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巾帼先锋高恬波

2024-10-25 00:00:00魏法谱张薇
党史文汇 2024年9期

高恬波(1898—1929)是广东省第一位女共产党员,曾任广东妇女解放委员会执行委员,在其短暂而光辉的革命生涯中,为女子能够“抵御苦痛,度真正人生的幸福”矢志不渝、积极奔走,为中国革命与妇女解放运动奉献了一切。

逃离封建家庭,加入革命队伍

高恬波出生于广东惠阳秋长白石村一个医生家庭。家中有兄弟姐妹8人,她排行第三,天资聪慧,自幼喜习医术,敢说敢做,是家人眼中的“假小子”。后来,在家人的安排下,被迫嫁人。在婚姻生活中饱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让她感受到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为此苦闷不堪。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地处珠三角东部的惠阳也受到新思想浪潮的影响。高恬波接触到反对旧思想、旧传统的新文化,思想不断进步,逐步认识到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决定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最终,17岁的她勇敢冲破封建家庭和传统礼教的牢笼,考入免费就读的广州妇孺产科学校。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消息传来,广东各界群起响应,组织各种活动,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5月11日,广州各界在东堤东园广场举行有10万余人参加的国民大会,“会场虽广,几无容足”“诚空前未有之大会”①。广州学生界尤其踊跃,城内有名气的学校,几乎全员参加了这场反帝爱国运动集会。会上,各团体代表纷纷登台演说,号召大家起来救国讨贼。5月29日,广州学生界再次联合举行爱国示威大游行,各校学生参加者约有两三万人。游行的广大学生呼吁各界群众不要买卖日货,并沿途派送传单,得到各界广泛支持,所经之处,万人空巷,鼓舞欢迎。高恬波也参与其中。6月17日,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和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学生共同发起的广东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简称中上学联)宣告成立,参加者还有广东光华医药专门学校、公立医专、省一中等30余所学校学生。张启荣、周其鉴分任正副会长,中上学联设总务部、演讲部、检查部和教育部,分头负责各项工作。高恬波积极参与中上学联的工作,在学生运动中崭露头角。

五四运动期间,许多进步刊物在广东出版发行,如《五七国耻报》《爱国星期报》等,它们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深受读者欢迎,这也加快了马克思主义在华南地区的传播。高恬波在积极参加学生运动的同时,也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报刊,思想上不断进步。1923年,她加入广东团组织的外围组织——新学生社。不久,经阮啸仙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于1924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广东第一位女共产党员。

投身妇女运动,争当妇女先锋

为推进国共合作,高恬波根据党组织指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担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干事,成为部长何香凝的得力助手。此后,她时常奔走于工厂、学校,与广大妇女倾心交谈,深入了解她们的生活需求,积极动员她们参加革命。

1924年7月,高恬波受党组织指派,前往在广州办学的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第一届学员共38人,女学员只有两名,而高恬波就是其中之一。她在农讲所系统学习了有关农民问题的理论知识,心里种下了深入农民群众、到农民中宣传革命思想的种子。学习结束后,她向组织再三请求,要到农村去工作,最终她被任命为中央农民部农民运动特派员,奔走于广东花县、顺德、中山、曲江、潮梅等地从事农民运动。她虚心学习当地方言,与当地农民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疾苦和要求,动员他们起来参加革命,成立农民协会,为自身利益而奋斗。她还用所学医术给穷人治病,因此,农妇们对她赞不绝口,称她为“活观音”。

1924年12月,青年团广东妇女支部为响应党中央提出的促成国民会议运动号召,动员广大妇女起来参加革命,积极推动成立广东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时任国民党农民部管理兼庶务员的高恬波也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并受组织委派负责接洽国民党妇女部,了解其对于筹备召开国民会议的态度。她还多次到女子职业传习所、图存学校、市立师范学校开展联络和宣传工作。

