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图,作为教材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不仅为教学过程增添了趣味性,还以其直观、生动的特性,有效地将复杂的历史知识具象化,从而避免了教学的单调与枯燥,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具有显著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并未充分利用插图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未能深入挖掘其潜在的教育价值。基于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高中历史教材中插图的应用价值,剖析其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高中历史教学的优化与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一、教材插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高中历史教材中的插图内容丰富多彩,大致有历史地图、历史人物图、历史场景图、文物图、历史概念图以及其他插图共六个类型,旨在通过视觉呈现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历史知识。
(一)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历史时空框架
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历史时空框架,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事件。例如,教师展示各个历史时期的地图,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疆域的变迁、城市的兴衰,进而理解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脉络。这种时空框架的构建有助于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历史画卷,提升历史素养。
(二)加深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知
历史人物图是教材插图中的一种,通过生动的图像展现了历史人物的风采和特质。通过观察这些插图,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人物的魅力和影响力,从而加深对他们的认知。这种认知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形成完整的人物形象,还能激发他们对历史人物的兴趣,进一步推动他们深入研究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三)重现历史场景,提升学生历史体验
历史场景图能够生动地再现历史场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这些插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细节将历史事件和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这种历史体验的提升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使他们在历史学习中更加投入和专注。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插图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教材上的插图运用不足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尽管教材上配备了丰富的插图资源,但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插图的运用不足,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插图功能的认识不全面、对插图教学方法的探索不够深入等。由于对插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是简单地提及,而未对插图进行深入分析与解读,这不仅限制了学生对插图的理解和运用,也影响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全面把握。
(二)教师过度引入关联性不强的插图
有时,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或丰富性,一些教师可能会过度引入与教材内容关联性不强的插图,这些插图虽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可能使学生偏离主题,导致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产生偏差。因此,教师在选择插图时,应充分考虑其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和适宜性,确保插图真正为教学服务,而不是成为干扰因素。
(三)教师综合学科素养不足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插图往往被视为历史学科独有的教学资源,忽视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整合,这种单一的使用方式限制了插图的教学功能与价值。实际上,历史插图往往涉及艺术、文化、地理等多个领域,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挖掘插图内涵。例如,与美术学科结合,学生可以分析插图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技巧;与地理学科结合,学生可以探讨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背景和空间关系。
三、教材插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一)借助插图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质量是整堂课教学效果的基石,犹如乐曲的序曲,为整场演出定下基调。为了有效地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对新课内容的兴趣,教师要精心选择导入方法。常用的导入方法有视频展示、图片呈现、故事讲述、设问引导以及温故知新等。在众多的教学资源中,教材插图因其与课文内容的紧密关联性和易得性,成为一种高效且实用的教学工具。
因此,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插图,探索其是否与本堂课的导入内容相契合。通过精心设计与插图相关的导入内容,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对新课内容的兴趣与好奇心。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有助于提升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统编版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五单元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中,教师别出心裁地选择了“珍妮纺纱机”“蒸汽机为动力的工厂”“贝尔试用电话”这三幅绘画作品作为新课导入素材。当这些充满历史感的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教师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是否见过这些物品?或许在观赏影视作品时,你们是否留意过它们的身影?这些物品曾经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如今鲜少再见,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学生的回答迅速而肯定:“因为它们被淘汰了。”教师微笑着点头,继续引导:“没错,但它们出现与消失的背后都隐藏着深刻的原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这些老物件如何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崛起,又是如何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
这样的教学设计旨在利用学生对现代科技产品的熟悉感,引导他们思考历史变迁中的科技发展与淘汰过程。虽然学生对珍妮纺纱机、蒸汽工厂和早期电话等物件感到陌生,但是对于现代电话、发电机和缝纫机有着直观的了解,这种对比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去阅读教材,探究这些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同时,通过设问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探究精神,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二)借助插图设计学习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设问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其历史思维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的提问方式往往依赖于直接的文字描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于图形信息的处理和理解能力。教材插图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其全面分析、辨别的作用在以往的教学中并未得到充分重视,这导致学生在面对图形类问题时常常感到困惑。
