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登贤:东北抗日斗争的早期领导人

2024-10-25 00:00:00赵杨娟马宏瑞
党史文汇 2024年9期

抗日战争期间,东北抗日联军开展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之艰苦,斗争之残酷,时间之长久,牺牲之壮烈,在中国革命史上是少有的。他们的英勇斗争,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牵制了大量日军,支援和鼓舞了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在这支英雄部队的背后,有这样一位先驱,在东北率先点燃抗日武装斗争的烽火,为东北的抗日斗争事业作出卓越贡献,他就是雨花英烈罗登贤。

罗登贤(1905—1933),广东顺德人,是在工人运动中锻炼成长的党的早期领导者。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香港海员工会秘书。五卅惨案后,协助苏兆征发动海员、金属业工人参加省港大罢工。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讨伐军阀陈炯明时,积极发动罢工工人参加东征宣传队和运输队。1926年被选为中共香港市委委员,并参加市委常委工作。1927年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在中共广东省委负责联络工作。后任中共广州市委委员,在白色恐怖中来往于广州、香港,进行秘密工作。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曾率领工人赤卫队在前线作战。起义失败后,留在广州坚持秘密斗争。年底被捕,后经营救出狱。1928年夏到上海,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6月出席中共六大,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28年递补为政治局委员。1929年至1930年曾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被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代理委员长兼党团书记,在上海等地指导开展工人运动。

勇赴国难,领导东北抗日斗争

1931年夏,党中央派罗登贤担任中共中央驻东北代表,指导中共满洲省委工作。此时的东北危机四伏,日本侵略者正酝酿着占领满洲的全盘计划。罗登贤临危受命,踏上北上征程,开启了在白山黑水间的战斗生涯。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深陷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国民党统治者却采取不抵抗政策,节节撤退。在东北沦陷、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罗登贤与省委其他同志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分析当时形势和事变性质,连续发表数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的宣言和决议,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阴谋与野心,尖锐批评国民党妥协退让的卖国行径,号召全东北人民紧急行动起来,举行罢工、罢课、游行示威等,共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日本帝国主义对这些反日活动恨之入骨,把中共满洲省委列为重点打击目标,进行疯狂镇压。1931年11月,中共满洲省委遭到日军破坏。在这个危难时刻,罗登贤临危受命担任省委书记兼组织部部长,重新组建省委领导班子,直接领导东北的抗日斗争。他迅速将省委机关迁到尚未陷落的哈尔滨,召开北满高级干部紧急会议,研究救亡方针。在会上,他斩钉截铁地表示:“蒋介石国民党以不抵抗政策出卖东北同胞,我们共产党一定要与东北人民同患难,共生死。”并郑重声明:“任何人不能提出离开东北的要求,谁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就是恐惧动摇分子,就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①他铿锵有力的话语使在场的每一位同志深受鼓舞,坚定了大家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战到底的决心。

民族危难之际,罗登贤像火种一样,以誓死反帝、抗日救亡的爱国热情感染了东北人民,领导他们迅速投入到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

团结力量,建立民众反日联合

东北沦陷后,社会各阶层都面临着生死存亡、沦为亡国奴的严重威胁。罗登贤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东北、坚决抗日救国的正确主张,得到东北民众的支持和拥护,东北三省的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但同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爱国力量共同抗日成为最紧要的任务。

当时,一些民众和爱国官兵自发组织起救国军、反日总队、自卫军等抗日义勇军,积极投入到抗日活动中,成为东北最早出现的抗日武装力量。罗登贤十分重视这些武装力量,深刻认识到必须将其紧密地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加强党对义勇军工作的组织与领导,才能壮大抗日救亡力量。他根据义勇军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联合策略:一是派党团员到受国民党影响较小、易于接受中共政治主张的队伍中直接开展工作,参与对义勇军武装反日斗争的领导;二是对于受国民党影响较大、对中共政策缺乏了解的队伍,派遣有经验的党团员协助开展宣传、兵运工作②;三是要求被派到义勇军中工作的党团员发挥模范骨干作用;四是动员大批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参加义勇军,动员社会各界人士进行募捐等。此外,他派出冯仲云、杨林等省委主要成员进行巡视,指导各地党组织加强对义勇军的领导,有力支持了义勇军的抗日斗争。

