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时要不断地创新管理内容,丰富管理形式,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高中阶段是个体思想发展的转型期,加强对高中生的道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出一种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对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关注学生的品行,深化德育管理理念,从班级管理走向班级教育。
一、立德树人视角下的班级管理
(一)高中德育的重要意义
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强调德育为先,利用积极向上的教育模式和管理理念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在班级管理中做好德育,对于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修养有着重要意义。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强化个人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将德育融入班级管理。广大教师要认识到班级是学校育人的主阵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要从班级管理走向班级育人,从以往的悟性管理逐渐走向专业化教育,真正将行政班级通过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转变为学习共同体,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班级德育的基本特点
道德教育是以学生的道德品德为中心的教育。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努力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学生,其中,德育作为五育之首,更需要教师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在以往班级管理和德育实践中,教师往往重说教灌输而轻感悟引导,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对德育的理解不足、把握不够,也会使得班级德育和班级管理效果不佳。
从班级德育的基本特点来看,可以归纳为精确、清晰、创新三大特点。首先,班级育人中,教师要能够精准定位目标群体,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关键事件和关键人物,以小见大、小大结合,发现日常校园生活中的小事小物,并从中感悟其育人价值。例如,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将礼貌待人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让学生结合班规班纪真正践行爱护弱小、待人接物客气礼貌等良好的习惯。将文明礼貌用语写在班规上,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逐步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其次,“清晰”是指在班级德育中,无论是生成结构还是完善结构、迁移结构都要清楚,秉承整体思维和开放性思维,体现班级德育工作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内在关联性。
最后,“创新”是指教师在班级教育中要结合当前的新形势、新环境,不断碰撞出新的育人火花,结合新资源,使班级管理更具生命力和吸引力。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当下一些热点事件或者时事新闻,组织学生以辩论赛的形式去分析事件,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从班级管理走向班级教育的理念升华
从班级管理到班级教育的转变意味着在班级管理实践中,教师要注重考查学生的品德思想、价值观念、社会情绪等非智力因素,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
二、从班级管理走向班级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从小处着手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1.增强学生的主体性理念。
班级德育的基本抓手是班级建设,而班级建设也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阵地。班级建设并不依附于课堂教学,而是与课堂教学并列而生,以班级发展为直接目标。在班级教育中,教师要注意从小事着手、从细节着手,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理念,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在班级教育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班级管理的主人,只有班级内的每个人加强自我管理,才能更好地带动整个班级进步。在教育引导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到高中生的身体、心理特征及发展规律,并将其与学生的思想素质、学习状况相结合,综合分析他们。在班级的道德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坚持公平、公正、客观的基本思想,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环境,使每个人都能得到发展。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水平,做好和学生的沟通,在与学生的面对面交谈的过程中,培养出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待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要向学生们传授德育思想,加强他们的自主性、自律意识,增强他们的合作积极性。
2.强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以致用。
在班级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让学生认识到班级事务千头万绪,但必须从每一件具体的小事着手。例如,在学期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悉心布置教室,提升班容班貌。全体学生共同努力建设窗明几净的环境,为接下来的课程学习和学校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班级生活中,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理念。例如,在检查宿舍时,对于叠被子十分整齐的学生或者宿舍卫生状况较好的寝室,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参观,或者拍摄相应的视频在班上播放,这既能起到表扬激励的作用,又能让学生结合目标榜样反思自己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同时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观念。
3.及时反馈德育管理成果。
在班级教育中,教师的反馈评价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激励作用,教师要善于看到学生的优点,对于表现优秀的个人或小组予以及时表彰,对于表现较差的学生予以指导。在反馈评价上,教师要及时做好评价反馈机制建设。例如,在班级卫生工作中,教师可以在班内组建若干个小组,组内不设置具体分工,各小组分别进行卫生执勤,且执勤时要完成本小组的清洁记录表,具体记录本小组成员的值日情况、分工情况、值日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值日当天教室的保洁情况和卫生评比结果。结合清洁记录表,能够更好地反馈各小组的工作情况,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其在值日中一起讨论、协商、合作。各组的清洁工作计划表会被张贴在班务栏中,每个月进行一次评比,结合各小组清洁记录表的填写情况评选出本月的优秀小组。这种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各小组之间相互借鉴的方法,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不断改进、积极创新的能力,而且在实践中,学生能够积累做清洁的技能,建立起与他人合作沟通的意识,从而提高班级育人效果。
(二)以班委的管理为抓手,形成管理合力
在班级教育中,班委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上传下达,接受来自教师的指令,并向其他学生传达相应的工作要求。从班级管理走向班级教育,需要教师重视并发挥班委的作用,做好班委管理,结合班长、纪律委员、卫生委员、学习委员、各科课代表、宿舍长等相关的班委岗位,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发挥班委在帮助同学、影响同学、服务同学方面的优势,从而更好地践行科学化管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展现学生的主体性。
1.明确班委职责与任务。
