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经不再仅仅追求识字阅读,更加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然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仍然存在一定的挑战。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紧跟新课标要求,灵活变通,勇于创新,持续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创新的思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思维品质的必要性
(一)基础教育的使命和需求
基础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承担着为儿童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使命。在这一阶段,语文作为基本学科之一,不仅是简单地传授以文字为载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教学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思维品质包括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是当代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具备的品质,更是未来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这与传统的教育有很大差别。传统教育在思维品质培养上较为疏忽,教育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分数,让学生背牢重点段落,以获取高分,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将学生思维固化。而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思维习惯,使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并具备持续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界越来越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中思维品质的培养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课程理念指出,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暗含于阅读教学的所有环节和各个阶段中。在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开展各种类型的文本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将他们潜意识存在的自我创新能力与发展能力进行系统实践,给予其尽情思考与探讨的时间与空间,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同时锻炼了他们的思辨能力、推进了其思考能力的发展,这些都是核心素养的体现,有力地响应了新课程改革,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提升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
在21世纪信息爆炸、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从过去的知识重复者转变为创新者和问题解决者。小学语文阅读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更应该通过种种阅读体验帮助他们筛选有效信息,促使其形成独立思考、合理判断和创造性思维品质。尽管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社会的接触不多,但是在短视频平台快速崛起的时代,小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信息又多又杂,如果没有对信息的判断和筛选能力,很有可能会受不良信息的影响,从而树立错误的价值观念。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能够让学生在面对海量的信息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理性接纳与精准评价,避免受到错误信息的干扰。此外,拥有扎实的思维品质有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摆脱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提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其未来的持续发展和个体生涯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在群文阅读中开展教学
新课标规定,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阅读不得少于115万字,同时要培养思维品质,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了达到相应的阅读量,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群文阅读是必要的教学手段,能够很好地拓宽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在群文阅读中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首先要制定一个清晰的目标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共同探讨,最终达成阅读目标,培养其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其次,教师要精心挑选合适的文本材料,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程度以及阶段性特征,还要涵盖不同的体裁、风格和主题,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思考角度。再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提问,分享个人见解,敢于对文本内容或同学的观点进行质疑,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这有助于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阅读结束后,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也要关注他们思考过程的独特性,鼓励其突破常规、创新见解。在群文阅读中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还能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和社会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时,教师可以选择《丑小鸭》《瓶颈》《雪人》等童话故事,为了更好地贴近学生的奇思妙想,设计“奇妙的童话王国里有什么”这一议题;或者选择《三毛流浪记》《格列佛游记》等冒险故事集,设计“勇敢的冒险旅行”这一议题。多个有趣的文本故事以及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教学,积极表达阅读见解,也会愿意尝试自我思考与想象,从而有效锻炼学生多个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用思维导图来梳理整合
小学的阅读文本多是具有清晰思路与结构的,教师无需过多地解读文本,只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梳理文本,构建自己的思维结构,使其变得有序、清晰。思维导图是适用于梳理各科学习思路的典型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搭建文本结构,捋顺关系,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这一工具来整合学生的思维,促进其思维品质的培养。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记录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将文本的核心内容、主题、关键词等要素进行整理与归纳。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形成对文本结构和逻辑关系的认知,提升学生的分析整合能力。
其次,思维导图可以作为学生参与讨论的工具,在小组合作或全班交流时使用。学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的脉络,分享自己对文本的观点,与他人展开有效交流与辩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拓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同时从他人的思维导图中汲取新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
再次,学生在进行创作时,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自己,将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论据、细节使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组织,有助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条理性。
最后,思维导图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学习的整体把握。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知识,可以将零散的知识进行串联,形成知识框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以《美丽的小兴安岭》阅读教学为例,本文对小兴安岭的四季风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清晰的脉络搭建思维框架:大兴安岭的春天——冰雪消融,万物复苏;夏天——树木葱茏,金光闪耀;秋天——黄叶翠松,硕果累累;冬天——白雪飞舞,风急物眠。以四季来架起文章的框架,有利于学生在写“家乡的风景”“推荐一个好地方”等作文时有个好的思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在技术支持下深度教学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当前的课堂教学通常会辅以多媒体开展。很多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依旧使用PPT、投影等功能,这样其实并没有很好地将多媒体运用起来,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方式显得呆板了些。为了使学生更加投入地阅读,教师可以全方位应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利用电子书、在线文学资源等,呈现丰富多样的文本形式,真正将多媒体资源利用起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好奇心。通过这样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文学作品,增强阅读体验,拓展认知范围。并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数字工具来创建思维导图和概念地图,帮助他们整理自己的观点,这样的交互性工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还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此外,通过在线讨论平台,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观点和创意,与同学互动交流,促进思想碰撞,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合作精神。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在线文学社区活动,如线上读书会、文学论坛等,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吸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知识,促使其从多元化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跨文化沟通和理解能力。这些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拓展学生的认知广度与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学习与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阅读《望天门山》等古诗词时,教师通过互联网为学生拓展了《送友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古诗,并查找相关的视频解说,让学生多角度分析。在教学完成后,教师鼓励学生在线上平台分享所学,与更多的人探讨李白的诗句。
(四)在情境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
情境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科学合理地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有动力地学习。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真实例子、情境模拟等方式构建具体场景,让学生在阅读中身临其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结合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呈现给学生更加生动的阅读体验,引发他们的感官认知和情感共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情感互动等活动,在情境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不同的角色和情绪,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情感与判断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讨论、辩论、团队合作等方式将学生置于知识交流与碰撞的情境中,促使学生展开深入思考与辩证讨论,培养其分析问题、提出观点和解决矛盾的能力。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在情境中做出选择,从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精心构建生动有趣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深度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其思维品质的全面发展,为其未来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陶罐和铁罐》的教学为例,教师组织学生自行阅读,为了更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阅读时能够目标清晰。如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是什么样的?陶罐和铁罐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谁的态度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并组织学生分别扮演陶罐和铁罐,让学生再次感受文中所描述的故事,加深体验。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其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
(五)在互动交流中启发思维
交流互动环节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教师要重视与学生互动,适当留出时间让学生相互讨论,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带来思想的碰撞和新的启发。
首先,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小组讨论或合作学习环节,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通过互动交流,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获得新的见解,从而拓宽思维范围,培养开放性思维和合作精神。例如,在阅读完寓言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小女孩最终的命运,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总结发言。
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就阅读文本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引导他们就各自的观点进行辩论。例如,统编版《童年的水墨画》一课描写了作者在溪边、江上、林中三个方位看到的不同景观,并抓住景物的不同特征,运用了修辞手法。教师可以提问:“除了文中描写,你还能在大自然看到怎样平凡又优美的风景?”通过这样的交流互动,学生能够锻炼自身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自信表达和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
再次,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电子白板、在线讨论平台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实现学生之间的即时互动。与传统的口头交流相比,这种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提供更多材料和更全面的参考信息,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社交媒体和网络资源,与同学或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尝试多元思维碰撞。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与互动,学生可以拓宽视野,了解不同的地域文化,培养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
最后,在评价与反馈环节,教师要给予学生发言的机会,鼓励他们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帮助其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不断完善学生的思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对于学生个人发展和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具有深远意义,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也为他们日后在多变的社会中立足提供了坚实的思维工具,是教育转型与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高质量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实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