罗登贤还广泛团结各方反日力量,率领省委工作人员深入到东北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等各阶层民众中,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团结和号召大家联合起来,共同反抗日本侵略者。在他的组织领导下,沈阳、鞍山、抚顺等地工矿区数万名工人举行反日罢工,中东路、呼海路、吉沈路、哈尔滨电业工人及大中学校学生进行大规模的反日斗争,东北各地农民也举行反日示威及大规模的反日武装暴动,初步形成了党领导下各地民众联合抗日的局面。

罗登贤在东北积极团结一切爱国力量共同抗日的策略方针,为开展东北抗日斗争奠定了群众基础。这些被罗登贤派到义勇军队伍工作的党团员,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武装斗争的经验,为后来建立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作了必要的探索。

武装民众,奠基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的兴起以及东北民众的反日联合斗争,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东北人民抗日救国的信心和斗志。但由于抗日义勇军是群众自发自觉的组织,缺乏统一的领导指挥,存在成分复杂、力量分散等弊端,甚至逐渐出现分化和瓦解的现象。罗登贤意识到,要取得抗战的彻底胜利,光靠自发自觉是不行的,必须把以义勇军为主体的群众自发斗争转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组织的武装斗争。

他根据九一八事变后的形势,把工作重点转向农村,陆续派出一大批优秀党员、干部,深入到东北各地农村,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力量。他派杨君武、杨林、杨靖宇到南满,童长荣到东满,赵尚志、冯仲云到北满,周保中到吉东等,创建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带领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③在出发前,罗登贤都要找他们谈话,布置工作任务,指导工作方法,鼓励他们为东北的民族解放而斗争。在罗登贤的指导下,东北抗日武装力量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先后创立了磐石、海龙、延吉、和龙等十几支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从1933年9月起,满洲省委把党领导的各抗日游击队相继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这些抗日武装,成为后来组建东北抗日联军的基础。

当年与罗登贤并肩奋战的冯仲云回忆:“东北的共产党员没人不知道罗登贤,他以领导省港大罢工的伟大精神来领导东北抗日斗争,在他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的抗日斗争烽火燃烧了14年之久直至抗战胜利。”④罗登贤在遍地敌寇、满目疮痍、物资匮乏的东北地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开创了党直接领导抗日武装斗争的先河,为创建抗日联军培养了核心力量,是当之无愧的东北人民抗日武装的重要创建人。

以身殉国,赤胆忠诚留英魂

1933年,罗登贤从东北调往上海担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上海执行局书记。当时的上海,白色恐怖严重,我党多名高级领导干部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杀害。艰险的斗争环境丝毫未动摇罗登贤继续战斗的决心。他冒着危险,领导上ggQ4OhkCI+DYN+wHHpEBW8mW9uRdkIAXEJzMbtEzMIc=海日本纱厂工人的反日斗争和铁路工人大罢工,配合苏区进行反“围剿”斗争。在参加全国海员工人会议时,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在狱中,他遭受了惨无人道的酷刑折磨,但始终坚贞不屈。他对前来探视的同志们说:“我是始终要为人民大众利益奋斗的,什么也不能动摇我,我将我的生命献给我们的党与人民大众。”⑤他的话语给身处危难的众人带来斗争到底的力量。

罗登贤被捕的消息传出后,引起广大爱国人士的极大愤慨。宋庆龄为营救罗登贤等人奔走呼吁,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行径,号召各界人士一致起来保护被捕的革命者。人民的呼声使国民党反动政府惶恐不安,敌人立即决定秘密处死罗登贤。押赴雨花台刑场前,敌人问他有什么遗言,他大义凛然地说:“个人死不足惜,全国人民未解放,责任未了,才是千古遗憾!”⑥8月29日,罗登贤在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28岁。

1934年,中共中央在《红色中华》发表《纪念罗登贤同志》一文,指出:“罗登贤同志献身革命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个革命者的光荣的模范。”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在“为救国而捐躯”的民族英雄中,将罗登贤排在首位,这是对他为抗日救国作出卓越贡献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赞扬。

注释:

①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编:《初心永恒——雨花英烈话语解读》,南京出版社2018年版,第114页。

②张璐:《罗登贤与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第81—85页。

③《东北抗日联军史》编写组:《东北抗日联军史》(上册),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年版,第172—175页。

④冯仲云:《纪念罗登贤同志——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始者》,《群众周刊》1946年第12期,第11页。

⑤陈漱渝:《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第62页。

⑥杜秀娟:《罗登贤传》,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159页。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专项项目《烈士事迹在构筑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思政工作路径研究》(2020SJB0117)项目成果之一;作者分别系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南京雨花台干部学院)讲师、南京医科大学讲师]

(责编 王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