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标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学正在逐步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为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特别是在“表达与交流”这一关键领域,它不仅关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社交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对于“表达与交流”的重视程度尚显不足,这无疑限制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从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表达与交流”教学的价值出发,深入剖析小学语文“表达与交流”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着重强调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为指导思想,致力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课程标准精心策划了多元化的语文实践活动,力求搭建一个旨在提升学生全面语文能力的综合性和素养型的课程目标体系。在这一体系中,“表达与交流”环节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从新课标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小学语文“表达与交流”的教学策略,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更对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表达与交流”教学的价值
(一)深化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深深植根于扎实的语言运用能力之上,这种能力进一步孕育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力,并筑牢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其中,口语表达与交流能力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实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语言的构建与运用,不断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培养出独特的审美情趣,并在这一过程中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接触、理解和有效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社交素养,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改变“文重语轻”的语文传统观念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教育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口语是人们交流以及进行教育活动的核心工具。然而,随着文字的诞生和学校教育的逐步发展,书面语教学开始占据核心地位,这一转变对人类社会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书面语言知识,而相比之下,口语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则往往被置于次要位置。这种“重文轻语”的教育模式导致语文学科内部发展的不均衡,书面语的学习占据主导,而口语技能的培养则相对滞后。随着近代民间思想启蒙和教育重心的下移,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为口语表达与交流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内在的推动力。口语表达与交流因其动态性和情境性的特点,有助于打破语文学科中功利性的束缚,从而逐步改变“文重语轻”的传统观念,推动语文学科向更加平衡和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
(三)促进学生自我成长与人格塑造
口语表达与交流是伴随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语言形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研究显示,口语表达与交流在人们的日常言语活动中占据高达75%的比例,这表明它是人们最自然、最基本的交流方式,也是个体情感与生命的独特体现。在语文学科中,口语表达与交流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人格塑造具有深远的影响。首先,口语表达与交流的核心在于信息的流动与传递。在这一动态的交互过程中,他人所言的每一个词汇、每一句话语都成了自我认知构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材,通过倾听与表达,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还能够更深入地认识自己。其次,个体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各种社会关系的维系。而口语作为维系这些关系的主要语言形式,对于个体在社会中的定位与自我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口语表达与交流,个体具备了深入洞察自己和他人言语背后含义的能力,从而能够精确地理解双方的情感世界。最后,积极的口语表达与交流有助于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这种认知与期待将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更加健康的态度面对生活,帮助他们更积极地融入真实生活中的口语交流场景。
二、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表达与交流”教学策略
(一)深度挖掘“表达与交流”的教学素材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内容布局上凸显了生活化的特色。无论是课文主题的筛选、类别的划分,还是活动的构思与插图的呈现,都紧密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展开,使之与学生经验紧密相连。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如“课后练习题”“快乐读书吧”以及“语文园地”等模块,它们都是显性的教学资源,可以直接用于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实践,使教学更加生动、有效。除了这些显性的教学资源之外,教材中还隐藏着许多潜在的“表达与交流”素材,如课后阅读链接和资料袋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视野,快乐读书吧则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等内容更是为学生提供了练习和巩固听说读写能力的机会。
例如,六年级下册外国名著的主题课文为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从《骑鹅旅行记》到《汤姆·索亚历险记》以及“快乐的书吧”,每一篇课文都与单元写作任务紧密相连,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表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鲁滨逊漂流记》这篇课文,其编排方式不同于传统的片段节选,而是巧妙地结合“梗概+节选”的形式,这种设计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的范例和明确的指导,以便他们在学习如何撰写作品梗概时能够有所借鉴。同时,“同读一本书”这一口语交际环节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围绕共同阅读的书籍进行深度交流的平台,这种互动不仅丰富了他们的阅读体验,还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表达与交流技巧,除了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资源之外,教师还应积极拓展课外资源。学生生活中的点滴,如一次意外的对话、一次偶然的相遇、一个出乎意料的场景都可以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应该敏锐地抓住这些生活中的随机事件,就地取材,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表达与交流。高年级的学生在情感上更为细腻,内心更为敏感,他们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时可能会感到压力,需要寻找一个倾诉和表达的出口;而当他们感受到快乐时,也希望能够与他人分享这份喜悦。为了照顾到这些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鼓励他们通过书信的方式来进行交流,让学生更加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
(二)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沉浸式的学习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兴趣点,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真实而富有吸引力的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提升他们的交流能力。例如,利用角色扮演和模拟场景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亲身体验和实践语言运用,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为了确保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深入参与并获得强烈的体验,教师在设计时应避免情境过于零碎,而应强调情境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怎么表演课本剧”中,鉴于本单元课文均源自经典名著,具有丰富的戏剧性和趣味性,非常适合进行课本剧表演。在课本剧表演的准备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更好地表演这些课本剧。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教师还可以设置“课本剧征稿”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创作或改编剧本。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如视频、音频等,为学生构建一个真实的前置情境,进行背景渲染,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角色情境中。当学生上台表演时,他们可以在这个沉浸式的环境中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表演结束后,教师可以再次利用信息技术,如制作一个拓展情境的视频或幻灯片,为学生搭建一个“时空链”,帮助他们回顾所学知识,同时开阔他们的知识视野。这样的情境设置不仅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还能让他们在不受时空限制的情况下拓宽学习范围,增强学习体验。这种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和情境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为后续的读后感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强化语言实践,提升表达能力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深知语言实践对于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因此,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教师应注重课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课外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更是学生锻炼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宝贵机会,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目标,组织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大队委竞选、科技节、书法比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交际环境,还能让他们在角色扮演中增强角色感,更顺畅地与他人沟通。
另外,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课外活动,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积极参与,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活动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策划,通过“写”的训练来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说”的训练来锻炼口头表达和交流能力。例如,在竞选大队委的活动中,他们需要展现自己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以证明他们有能力胜任这一职务;在科技节这一盛大的展示平台上,学生需要精心介绍自己独特且富有创意的作品,以展现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些任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促使他们主动提升自己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四)培养自主阅读习惯,深化表达内涵
积累阅读素材是一个持续而逐步深化的过程。只有当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他们的表达能力才能得到质的飞跃。因此,教师应积极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引导他们追求高质量的阅读内容,鼓励他们“拥抱阅读,选择精品”,不断从书籍中汲取智慧与养分,以充实他们的语言库。除了广泛的课外阅读,学生还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深化阅读体验。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记录阅读笔记的习惯,捕捉那些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和句子,并鼓励他们勇敢地创作优秀的作品,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实现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积累阅读素材,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首先,鼓励学生摘抄阅读中的美词佳句和生动事例,这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语言库,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其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批注和赏析,让他们在阅读中思考与评价,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再次,改写和背诵也是有效的积累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借鉴优秀作品的语言表达和结构布局。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观察大自然、校园和家庭,注重收集素材。通过细致地观察事物的微妙之处,深入思考并提炼其内在意义,学生能够在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展现出更加深刻的见解。
三、结语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语文“表达与交流”教学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深度挖掘“表达与交流”的教学素材、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沉浸式学习情境、强化语言实践和培养自主阅读习惯等教学策略的实施,为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在实施这些教学策略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充分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成长需求,实施个性化的教学策略,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