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下如何做好小学德育工作

2024-10-27 00:00申彬
天津教育·下 2024年9期

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其组织开展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发展。只有提高学生的个人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发展的要求。但是,就目前小学德育工作组织实施情况来看,还是有不少问题存在,如“忽视了传统文化对学生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影响,未能借助传统文化实现良好德育氛围的营造和构筑”“忽视了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导致学生未能在接受德育中获得良好情感体验”“教师自身教育思维固化,没有从立德树人出发开展德育工作”“德育实施不规范,个别教师存在着经验主义的问题”“德育主题不明确,德育工作的开展形式化严重”“忽视了德育活动的开展,导致学生能够接受德育的途径少”“课后缺乏必要的反思与评价,导致德育中的问题没有第一时间被发现而予以处理”等。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因此,作为教师,需要在深入分析当前小学德育工作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更多可以指导德育工作开展的方法,以此让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小学德育有意义、有效果。

一、加强文化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地,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学生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教师要加快校园文化建设,积极与学校领导取得联系,努力为美好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做出努力。例如,为了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教育氛围,实现“文化强校”,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德育方面的宣传,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德育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比如,利用校园网、校园公众号、校园广播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宣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能够自觉参与一些教师组织的德育活动。

第二,注重良好德育环境的营造和构筑。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利用好班会课的时间,在班会课上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进而通过教育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在探究这些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受到德育。教师还可以在学科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内容。比如,教材文本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教师可以对教材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深度挖掘,然后将其转化为德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

第三,深度挖掘当地的地域文化内容。教师要充分吸收当地的一些优秀文化内容,以此为基础,开发具有特色的本土文化资源,提升校园文化品质与特色。比如,以地方典型人物为主体,提取地区人物的典型事迹以及一些典型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思想精华,将其作为学生德育工作开展的核心。

第四,组织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并鼓励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其中。比如,国庆节期间,学校可以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为祖国庆生”的文艺汇演活动;在教师节,学校则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向老师表情感”的诗朗诵活动。

二、加强情感教育,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获得

德育工作所面对的是具有思想和情感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如果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无法照顾到全体学生,势必会让学生的情感受到挫折,进而影响整个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由此可见,要想让德育工作的开展有价值、有意义,必须在情感上让学生有所触动。因此,作为教师,要从学生良好情感体验的获得入手,将德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教师根据学生接受德育的需要,巧妙地设计了具体情感冲突的情境。在情境中,学生需要利用角色演绎的方式,亲身体验不同情绪的表达和处理方式,进而在体验中理解情绪对人际交往的影响。比如,学生甲和学生乙是好朋友,但最近因为一些误会导致彼此间产生了不愉快的情绪,教师可以让两名学生分别扮演这两个角色,通过对话表达彼此的情绪感受。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教师则以“法律”为主题,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试着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互联网调查当前社会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一些违法乱纪的事例,同时从中选择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例,根据自己对事例的理解,利用情境表演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进而让更多的学生在参与表演和观看表演中受到教育。

三、把握教育观念,逐渐形成全面育人的局面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接受德育的主阵地,因此,在小学阶段,学校有必要将德育放在学生教育的首位,不仅要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让每一位教师自觉肩负起教学育人的重任,还要在日常教学中融入一定的德育活动,让教师精于教书、勤于育人,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实现自身道德素质的提升。例如,为了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全面育人的良好局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入手,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比如,在新学期开始阶段,教师便可以要求班级内每一名学生设置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学习上的目标,也可以是思想品德上的目标,并严格按照所设置的目标来规范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以此将德育落在实处。

其次,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教师要加强自身责任心的建设,特别强调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比如,密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班级学生的动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

最后,积极与校内其他教师取得联系,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我为社区出出力”“拯救小动物”“遵守交通规则我能行”等一些主题德育活动,鼓励全校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进而在参与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同时,尝试将德育内容融入学科教学。比如,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师取得联系,让其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德育。又如,在教授“我们爱和平”一课时,学科教师不仅要深入研习教材,带领学生了解当前的国际形势,明确当前国际社会具有哪些全球性的问题正在影响着和平,还要引导学生以话题讨论的方式,试着在课堂上讨论“身为一名小学生,可以为和平做些什么”的问题,进而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深刻认识到和平的来之不易。

