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应用

2024-10-27 00:00:00郑文英
天津教育·下 2024年9期

阅读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汲取营养的一个有效途径,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本细读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主要以文本为中心,分析文章的语境和语义,研究文章的组织结构。将文本细读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透彻、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情感表达的巧妙之处。针对此,本文进行了详细分析,首先对文本细读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其次分析了其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即有助于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后提出一系列的应用策略,即把握语言因素,了解写作意图;巧设中心问题,明确细读方向;分析语境,深度理解文章;分析文本结构,感知整体框架,以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发展。

一、文本细读概念分析

从字面意思来说,文本细读就是抓住本文中最小的意义单位仔细、认真地阅读。陆九渊在其创作的古诗《读书》中写道:“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读书一定要戒除慌慌忙忙的习惯,潜心体会,就会感到兴味无穷,这是细读的体现;著名教育家第多斯惠曾针对文本细读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初读一本书的时候,对其中段落和句子的意义要有彻底的理解和领会;王崧舟教师认为,文本细读就是详细阅读,细致地分析语义,以实现对文本意义准确、透彻的解读。他更注重深入、细致地分析文本语义,结合语境深层次理解文本含义。

经过对不同学者见解的分析,本文认为,文本细读就是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字词的深刻含义进行推敲,挖掘词句所隐含的意义,鉴赏文本整体的深层内涵,实现多角度阅读与反思。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应用价值

(一)有助于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按部就班地开展阅读教学活动,忽略了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阅读学习,缺乏主动性,难以有效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阻碍了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而文本细读的应用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独有的魅力,体会阅读的乐趣,从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文本细读的关键在于“细”,强调细致、深入、认真地阅读文本。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认真、细致地推敲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深入揣摩文本结构和写作手法。同时,在细读过程中,学生还会发现文本中存在的矛盾,然后经过对比还原等方法,加深对文本的思考,达到拓展思维的目的,并对文本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行全面把握。如此,学生能够有效掌握阅读方法,在不断阅读以及积极思考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内容,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

第一,文化自信是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传承与弘扬。通过文本细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挖掘文章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资源,如革命文化、传统优秀文化、当代优秀文化等,感受这些文化的魅力,从而培育热爱文化、认同文化的情感,实现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第二,语言运用是指学生通过语言实践具备良好语感,形成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与能力,体会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加深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情感。而文本是由多个语言符号组成的,文本细读就是仔细推敲这些语言符号,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技巧进行充分掌握,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不断提高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体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情感。

第三,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发展直觉思维、逻辑思维等,形成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而在文本细读中,学生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思考作者的写作思路,这样他们的思维水平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第四,审美创造是指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在阅读中感受美、发现美,并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通过文本细读,学生能够细致、深入地分析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并模仿作者的语言进行写作,而这也是表现美与创造美的过程。

总之,在语文阅读中,应用文本细读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重点在于“语文味”,但是现阶段,很多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忽略了“语文味”,单纯地讲解文章,完成教学进度,没有充分展示文章在教材中的真正价值,导致学生的学习较为枯燥,学习效率较为低下。而采用文本细读开展阅读活动,一方面教师要先细读文本,在获得自我见解以后结合相关资料设计教学方案,这样就不会让课堂教学变得程序化;另一方面,在文本细读中,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落脚点,教师会带领学生仔细分析文本,并与学生进行沟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真实的看法,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阅读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进一步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应用策略

(一)把握语言要素,了解写作意图

文本主要由字、词、句组成,通过对字词句的合理搭配,构建出一篇篇优秀的文章,为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应用文本细读方法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带领学生分析语言要素,包括词语、语音、语法等,让学生通过这些要素详细、深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为后续的阅读奠定基础。

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关键词,即文章中具有重要作用或重要意义的单词、短语,这也是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线索之一。同时,对关键词的挖掘与理解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例如,在《景阳冈》这篇课文教学中,文中的关键词是“喝酒”“上冈”“打虎”“赤手空拳”“下冈”等,在抓住这几个关键词以后,学生就能够大体理解这篇课文的意思,即武松在喝酒以后,上冈赤手空拳地打死了老虎,然后下冈回家。

其次,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中词汇和语句的语音。在文本阅读中,语音就是阅读语气,不同的语气所传递出来的情感是不同的,学生所获得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教学中,在读到“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这两句话的时候,所采用的语气是不同的。第一句话是母亲对“我”的爱,阅读语气应该是愉悦的,第二句话是父亲对“我”的评价,“我”在听到这句话时心情变得低落,所以阅读语气应该是沉闷的、难过的。通过不同的阅读语气,学生能够清楚地感知“我”的情绪变化,从一开始的“腼腆又得意扬扬”转变为“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并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巧设中心问题,明确细读方向

