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旧中国农业生产工具极端落后,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和农业合作化的实现,农业机械化事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取得了显著成就。画家李琦于1950年创作的年画《农民和拖拉机》(见封底,69.6cm×96.1cm,现藏中国美术馆),描绘的就是新中国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美好愿景。画作以细致笔法塑造了2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一辆非常写实的拖拉机。司机热情地向围观人群介绍着拖拉机,一名裹着白头巾的青年农民认真地听着司机的讲解,笑容里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车轮旁一名中年农民正弯腰查看拖拉机犁地的效果。作品采用传统工笔与年画相结合的创作手法,用工笔墨线勾勒画中人物,精练准确;色彩的运用则具有强烈的年画风格,朴素典雅,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当时,我国工业化基础十分薄弱,除国营农场外,农业生产几乎全靠人畜力手工工具作业,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只能白手起家。1950年起,在党和国家的推动下,我国的农机事业从改良推广新式农具开始起步。所谓新式工具,只是从手工旧农具到机械耕种的一种过渡性工具。这年3月,山西机器公司成立,他们发扬敢想敢干敢于创新的精神,参照美国克拉克履带式拖拉机,经过零件测绘、图纸绘制、零件试制、部件装配、整机总装及试车等一系列程序,于12月试制成功我国首台拖拉机,整机除火花塞、点火磁电机和化油器3个零件,其他都是自主生产,创造了我国农业机械制造史上的奇迹。同时,为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以实际行动支援志愿军赴朝作战,把这台拖拉机命名为“抗美援朝号”。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建设“农业现代化”的任务。随着“一五”计划的实施、农业社会加速改造,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得以大跨步进行。1959年4月,毛泽东在给省、地、县、社、队、小队六级干部所写的党内通信中强调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一指示,为新中国农业发展提出了明确方向。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农业迎来“科学的春天”。全国科学大会提出了发展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提高良种性能、研制高质量高效率农业械具等新要求和新任务。这一时期,我国自主研发的联合收割机、多功能一体拖拉机等大型农具悉数亮相,先进的耕作方式和农田水利得到极大普及,大大提升了农业的综合生产效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力改善农业科技装备设施条件,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2012—2022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从57.2%、54.5%增加到73%、62.4%,三大主粮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入世界第一方阵。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农业因为科技水平的提升而一路高歌猛进:从“人扛牛拉”到农机制造和使用数量世界第一,许多作物耕种收实现“机器换人”……科技的全方位进步,让许多农业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激励着亿万农民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文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