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互动中应加强对教材插图的利用,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对插图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和图形解读能力,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还能提升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历史图像的鉴赏能力。
以统编版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中的“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灭亡”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展示陈胜、吴广起义示意图和楚汉战争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之前学习的内容,分析这些插图所呈现情况出现的原因。通过直观的插图,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战争与当时统治者的统治局面之间的紧密联系。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插图的关键要素,如主要人物、军事行动、地理布局等,进而联想当时的朝代背景。例如,在陈胜、吴广起义示意图中可以看到,起义军从多个地点同时发起攻击,这表明秦朝的统治已经出现了严重裂痕。通过分析这些插图,学生进一步探讨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如统治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的措施是否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是否符合百姓的期望等。
在这样的教学案例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发生背景和发生原因,还能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同时,这也体现了教材插图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历史感知,提高学习效果。
(三)借助插图设计习题
课后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不仅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课后作业形式往往局限于教辅资料,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教辅资料中的插图可能与教材插图关联不大,或涉及更高级别的考核内容,这对学生来说可能构成一定的学习障碍,甚至导致他们对插图类型的习题产生畏惧心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资源,设计难易程度适中的习题。这样的习题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识图意识,还能通过具体的教材内容帮助他们梳理知识点,掌握插图的功能和插图中隐藏的历史信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自信地应对历史插图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以统编版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为例,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设计针对性的习题:
1.请根据“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指出隋唐时期的主要对外交通路线,并简要说明这些路线对当时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结合插图分析隋唐时期对外交通线路的特点,思考这些特点如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和经济实力。
3.假设你是隋唐时期的一位商人,请根据示意图规划一条从长安城出发,前往西域或东亚的贸易路线,并说明理由。
这样的习题设计能够有效提高课后作业质量,使学生在解读插图的过程中回归教材去寻找答案,从而深入理解隋唐时期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状况。同时,通过规划贸易路线的活动,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当时对外交通线路的繁忙和重要性。
(四)借助插图设计实践活动
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这种素养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讨论,因为这些活动能够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历史素养,获得全面发展。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还能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
经济、文化与政治三者紧密相连、彼此交织,构成历史发展的多维脉络。在历史学的研究中,对任何一个时期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时,都不能孤立地看待这三者,而是应将它们置于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中,这种关联不仅深刻地反映了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素养,更是历史学科教学的灵魂。
统编版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中的插图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场景,教师可1e037abd302d2183b92f92b8a31a7adfe747601750cd43ecb3b3239ad3aab85f以巧妙地利用这些插图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实践活动。例如,统编版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36页的“职贡图”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古代中国外交的繁荣景象,图中各族使者携带各具特色的贡品,共同构成这一历史瞬间的生动画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插图设计富有创意的实践活动。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让他们描述使者的服饰、动作以及贡品种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以深入探讨这些使者来自何方,以及这些外交活动对当时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有什么样的影响。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职贡图”蕴含的历史信息,还能在分析和解读的过程中培养其史料实证能力和时空观念。这种教学方法符合新课标要求,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综合素养。
(五)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历史教材中的插图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地理、艺术等多学科知识的交汇点。然而,受学科专业和思维定式的影响,教师在讲解时可能过于侧重历史学科本身,而忽视了插图所承载的其他学科价值,这不仅限制了插图教育功能的全面发挥,也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以历史教材中的“三国鼎立形势图”为例,这幅插图展示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军事部署,隐含了当时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分布等多方面的信息。教师在讲解时,不应仅停留在政治和军事层面,还可以引入地理学知识,分析地形地貌对战争策略的影响,或者引入经济学知识,探讨经济重心与政权稳定的关系。
可见,为了更好地发挥插图的教育价值,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包括拓宽知识面、提高跨学科整合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全面挖掘插图的深层内涵,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仅是对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要求,也是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
四、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插图作为历史教材的关键要素,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历史插图的重要性,并巧妙地在各个教学环节融入插图资源,从而逐步提高学生运用历史插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