在文本细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问题,为学生的文本细读提供方向,让阅读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设计中心问题。

第一,在文章的重点处设计问题。文章重点处即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在这些地方设计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提高阅读效率。例如,在《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这句话中的“探”字来设计问题,如“探”这个动作是什么样的?你们可以做一做吗?可以用其他动词替换“探”字吗?如果可以,哪些动词可以替换。如果不可以,说明原因。这样,学生便能够更好地感受春tiJ+tqIVLQ+6N/yAj2qulg==雨后万物复苏的场景,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

第二,在文章内容重复处设计问题。很多文章中会出现重复的内容,这些重复并不是错误,而是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表达。在文本细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重复的内容,并针对这些内容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体会重复表达的意义。例如,在《慈母情深》这篇课文教学中,第19自然段多次出现“我的母亲”这个词,教师可以针对此设计问题:为什么作者在这段话中反复说“我的母亲”?这样的重复出现对文章情感表达方面有什么作用?如果“我的母亲”只出现一次,效果会有什么不同?通过这些问题,学生明白作者是为了强化“母亲”的伟大,表达母亲对“我”的爱。

第三,针对留白处设计问题。所谓留白,就是作者没有写的内容,如有的课文用省略号表示留白,有的课文用一句话带过一件事情。作者在写作中留白并不是说不想写,也不是说这些内容不值得写,而是给读者预留出遐想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文本细读中,教师可以针对课文的留白处设计问题,这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张力,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想象的平台,促进其创造思维的发展。例如,在《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的教学中,第5自然段结尾处使用了省略号,教师可以以此设计问题: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除了作者写的,盘古身体的其他部位都变成了什么?对世间万物有什么作用?如此,学生不仅可以对盘古的伟大有更多认识,而且进一步拓展了自身思维。

第四,围绕主线设计问题。在文本细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课文主线带领学生深入地分析文章。为此,教师可以围绕主线设计问题,确保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三个问题:作者具体回忆了什么?为什么要回忆十六年前?这段回忆表达了什么情感?这些问题旨在让学生进行文本细读,理解课文的深层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分析语境,深度理解文章

所谓语境,就是指文章的语言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对话等。同一个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呈现多种表达形式,通过分析语境,学生能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文本细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语境,让他们掌握分析语境的方法,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效果,还可以开阔其视野,锻炼他们的逻辑能力。在现代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不断创新,不再停留在简单的读写和背诵方面,而是通过课文内容更深层次地熏陶学生,激发他们探索语文知识的欲望。对语境的分析也是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体现,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分析语境,那么就会影响他们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因此,在文本细读中,教师要着重带领学生分析语境,让学生的阅读学习从表层走向深层。

例如,在《腊八粥》这篇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赏析活动:结合上/LaptJEIeOGT5sm6wKCWig==下文分析“饭豆煮得浑身肿胀”“花生仁脱了他的红外套”这两句话,感受作者呈现出来的美好景象。这一活动要求学生先分析语境,然后在语境的加持下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有的学生表示:“通过这两句话,我好像看到了腊八粥在锅里翻腾的画面,看着香喷喷的腊八粥,我也产生了想吃的欲望。”之后,教师让学生结合语境寻找描述八儿渴望腊八粥的行为和表情。如此,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八儿嘴馋的样子,看到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通过这一学习活动,学生对类似的细节描写有了更加深刻的把握,并尝试将其应用到写作中,进一步提高语文学习成效。

(四)分析文本结构,感知整体框架

在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中,一个重点内容就是分析文本结构。文本结构的分析是在理解词汇和语句的基础上展开的,让学生通过理解阅读材料感知文章的整体框架,然后在整体框架的基础上构建知识结构,实现对文本的深刻解读,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写作能力。新版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不同主题、不同文学载体的阅读素材,给学生带来丰富、有趣的阅读学习体验。在这些阅读材料的文本细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文本结构,让他们学会从整体上感知文章,从而获取更加系统的语文知识。例如,在《草原》这篇课文教学中,作者生动地描述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彰显了“蒙汉情深”的中心思想。整篇课文篇幅不长、文字简练,但是情感非常浓厚,文章最后一句话将整体情感推向高潮。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明确课文结构,即“总—分—总”,再让学生总结各部分内容,即草原美景—欢迎客人—亲切相见—热情款待—主客话别。这样,学生对文本结构和整体框架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续阅读也会更加有序。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发展语文核心素养,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语文教师要重视文本细读教学,通过把握语言要素、巧设中心问题、分析语境、分析文本结构等一系列措施,开展具体的阅读教学活动,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发展其语文素养,为后续的阅读学习奠定基础。

注:本文系2023年宁德市普通基础教育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立项课题“小学语文弹性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23XD09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