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视域,初中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愈发重视。为了保障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效果,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初中语文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此外,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保障学生形成良好的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一、初中语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文素养教学比重过大
在新课标视域下,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对此,初中语文教师提高了重视,转变了自身的教学理念,但是部分教师对新课标改革的理解存在偏差,过度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降低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这种教学偏差并未突出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抓住课本知识和学习技巧,语文课堂氛围逐渐变得枯燥无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教学过程较为繁琐
在新课标视域下,部分教师开始重视教学过程的多样化,在课堂教学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提问互动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氛围,但是导致教学过程繁琐,很难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在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时,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选择的教学方法并不符合当前的教学内容,反而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教学评价次数过多
教学评价是对整个教学流程的总结,能够帮助学生及时认清自己的学习状态,从而更好地调整学习目标。但是部分教师对于教学评价方式把握不足,评价次数过多,导致学生时刻处于一种“待评价”的紧张心理中,不利于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发散。如果教师过多地开展教学评价,鼓励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这不仅会让成绩好的学生难以获得满足感,还会让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对自己产生错误认知,或者认为教师态度敷衍,最终导致激励效果不佳,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新课标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理念的作用
(一)符合新课标的理念要求
新课标理念的重点是素质教育,而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意识。在素质教育的指引下,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持续改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以开放创生模式为特点的新课标理念要求初中语文教师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学方针要围绕锻炼学生的知识技能应用和激发学生潜能,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学习体系。在教育改革的同时,学生培养已经向核心素养方面转变,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基础,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为主,结合新课标要求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设计符合初中生特点的语文教学方案。
(二)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
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内涵,希望在初中生涯提高并实践自己的语文知识技巧。以往的教学流程多以讲述式为主,主导权在教师手里,对于学生的指导和评价多以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规律为参考,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而在新课标视域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落实核心素养理念,会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让学生延长深度学习时间,在语文课堂中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语文新课标视域下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把握工具化和人文化平衡,突出语文学科特点
1.贴合教材,提炼名著阅读。
为了更好地贴合新课标素质教育理念,保障实际课堂教学效果,初中语文教师要把握好语文教学的9zJtDtPwHFflH/OCCT+XvN+Zy5YuoVt43faqI+8NG1A=工具化和人文化,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教师要深入分析初中教材内容,提炼名著阅读板块,将课本与名著相融合,利用名著对学生的吸引力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在以往的语文试卷中,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和作文占据很大比重,名著阅读的作用不大。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增加名著阅读题的分数占比,同时联系课本中的名著阅读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学习。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中,在名著阅读试题中,教师选取同作者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让学生阅读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温馨情景,学习如何更灵动地描写人物,感受作者对阿长真诚的想念以及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同时为后续课文学习做好铺垫。另外,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阅读空间,为其推荐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收录的其他散文,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作者内心,增加阅读量,平衡传统教学与人文教学。
2.教学优化,给予学生思考空间。
教师基于新课标理念,突出“探究式学习”的特点,设计学考一体的教学目标,从语文教学阅读与写作两个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在开阔学生阅读视野的基础上,教师设计写作任务,锻炼学生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保证不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学生都可以自由发散思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优化写作任务,以说明文的写作为例,以往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是传授说明文的写作顺序,然后让学生模仿,这种方式有着极强的刻板性,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对此,教师应转变教学重心,以“创造”为教学主旨,促使学生发散思维。例如,带领学生走进自然,来到植物园,让他们自主选择观察的对象,并对植物进行整体描述,进一步引出说明文的写作顺序。有的学生写道:仙人掌长得像仙人的手掌,而且掌上生掌,每一处都有着细细密密的小刺,现在是春天,仙人掌身上还开了许多黄色的小花,看起来娇俏可爱。除了自我防御能力强,仙人掌还能够防辐射、食用和药用,真是一种神奇的植物啊!通过写作练习,学生掌握了说明文先整体后局部、先主后次的写作顺序。
(二)拓展语文学习板块,践行核心素养培养
1.延伸知识板块,提高教材质量。
