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家庭作业减负策略

2024-10-27 00:00王开封
天津教育·下 2024年9期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而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长期以来备受关注。近年来,我国推出了“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过多的培训压力,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双减”政策是教师推动语文作业设计实现增效减负、架构转型、人文增效的行动指南,是教师促进学生欣然前往、多维跨越、创意拓展的生本支点。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在作业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旨在探讨在“双减”政策的引导下,如何设计适应性的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以满足政策要求和学生发展需求。

一、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家庭作业设计面临的挑战

(一)家庭作业设计和语文知识之间的衔接并不完美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家庭作业设计中,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这对学生理解语文知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思想。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多数教师将家庭作业与语文内容衔接不太明显,导致学生在作业中的问题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语文课程的负担。

(二)家庭作业设计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个性化差异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家长和教师逐渐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语文教育,这对学生掌握语文内容是有效的,有利于平衡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差异。单一化的家庭作业设计方式将很难满足学生在语文任务中的需求,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不清楚学生在语文中的学习情况,导致学生之间的差异逐渐增大。

(三)家庭作业设计需要形成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链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包含较多的知识,非常考验学生的语文分析能力,因此,在设计高年级家庭作业时,教师要组成相对完整的语文知识体系链,才能稳定学生的语文基础。但就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家庭作业设计中未能体现知识体系链的作用,使得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的方向过于盲目。

二、“双减”政策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家庭作业的影响

在教育领域,“双减”政策的实施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压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的公平性。在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设计方面,这一政策带来了显著影响。“双减”政策要求减少作业量,这意味为学生留出更多的课余时间,更好地进行兴趣爱好的培养和身心健康的维护。“双减”政策鼓励提高作业质量,这意味着作业不再是机械的重复练习,而是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造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师重新审视作业设计定位和目标,作业不再仅仅是课堂知识的延伸,更应该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工具。作业内容要更加丰富多样,不仅关注语言知识的传授,还要融入实际生活和社会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而不是仅仅为了完成任务而机械地投入。

作业形式也要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进行调整。传统的填空、选择题练习逐渐被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任务所替代,如写作、演讲、实地考察等,这些形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这些新颖的作业形式能够更好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形成良好的学习闭环。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家庭作业减负要点

(一)简洁设计,促进思维发展

高年级语文家庭作业的布置应遵循“简洁”的原则,切忌太过精细化。过于精细化的设计或许能够更好地完成作业目标,但将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了一个固定的圈子里,导致作业的完成千篇一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更好地发展。

尤其是基础性作业通常是对字词的巩固和词句的积累,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所以作业设计应该尽量“简洁”,如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完成本课字词的巩固。他们可以用归纳部首、结构的方法,在巩固生字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他们可以从字的构成方面着手探求字的来历与含义;他们也可以用辨析形近字、编撰儿歌等方式来巩固生字。只要教师在课堂上有所引导,加以适时地鼓励,学生必将焕发新的学习风貌。

(二)趣味设计,激发学习动力

高年级语文家庭作业设计更应该注重“趣味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对功课感兴趣、对作业有兴趣的学生必将是一名不错的学生。所以,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点”为抓手,捕捉学生近段时间的“兴趣点”,在作业设计中融入这些元素,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将课文内容的梳理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包括鱼骨图、大树图、表格、时间轴等,或用一幅图文并茂的画稿来呈现。将不同的方式用在不同的课文学习中,学生会在充满新鲜感的兴趣驱动下自由学习。自问自答式、明知故问法、批注法等,都能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含义,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师要不拘一格,引导学生多看多学,才能让作业变得鲜活起来。

(三)设定目标,助力学生成长

在高年级语文家庭作业设计中,教师要设置具体可行的目标。尤其是在前期的习作指导和例文分析后,教师要直观地出示习作要求,让学生更加高效地完成习作。如“全文中至少准确运用4个四字词语;至少使用2种修辞手法;使用2处或动作或语言或心理活动的描写。”久而久之,学生会刻意地注重文章中的这些细节,这是学生习作能力培养的一个捷径。

当然,作业设计还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由易而难、循序渐进。教师要为不同阶段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所谓“因材施教”,也应“以人为本”,注意作业难度梯度。另外,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让作业为课堂教学添砖加瓦,让“双减”政策得以有效落实。

四、小学高年级语文家庭作业减负的具体策略

(一)明确设计目标,落实“双减”政策

“双减”政策的落地使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设计更加关注学生自身的想法,在确定目标的条件下,因材施教,在理论与实际融合的基础上,保证学生的自主性,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白鹭》这篇文章的教学时,其作业设计应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做到内容上的精简。在文末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这几个任务中,教师整合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合学生的方向,进行抄写练习,既减轻了学生的作业压力,又可以起到强化学生能力的作用,让学生体会文本语言的精妙。其次,打开思路。在进行文本内容剖析的过程中,教师从“诗”“精巧”这两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延伸文本内容,实现发散学习。在进行课堂练习期间,学生寻找白鹭的特点,了解白鹭的“精巧”之处;对于“诗”的分析而言,青色的脚,长短、黑白等名词对其的描述,都展现了一定的诗意,使文字画面更加丰富、立体,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有效升华。最后,做好评价工作。在学生进行文本内容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良性互动,保证学生思维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能力梳理知识体系。

