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策略

2024-10-27 00:00肖晴芳
天津教育·下 2024年9期

思维品质是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也是学生理解语篇材料、灵活运用英语知识的关键。新课程标准提出,思维品质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如何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仍然是一个有待探索的问题。从教学实践情况来看,许多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虽然记住了课本上的词汇和句型,但是难以应用到实践中去。阅读是高中英语课程的主要板块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究。

一、高中英语学科思维品质的特征

(一)阶段性

高中生正处于认知思维快速成长的时期,他们的思维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高中生的认知规律来看,其英语学科思维品质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基础巩固阶段,学生通过中考进入高中后,面对新的环境和课程,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适应,他们的语言能力较弱,在英语学习中可能会感到比较吃力,所以教师要以识记、认知等思维品质的培养为主。二是习惯形成阶段,当学生逐渐适应高中学习模式和生活环境后,他们能够更加轻松地应对各项学习任务,语言水平和学习能力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特别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与上个阶段相比有了显著提高。三是提升发展阶段,学生掌握了大量的英语知识,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这时,教师要将思维品质培养的重点放在创造性、批判性和灵活性上,通过强化训练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质的飞跃。

(二)差异性

同一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共同的发展规律,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彼此之间也会存在很多差异,思维品质的发展也是不均衡、不同步的。因此,教师不仅要把握高中生思维品质发展的阶段性规律,还要深入调查班级学情,了解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有的学生记忆力很强,但阅读理解能力较弱;有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但逻辑性思维较差,表达能力不强。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指导方法,落实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道路上的问题,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品质都能获得提高。

(三)长期性

思维品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和使命,需要贯穿于整个英语学习的始终。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逐渐积累和提高,使学生形成稳定、优秀的思维品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具备持续的教学热情,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地进行语言学习与实践。

二、高中英语学科思维品质的结构

(一)观察比较能力

观察比较能力是思维品质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包括对语言知识、语篇材料、世界文化等多方面的细致观察和对比分析能力。首先,学生要能够敏锐地观察语言现象中的信息,并比较这些信息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掌握大量的词汇、语法和句型结构,如果观察比较能力不足,就很容易混淆这些知识的含义和用法。其次,观察比较能力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语篇内容,在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等题型中,学生需要通过相关句段的分析明确作者的意图,并通过对各个选项的比较找到最恰当的答案。最后,观察比较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正确看待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习俗,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分析判断能力

分析判断能力指的是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对英语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判断和评价的能力,是使学生深入理解语篇内涵的关键。学生要能够准确地理解英语材料中的信息,包括词汇、语句、篇章结构及思想主题等,判断信息的可信度与真实性。高中英语教材中的知识点较多,包含大量的英语信息,所以学生要具备筛选、整合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快速地把握英语材料的主题,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整理与提炼,找出核心观点和关键信息。同时,学生要对信息的真伪进行判断,避免受到错误观点或不实信息的影响。

(三)归纳建构能力

归纳建构能力指的是运用归纳和分类的方法,将零散的、无序的信息整合成有条理、有逻辑的知识体系的能力。如果学生缺乏归纳建构的思维能力,就无法建立起完善的知识系统,难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学生归纳建构能力的发展与教师采用的教法有着密切联系。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灌输式的授课方法,学生掌握的是碎片化的知识,归纳建构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教师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多为他们留出一些自主探究的空间,鼓励学生主动地获取、整理和归纳信息,从丰富的英语信息中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或结论,经历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四)批判创新能力

在英语学科思维品质中,批判创新是相对高阶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英语材料的基础上提出创新性的观点,这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跨学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学生要摆脱“唯书本论”的思想,不能一味地接受书中的内容,而是要站在客观的立场进行理性评判,并大胆地质疑,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要教授给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技巧,如头脑风暴、逆向思维等,突破书本的束缚,形成具有原创性和独特性的观点。

三、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联想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策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将语篇内容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引发学生联想,使他们经历深度的认知体验,进而实现思维品质的提升。教师要立足于语篇主题和语篇内容,结合高中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创设具有现实意义的真实情境,从而使学生产生熟悉的感觉,消除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畏难心理,使学生的大脑保持轻松活跃的状态。同时,教师要借助一些多媒体资源,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来创设情境,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信息,使学生形成更加深刻的感受,提升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例如,在教学必修一《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时,本单元的主题是运动和健身,首先,教师可以出示一些体育运动的图片,并提问:“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Do you know the English names of these sports?”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营造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再结合教材内容,说出这些运动项目对应的英文名称,如Football,Running, Badminton,Ski等。其次,教师询问学生还知道哪些体育运动项目,并将学生的回答写在黑板上,如攀岩、跳伞、轮滑等,出示这些运动对应的英文单词。这种方式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又能拓展英语课堂,使学生积累更多的英语知识。再次,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语篇《LIVING LEGENDS》,并让学生说说自己从郎平和迈克尔·乔丹身上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精神,如团结合作、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思考应该如何学习和践行这些精神品质,如坚持锻炼,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注重团结合作,与同伴相互鼓励、一起进步等。还有的学生提出,这些精神品质不仅能用在运动和健身上,对于日常学习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学习中不能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感到气馁,而是要越挫越勇,迎难而上,不断突破自己。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语篇中的精神内涵形成了深刻的认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也得到了拓展。创设情境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贴近真实生活的情景,使其得到真实、有效的思维训练。