基于新课改视域,语文教学改革迫在眉睫,从培养知识型人才转化为培养实践性人才,语文教师要及时掌握新理念和新方法,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重中之重,将以往的单一讲述式、全面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转化为创造性、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延伸语文知识板块,让学生的学习更多以兴趣为动力,提高学生参与语文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教材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是初中语文教师的首要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完成知识传授教学环节后,用延伸阅读替代枯燥的重温巩固,选取一些与课本有联系,同时符合初中生学习特点的素材,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领会不同文章语境带来的感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时间,及时对拓展素材进行调整。
在选择拓展阅读的资料时,除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联系,还要注重文化内涵,结合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领略不同的人生风采,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例如,在《钱塘湖春行》所在小单元,唐诗五首基础教学后,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次北固山下》《过华清宫绝句三首》《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等描写山水景色的诗句,诗中同样包含诗人充沛的情感,让学生细细阅读、精心体会,一方面为学生今后写景积累写作素材,避免下笔卡顿、文中没有点睛之笔的写作问题,另一方面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先富有节奏地朗读,再思考“友谊”“人与人相处”等话题,拓展学生思维领域。
2.融入传统文化,传承文化自信。
呈现历史经典、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承文化自信是教育的重要使命,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初中语文教学中要融入传统文化内涵,利用多样化的传统元素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文化魅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教材,发掘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联系点,穿插相关历史人物事迹和经典篇章,增强教学的厚重感。其中,为了让学生更全面地学习古诗词、文言文等题材,教师在讲解完字词含义、文章内涵和写作技巧后,可以为学生介绍作者的相关事迹,重点讲解作者创作时期的事件,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主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相关的文化背景,让学生通过生动的纪录片、音乐剧、舞台剧等载体直观感受文化活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另外,教师要传承文化历史,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意义。
例如,在教学《鱼我所欲也》时,教师可以延伸拓展作者事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本内容。在完成基础教学后,教师为学生讲解:本文主要讲了怎样看待“生与死、义与利”,孟子主张人性本恶,宣传“民贵君轻”思想,并注重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本文也是基于这一主张来分析“舍生取义”,对应“非独圣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圣贤者能无丧耳。”通过学习,学生领会到如何正确选择,做人要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德放在第一位,明辨黑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深入了解课文主旨的同时与作者思想共频,学习到更多的传统文化内容,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
(三)做好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初中课程是我国九年义务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基于新课标视域,初中语文教师要增强学科教学责任感,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好学科理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合理设计教学方案。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建立在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上,而学生的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写作和口语两个方面,对此,教师要抓住现实语言生活中与教材有联系的切入点,促进学生思维碰撞,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尤其当前处于信息时代,网络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便利,学生可以轻松地从网上搜索学习资料,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强行拼接多种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基于新课标理念,教师要将教、学、考一致化,对考试方向和学生兴趣进行考查。首先,选取一些针对性强、具有教育意义的试题,进行统一整理;其次,深入分析选出的典型试题,找出试题中包含的知识重点,了解出题者的设计意图,并结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调整,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性地出题,最大限度地发挥试题的作用;最后,根据学生做题情况进行反思,制定下一步教学方案,保障课程教学顺利开展。例如,根据《天净沙·秋思》的教学内容,教师对试题进行改编,设计“展开想象,将本诗改写成一篇散文”的题目,引导学生巩固写作技巧,发散思维,结合实际添加自己的想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加强个性化教学评价,达成“因材施评”
教师要了解并遵循新课标理念,将“以生为本”和“因材施教”作为今后教学优化的中心词,同时提高对课堂评价的重视,将其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环节,杜绝形式化、统一化。对于激励机制,教师要合理把握,区分学生的不同情况,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初中语文教师应采用“教学评一体化”模式,在评价环节遵循创生性,改善评价方式。首先,教师要全面化地进行评价,不仅记录学生的成绩,还要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具体反馈,如学生在课堂上应用了新的写作技巧、掌握了新的语文工具等,教师都要及时鼓励,让学生重视自身的进步。其次,教师要参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作业完成度等进行总结评价,做到“因材施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真实学习情况。例如,对于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找到问题,完善学习体系、改变学习习惯,不能一味地鼓励,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进步。最后,核心素养培养导向下的教学评价还要结合情感挖掘,教师要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结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家长评价等形式,降低学生的紧张感,保障教学评价效果。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还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发散创新思维,将学生意见及时整合到教学方案中,增进师生情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新课标视域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应用新课标教学理念,从把握工具化和人文化比重、拓展学习板块、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完善课堂评价等几个方面优化教学实践方案,帮助学生扎实语文基础,保障课堂教学效果,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其今后的发展做好铺垫,助力其实现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