四、重视养成教育,促进德育的规范实施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的,他们的很多行为习惯都是从教师、父母或身边其他人物上模仿形成的。因此,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牢牢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的养成教育,进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模仿中形成良好的行为品德。例如,为了让学生方面的德育工作顺利且有效地实施,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规范德育教学。

其一,加快德育工作体系的构筑。在此期间,教师需要制定一个明确的德育目标,然后严格按照所确立的工作目标开展德育工作,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道德水平和心理素质。

其二,建立制度化的德育工作机制。在此期间,学校不仅要将德育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还要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德育管理机制,利用机制的建设来推动德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其三,建立规范的德育队伍。相关教师要积极地与其他教师取得联系,共同组建德育管理、德育实施和德育科研三支队伍,并在此基础上定期评选优秀学生、先进班集体等,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表彰,以此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觉接受德育方面的教育。

其四,对相关的德育制度进行优化与创新。比如,教师积极参与《小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条例》《学生仪容仪表规范》《文明礼仪规范》等德育规章制度的制定当中,并为这些制度的制定献言献策,以此让新时期的德育工作的进行更加规范、合理。

其五,常规德育工作予以规范化。首先,规范升旗晨会,整肃升旗纪律,搞好晨会计划,严格将升旗晨会作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的主要途径。其次,规范学生的一日常规。比如,将检查与反馈同时进行,鼓励学生积极完成一日常规。再次,规范主题班会。主题班会要每周举行,不能被挪用,而主题班会的内容也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适时调整,以此提高班会课的水平。最后,办好主题黑板报。根据不同阶段的教育内容,组织学生分组办好主题黑板报,并定期评比,评选出优秀小组。

五、加强实践教育,重视德育活动的开展

丰富的德育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学生德育的途径,还可以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影响和教育。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教师要特别强调一些德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为学生提供更多接受德育的机会,实现学生德育素养的发展与提升,使其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拓展与延伸。例如,为了强化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教师可以从学生出发,组织开展不同类型的德育活动:

其一,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心,教师积极与学校周边的一些社区取得联系,联合社区,组织学生开展“到社区慰问孤寡老人”的献爱心活动。在整个活动中,学生身体力行地为社区内的孤寡老人献上自己的爱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为社区内的孤寡老人收拾屋子、陪孤寡老人聊天等,进而让孤寡老人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

其二,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阅读红色经典”的主题阅读活动。在活动中,由教师联系学校内的图书馆,借阅《红岩》《新儿女英雄传》《铁道游击队》等红色题材的书籍,鼓励班级学生阅读所借阅的书籍,并将自己的阅读感悟写下来,进而让学生在红色题材书籍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爱国主义精神。

其三,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到郊外进行植树造林活动,让学生亲自挖坑、栽种、埋土、施肥、浇水等,进而让更多的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受到教育。

六、进行德育反思,发现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阶段,要想让德育工作的开展有意义、有价值,教师还需要在德育工作结束后,对整个德育过程进行系统化反思与评价,进而在反思中逐渐发现德育工作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在评价中帮助学生重新审视自我。因此,作为教师,要在强化学生德育方面教育的同时,留出一定的时间与精力指导学生进行德育反思与评价。

例如,为了发现德育工作实施中的问题,教师巧妙地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整个德育过程以直播录像的方式进行了录制,然后仔细观看和研究所保存下来的视频材料,发现德育中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活动的热情不够高涨,参与的目的仅仅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不仅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自身德育素养也很难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因此,在接下来的教育环节,教师要强化学生德育方面的宣传,提高德育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

另外,为了检查学生课堂接受德育的情况,教师特别加快了德育评价体系的构建,不仅要求学生利用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方式对自己在德育课上的表现给出评价,还充分发挥自身对学生的指导和激励作用,在给予学生较为中肯评价的基础上,利用“加油,你是最棒的!”“很好,你和以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等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式的评价,以此来保持学生继续接受德育的热情。

当然,要想让德育工作的开展有效果、有意义,教师还要重视自身的建设,努力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平,不仅要积极参加由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还要借助信息交互平台积极与校内外其他教师取得联系,相互交流,分享一些学生德育方面的经验,以此为接下来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经验上的指导,有效避免德育工作陷入“传统”。

七、结语

总的来说,只有提高学生的个人道德品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作为教师,要在深入研究当前小学德育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更多可以指导德育工作开展的方法,以此让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小学德育有意义、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