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2024-10-26 00:00杭韫
数学之友 2024年12期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革新,在当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学语言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师生传递知识、情感交流的媒介,还深刻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艺术之美,把握多元化教学语言技巧,让课堂教学真正开花结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语言

1.1运用趣味性的提问语言让学生有所“疑”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局限性,特别是低学段的学生,思维体系还不太成熟,以形象思维为主,容易被充满趣味性的语言和活动吸引.因此,教师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带有趣味性的语言进行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以保证课堂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为了增加趣味性,导入环节可以这样设置:蚂蚁哥哥绕着一个长方形草坪跑了一圈,蚂蚁弟弟绕着一个正方形的草坪跑了一圈,可是他们发生了争执,他们都说自己跑得长,小朋友们,请你帮帮他们吧.通过情境式的导入,运用趣味性的提问语言让学生有所“疑”,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周长的求知欲,给他们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其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还给了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在不同回答中擦出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其对知识的渴求度,培养几何直观素养.

1.2运用启发性的提问语言让学生有所“为”

有效的提问是一节优质课堂的“敲门砖”,但目前的课堂上,很多提问是重复的、随意的,如“你懂了吗”“你会了吗”这种机械性的提问语言,对课堂进展是无益的.在课堂互动教学中,教师要在无疑处设疑,于无疑处质疑,让学生从无疑处生疑,于无疑处思疑.

学生有所“疑”,才会有所“为”,为最后的“思”做足准备,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中“复式条形统计图”知识点时,为了产生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变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需求,教师抓住提问契机,可以这么问:怎样能快速得出男、女生不同等级的人数并且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提问启发学生产生将两张图合并成一张图的想法,顺其自然地引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概念.教师通过启发性的提问语言为学生的自主思考创设思维支架,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发展空间观念,形成问题意识.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陈述语言

2.1运用规范性的陈述语言让学生有所“思”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J. A. Comenius)曾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在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陈述语言是最基本的表达手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平时的习题教学中,高度“减少了五米”和“减少到五米”,只有一字之差,含义却大相径庭.再如“轴对称”和“对称轴”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数学概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运用准确、规范的陈述语言进行讲授,不能让学生存疑或产生误解.经常有学生问笔者,“为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列方程解答时x的答案没有单位,平时解决问题时加上单位”,相信很多教师也有过这种经历.可能有的教师就会说,“你记住就行了,有字母的数没有单位,算式加上单位”.其实这就是“数”与“数量”的区别,可以循序渐进地用规范性的数学语言对学生进行陈述,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慢慢充分吸收,培养数感.这彰显了数学的严谨性和准确性,让学生有所“思”,才会有所“得”.

2.2运用简洁性的陈述语言让学生有所“得”

由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有时极为简洁的一个概念或一个公式能包含着丰富的内涵.日常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丰富,但时间有限,这就要求教师用简洁性的陈述语言与学生互动,根据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将复杂的数学概念以简洁明了的话语传递,让学生学得轻松易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中《确定位置》时,学生在写出不同人物所在位置时,感受到完整书写第几列、第几行不太简便,从而产生书写简洁性的需求.在交流学生作品时,教师这时趁热打铁,指出“在数学上我们可以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括号中第一个数字代表列,第二个数字代表行,中间用逗号隔开”.用简洁性的陈述语言进行讲授,不仅通俗容易理解,而且将数对的丰富内涵说明到位,初步建立符号意识,让学生真正有所“得”.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语言

3.1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让学生有所“乐”

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只要扮演“配角”,做好协调评价工作.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家长向教师反馈说“老师你一句话顶我十句”“老师你的话比较管用”.由此可见,评价语的激励功能是能直接影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这种激励性评价可以是一句“你真棒”“太厉害了”这样的口头语言,也可以是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点头的动作这种“隐形”语言,它们都可能起到积极作用,甚至影响学生的成长之路.

记得有一个语文教师给笔者分享了一篇班级作文,文中写道“我的自信都是数学老师的功劳,有时候回想起老师上课说的那句‘你真的进步大到我难以想象,如果声音再大一点你就无敌了’”,这一句不经意的话语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进步,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实现了自我价值,还在鼓励的同时让学生知晓了自己的不足,引领他不断前进.

积极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都有着重要意义,让学生学有所“乐”,乐在其中,激发他们的向师性.

3.2运用差异性的评价语言让学生有所“共”

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运用差异性的评价语言、多元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让学生得到个性发展,促进全面发展.同时关注评价的全面性,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乐”学的基础上有所“共”,产生共鸣,得到共同发展,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中《可能性》时,在学完整节课后,教师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梳理并总结课堂知识,也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创造一个利用到可能性的数学游戏.教师收集到的学生成果有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有以数学小报的形式呈现,更有学生是以设计游戏的形式呈现.不同层次的作业体现了学生对可能性知识不同程度的理解.那么,教师这时候就需要对不同的成果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一方面,关注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作业,找到其中的闪光点进行评价,让他们从心理上感受到被关注,使他们慢慢地克服差距带来的心理障碍;另一方面,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对其作业在肯定的基础上可以适量提出要求,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提高其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4结语

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专业素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课堂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教学语言是优秀课堂的“必需品”,而不是锦上添花,它为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提供动力,也为学生长久发展提供平台.教师可以运用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提问语言,规范性和简洁性的陈述语言,激励性和差异性的评价语言,积极融入艺术性的语言要素,让学生生“疑”,在“疑”中有所“为”,在“为”中有所“思”,在“思”中有所“得”.随着知识体系不断深入,学生也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成长,同时学生在“乐”学中求“共”,逐步实现素质教育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邱秋红.小学数学“提问有窍,对话有效”课堂的构建[J].名师在线,2022(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