从班干部的责任和任务分析,班干部在某种程度上是班内的服务者,同时也是班干部,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班级管理规定的具体执行者。对于这一点,教师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强化班干部的领导力,使班委正确认识自身的职责与任务,在做好自己的同时,多思考如何帮助同学共同进步、如何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如何激发同学的责任心。
2.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
在班级教育和德育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本班的基本情况,结合班委管理要求,在班会、班级活动等各项事务中发挥班委管理的效益。对此,教师要提高班委管理的整体效率,多组织班集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班级是一个整体,每个学生的形象都会直接代表班级甚至学校的形象。教师要把握教育时机,从小事着手,增强学生的班集体荣誉感。例如,在班内学生出现吵闹或存在矛盾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上,明白集体的利益是在个人利益之上的。
3.注重非教学时间的班级管理。
在学校生活中,除了课堂教学时间之外,非课堂时间是教师开展德育管理和班级教育的重要契机。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前、课下、课间操的碎片时间,重视这些非教学时间的班级管理,可以以口头表扬、带头提醒等形式要求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同时提醒班委做好表率,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为其他同学做好榜样。在解决班级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因时、因地、因人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予以学生德育。当学生出现吵架、打架等行为时,班委成员应该及时制止,或者报告教师予以妥善解决。如果发现班里有学生随意乱丢垃圾、随口说脏话等不文明现象,班委也应及时制止。在班级德育管理中,教师要发挥班委管理的作用,加强对班委德育管nR9QZjip/tBpcU1A2Clv+1GZ54lqDL3/PqtMdT3p+oc=理成效的评价,并给予班委相应的奖励,进一步激发班委成员的能动性,使其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创设班级教育与德育情境
1.实施传统文化教育。
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从班级管理到班级教育的转变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对班级德育的重视,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全面性和针对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班级德育相结合,可以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提升他们的思想品德素质。比如,在欣赏古典诗词,学习国画和书法时,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对此,教师在平时的班级教育中要多组织传统文化体验性活动,例如文化展览、艺术比赛等,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并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地传承和弘扬下去,建立起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这不仅对于学生个人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2.开展社会实践教育。
社会实践是一项重要的育人路径,它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在社会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共同参观博物馆、开展研学实践等,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在应用中提高能力。在班级德育中,教师也要多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
3.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班级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好地加深学生的自我认识,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水平。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心理训练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将心理健康指导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使大学生能更好地应对心理健康问题。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家长会、给父母的一封信等方式,对父母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让父母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更好的认识,让父母对他们的心理卫生问题给予更多的重视,同时也要和同学一起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文化的构建过程中,教师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班歌、班规等相结合,来创造一个好的课堂气氛,来影响学生的心态,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四)创新教育路径,丰富活动形式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开展班级德育实践,教师要不断创新教育路径,丰富教育活动形式,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支持。例如,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说服教学法,通过摆事实和说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说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演讲实践,积极引导,举例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通过负面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不良行为的后果和恶劣的社会影响,鼓励学生向好、向善发展。
第二,教师可以通过心理辅导的方法,加强和学生的交流,掌握当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需要,从而有针对性地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比如,教师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心理健康的课程,对他们进行辅导,让他们对自己有一个更好的认知,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从而使他们能够持续地提升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自我调整能力。教师们可以通过开展特殊的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辅导活动,来解决高中生常见的焦虑、抑郁和青春期等问题。
第三,教师可以通过制订明确的班规和行为守则,同时辅以有效的监督措施,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行指导。在班级道德教育方面,教师可以制订出一个班级的文明公约,并且建立一个班的督导小组,通过评优评先、帮扶对子等各种方式来激励同学们相互关怀,相互扶持,营造出一种团结友爱的班级气氛。
(五)注重班级文化和班风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教育也起到重要的支持辅助作用,构建班级文化需要教师有效地运用课堂内已有的资源。比如,在班级文化墙,班级黑板报,班级宣传栏,爱心驿站等方面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在学期之初,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探讨本学期的宣传主题,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发挥空间,让学生自主设计,并结合各自的设计方案,由班级学生集中投票,最终落实。
三、结语
从班级管理走向班级教育,体现出育人理念的更新,能够充分彰显“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育人本质,更好地发挥班级德育的作用。在高中班级教育中,教师要从小事着手,善于发挥班委的作用,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班级文化建设、班级实践活动、班级集体活动等多种形式,为班级教育提供良好的抓手,为班级育人作用的发挥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