表达对先人的尊重和思念之情。利用媒体情境引导幼儿直观学习,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文化意识,为构建幼儿的民族文化自信奠定基础。
(二)创设活动情境,加强幼儿文化认识
为了使幼儿深入认识传统节日文化,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幼儿通过参与活动了解传统节日,实现加强幼儿文化认识的教学目标。在创设活动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传统节日活动举办形式,为幼儿构建活动环节,引导幼儿切身感受传统节日,以加强幼儿对节日文化的认识。在构建传统节日活动情境时,教师要深入掌握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创设满足幼儿特点和实际学习情况的活动情境,以满足幼儿需求,使幼儿全身心地参与情境活动,促进情境活动的有序开展。
以中秋节为例,情境活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嫦娥奔月情境故事创编和做月饼活动。为了确保嫦娥奔月创编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在故事设计环节要将传统嫦娥奔月故事情节进行简化处理,故事人物包括嫦娥、后羿、族人三人,情节为后羿射日——获取仙丹——后羿打猎——族人抢夺仙丹——嫦娥食仙丹奔月。在确定创编故事情节后,教师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观点和想象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幼儿进行嫦娥奔月创编活动展示。在展示环节,教师要积极参与其中,引导各小组按照故事主线进行展示,确保嫦娥奔月情境活动有效开展。月饼是中秋节的代表符号,只要中国人谈到月饼就会联想到中秋节,鉴于月饼在中秋节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制作月饼活动。在制作月饼之前,教师播放制作月饼的视频,让幼儿了解做月饼的过程,如面饼如何包裹馅料、如何将月饼原材料放入模具中等。故事创编和制作月饼活动有利于幼儿初步了解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和庆祝形式,有助于加强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
(三)创设演练情境,加深幼儿文化理解
幼儿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单一的课堂教学难以促进幼儿掌握传统节日文化的真正含义。在传统节日教学过程中,根据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教师组织开展情境演练活动,能够使幼儿深入理解传统节日的实质内涵,让幼儿认识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因此,在设计演练情境时,教师要从幼儿的发展特点出发,既要确保情境故事的流畅性,又要保证情境故事流程的简单性,使幼儿在表演的基础上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以幼儿情景剧为例,幼儿情景剧是综合性的艺术,可以锻炼幼儿的记忆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对幼儿的全面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在组织幼儿学习端午节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创设“爱国的屈原”情景剧。“爱国的屈原”情景剧分为四场,第一场为“屈原从政”,第二场为“屈原仕途不济”,第三场为“屈原田园生活”,第四场为“屈原爱国就义”。每一场都是一个单独的小故事,并且每一个故事情节都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可以分别由四个小组进行表演。在“爱国的屈原”情景剧排练环节,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好简易的服装道具,模拟古代宫廷环境,起到渲染氛围的作用。在幼儿排练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屈原相关的舞台剧、话剧、情景剧视频,让幼儿观察剧中人物的表演方式,使“爱国的屈原”情景剧表演得有声有色。通过排练和表演情景剧,幼儿能够深入了解端午节的起源,感受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四)创设家园情境,树立幼儿文化认同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开发和利用家庭教育资源,适当地将家庭资源引入幼儿园教学,以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由此,在组织幼儿学习传统节日文化时,教师可以以家园合作协同育人教学模式为依据,创设家园融合情境传统节日课程。家园情境传统节日课程主要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理论教学以幼儿园教学为主,主要为幼儿讲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实践教学以家庭教育为主,主要通过实践使幼儿明确传统节日的实际举办形式和表达的含义,从而让幼儿在理论与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促进幼儿深入理解传统节日文化,帮助幼儿树立传统文化认同,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以语言课程为例,教师组织幼儿学习古诗《元日》时,可以将春节这一传统节日融入古诗词教学,促使幼儿在理解诗歌文意的基础上,初步认识我国先民如何庆祝春节。组织幼儿学习诗歌时,教师以诗歌文本为基础,为幼儿讲解诗歌字词的含义,如“屠苏”是指屠苏酒,饮屠苏酒是古时过春节的一种习俗,初一饮用屠苏草浸泡过的酒,寓意增福增寿。在初步了解文意的基础上,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纪录片,使幼儿初步了解春节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我国不同地域庆祝春节的方式,促使幼儿了解春节多元化的内涵。同时,教师可以引入本地过春节的习俗,引导幼儿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学习,加强幼儿对本地春节传统的认识,感受本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使幼儿产生乡土情感,实现树立幼儿文化自信和增强幼儿传统文化认同感的教学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活动中融合传统节日文化时,教师要以幼儿园各学科教学内容为依据,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适当地将传统节日文化与各学科知识进行有效融合,为幼儿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实现幼儿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教学资源缺乏和幼儿发展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将传统节日文化知识融入教学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要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构建高效的传统节日融合教学活动,满足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在切实落实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推动幼儿园教学持续发展铺垫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