(二)文本分析,学会处理信息

分析文本信息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在深入剖析文本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有效地锻炼信息整合、提炼、推理和概括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仔细地阅读英语文本,把握其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词汇、句子结构和篇章逻辑等。同时,教师要教授给学生分析文本的方法,如结构分析法、主题分析法、体裁分析法等,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分析文本信息,拓展阅读理解深度和广度。高中生的认知能力和社会经验较为有限,在解读文本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成立学习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阅读文本的心得,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使他们从多个角度出发,对文本信息形成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必修一《Unit 1 Teenage life》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语篇《The freshman challenge》,并提炼语篇的基本结构。通过观察发现,这篇文章采用的是“总—分”的结构,首段用“challenge”“confusing”两个关键词说明主题,引出下文,之后的三个段落分别描述了作者面临的挑战以及采取的解决方法。接着,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概述每个段落的内容,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对各个小组的汇报内容进行整理和补充,形成最终结果,具体如下:

第一段:介绍作者的名字,点明主题“新生挑战”。

第二段:必须仔细考虑学习的课程。

第三段:不得不选/F0M53deb6Z0RT92/SWNsg==择课外活动。

第四段:必须更加努力地学习,并完成大量的家庭作业。

这种方式将长篇大段的语篇材料凝缩成几句话,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文本的主要信息,提升了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有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二、三、四段进行分析,从中提取出“challenge+solution”的逻辑结构,即先提出高中生活面临的挑战,再说明应对方法。教师让学生模仿这一结构,运用“I have to...”“I’ll find a way to...”等句型,描述自己在高中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采取的解决方法,在表达的过程中感受语篇的表达特点和写作思路,促进其分析能力和归纳建构能力的发展。

(三)问题引导,拓展思维深度

提问是一种常见的课堂教学手段,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活他们的思维,使其对相关知识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思维品质cfwQzmD4xrSuTAqRLy9Ftw==的提升无法通过灌输来实现,学习者必须亲身经历自主思考的过程。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形成深度的认知体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改变过去“一言堂”的现象。根据阅读材料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师要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设计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理解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内涵和思想哲理。

例如,在教学必修二《Unit 2 Wildlife protection》时,教师围绕语篇《A DAY INTHE CL OUDS》设计以下问题:“What happened to the Tibetan antelope in the 1980s and 1990s?What did people do to help protect the Tibetan antelope?How does the writer feel about modem life? ”以上问题难度较低,能够从原文中找到答案。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能够更好地抓住文章重点,明白藏羚羊面临的困境,理解作者的意图,体会文中保护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接着,教师提出更具开放性的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behavior of hunting animals?”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捕猎动物行为的看法。这一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有的学生提出,人和动物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该和谐相处。有的学生认为,人类可以为了生存捕猎动物,但不能过度,特别是濒临灭绝的动物,应当加强法律层面的保护。学生各抒己见,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对语篇内容和单元主题产生了更加全面的认知,思维深度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四)知识迁移,个性创新表达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能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反思和再现个人的生活经历,表达个人的情感,提高批判与创新能力。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牢固掌握课本中的语言知识,还要注重英语知识的迁移和应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个性化和创新性的表达。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个人视角出发,对语篇主题或语篇内容进行批判性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教学必修三《Unit 5 The Value of Money》时,教材提供了《THE MILION POUND BANK NOTE》的片段,亨利不想要富豪的施舍,只想要一份工作。读完后,教师让学生对亨利的行为进行评价,学生的观点可以分为两组,一组赞同亨利的行为,认为他是一个有自尊的人;另一组则认为亨利遭遇意外事故,身无分文,不妨接受他人的施舍,以后再把钱还回去。接着,教师提出讨论话题:“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got a million pounds?”让学生大胆想象自己获得了一百万英镑后的生活。学生对这个话题有着很大的兴趣,纷纷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和同学诉说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想购买一栋更大的房子,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环境;有的学生想捐献给贫困山区,建造一座希望小学……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这时,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以“Suppose I got a million pounds…”为主题写一篇英语作文,用准确、规范、合乎逻辑的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语篇主题的感触,还能促进学生想象力、创新能力以及语言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品质影响着学生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教师要将思维品质的培养作为英语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充分运用英语教材中的语篇材料,通过创设情境、文本分析、问题引导、知识迁移等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使他们在理解、分析、概括、加工文本信息的过程中获得思维品质的有效提升,进而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