(二)作业有效分层,满足个性差异

在义务教育阶段,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有其共性,也有个体差异性,如果一概而论,势必会出现“吃不饱”或“吃不了”的现象,对于优等生来说等于浪费时间,不能真正做到有效拔高,而对于资质一般的学生来说,只会越学越没有信心,最终彻底丧失学习兴趣。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遵循分层设计理念,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根据分层分类作业设计要求,笔者将作业分成三种类型。一是针对优等生的思维拓展拔高题;二是适合中等生的思维基础题;三是适合学困生的科学基础知识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题目进行解答,将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能力提升是在基础题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学生对课程知识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后才能解答,比较适合中等生来完成。拓展延伸题除了要求学生对课堂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之外,还要运用更多的逻辑思维去开拓想象,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势必会调动更多的脑力活动,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更适合优等生来完成。分层分类作业设计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既符合学困生巩固基础的需要,也符合中等生和优等生进一步挑战的需要,将选择权交给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比如,在统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一课教学中,教师应基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基础、一般、困难三个层次的作业内容,具体如下:后进生以掌握课文基础字词为主,强调课文朗读能力的锻炼,培养语感,教师可以要求其对文章中的重点词语进行着重分析、记忆,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感知文章大意;中等生以分析课文语言特点为主,强调课文写作方法的分析,教师可以要求其在文章中找出自己认为优美的语句,分析其写作特点,并模仿这些句子内容进行创作,锻炼知识应用能力;优等生以感悟课文情感内涵为主,强调准确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情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文章中找出富有情感的语句,如“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从中剖析作者情感,体会浓厚的思乡之情。

(三)关注核心素养,创新内容形式

如果学科作业让学生体验到的就是创造有意思的成长生活,作业肯定就不会成为带来消极体验的负担。为了学习描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步骤给小动物“画像”,再在课下将画像与描写相结合,描绘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这就是一种作业形式的创新。作业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并不需要苦心孤诣地玩出花样来,让语文作业与学生的成长生活融为一体就是创新的坚实基础。学生的生活体验丰富多彩又各不相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个有意思的故事,将描写家中小动物的故事变成有趣的系列故事,或者天马行空地描写校园生活连载故事,都是小学生十分感兴趣的。那教师就可以利用某个单元学习或教室生活契机,给予学生多样题材的选择,鼓励他们创作自己的“长篇连载”,一周两三篇,既有趣,又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到了高年级,学生写班级生活故事,每周一个故事,周几写由自己说了算,并通过分享故事来表达自己的快乐和成长的体验。乐在其中的同时,学生的语文能力不知不觉得到了提升。

主题性读书探究是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和批判性思维不可或缺的学习实践。比如,在教学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一课时,时间上离中秋很近了。教师用一周时间,通过一组文章的阅读开启了“月亮,你好”主题探究学习,作业也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这是以母语学习为核心的融合性、研究性课程活动,内容包括“月亮,我所知道的和我所经历的”“不同视角(科学、文化、日常生活)的月亮”“我和月亮的故事”等板块,既有小组合作,也有个人任务,既有探究报告的撰写,也有故事的分享,作业的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四)创设单元性作业,优化认知品质

为了语文作业设计实现主题推进、增效减负,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单元性、主题化、素养型的探究任务,提升语文教学的层次高度与任务品质。因此,单元性作业要能够凸显语文作业的主题高度和内容品质,贯彻执行“双减”政策。

在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作业设计活动中,本单元包括《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等课文,单元性主题是爱国教育、红色教育、英雄教育。教师可以立足单元主题教育的高度科学设计作业内容,指引学生在课下或学唱一首红歌,或完成一次演讲活动,或讲一个革命故事,或绘画一个英雄人物,或学跳一个舞蹈。学生还要将活动过程用电子设备拍摄下来,上传到班级微信群,从而将微信群暂时打造成为“红色教育专区”。教师鼓励学生多欣赏、多评价,在抒发个人感受中提升作业品质,提升语文作业设计的思想高度与教育价值。所以,教师基于单元主题教育内容而设定的语文作业活动任务能够指引学生更多地悦纳主题教育,推进学生传承红色血脉、弘扬爱国精神。

五、结语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为小学语文高年级作业设计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政策影响、学生需求以及教学实践,发现在作业设计中注重内容的多元化、趣味性和实践性的任务,以及多样的作业形式,能够更好地实现“双减”政策目标。合理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

注:本文系淄博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后作业‘不出校门’的实施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1ZJZ01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