12月17日,高恬波参加了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筹备会第一次会议,并在会上解释发起成立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的理由。在筹备会第二次会议上,由于表现突出,她被推举为通电和章程起草员。1925年 1月10日,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召开成立大会,她在大会上报告了筹备经过,并建议继续举行会议,讨论诸项工作。在高恬波等人的努力下,国民党妇女部、贫民医院分院、新学生社等29个团体加入促成会,人数达3000多人。广东妇女运动的进步离不开高恬波的辛勤奔走。

高恬波担任妇女部干事期间,也积极做好各方面的工作。1925年,广东妇女解放协会各地分会纷纷成立,为加紧联系,广东妇女解放协会成立6种特项委员会,其中高恬波任调查委员会书记。1926年2月,她受派参加顺德第七区党部二区分部成立会,随后到附近工厂调查女工状况并进行宣传。其间,她参与调解了女伶维德工会、女伶总工会的纠纷。在她的沟通协调下,纠纷最终以取消两会名义、合并成立广州女伶联合工会的方式圆满解决。省港罢工妇女工读传习所洗衣部的纠纷也在她的帮助下得以解决。她还积极从事妇女宣传工作,前往广州河南各界妇女联欢大会等地进行演讲,以扩大妇女运动的影响②。

在从事妇女运动的同时,高恬波积极开展妇女运动理论研究,进一步动员妇女起来参加国民革命。当时,广东的妇女运动大多没有团结起来,虽然各校女生出来参加活动,但只是“一鼓之气”而已。高恬波在斗争中认识到妇女运动本身存在的不足。她在《妇女团结应注意之点》一文中指出,有力的妇女运动,不可不先养成妇女强固的团结力,认为“凡是一种运动,必要有社会的基础,从而团结集中,口号一致,然后能够造成大的群众,达到最后的成功,否则,议论多而成功少”。她分析指出我国妇女团结力之所以薄弱的原因有三:其一,妇女自古以来就幽闭于家庭之中,几千年形成的对家庭的依赖,使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观念深入其心,没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其二,妇女接受学校教育的目的,并非是使妇女成为完人服务社会,而是养成贤妻良母,造成一些受过教育、自称有觉悟的妇女在妇女运动中却带有贵族小姐的习气,导致她们无法更团结;其三,有学问的妇女常常羞于与普通女子为伍,不愿踏踏实实地深入大多数劳动妇女中去,难以真正做到贴近妇女群众。她认为,改变社会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和传统,形成强有力的妇女运动,全靠广大妇女的努力,养成强固的团结力。如何判断妇女拥有强固的团结力?她指出,妇女运动必须普遍于农工群众,有了社会基础,进而团结妇女,集中妇女力量,才能够实现妇女摆脱落后地位和痛苦的共同理想。

在此基础上,1926年5月,她又发表《“三八”国际妇女节与中国妇女解放》一文。文中分析了妇女遭受的种种不公:“中国现在的社会……是满天乌云黑沉沉的社会,尤其是受双重压迫底下的妇女,为这个黑沉沉的社会笼罩着,强制着,束缚着,使她们在政治上、社会上、法律上、教育上、职业上的地位都得不着和男子平等的待遇。”紧接着,她提出,广大妇女应当想方法来摆脱这种非人的地位,来抵御这种苦痛,度真正人生的幸福。她号召妇女们在困境中“不要畏难退缩”,而“要积极地去努力继续鼓起我们的勇气,洗刷从前畏首畏尾的耻辱,及彻底打破数千年来物质精神上无量的压迫,一致跑到国民革命的战线上,整好我们的队伍,拼命铲除我们的大碍障——帝国主义和军阀”。她还在文中强调,国际妇女节就是世界妇女的大团结日,是妇女从黑暗非人的生活窟里而寻着光明的人生的生活纪念日,推动实现普遍的妇女完全解放。最后呼吁广大妇女到妇女群众中做革命宣传,使全国妇女彻底明白现在所受的压迫和痛苦,一致团结起来为自身利益而做猛烈的革命工作,组织大规模的普遍的有力量的团体,促进民族解放的国民革命成功,以达到在新社会妇女做人的地位,实现妇女彻底解放的目的。

投身国民革命,巾帼不让须眉

遵照党组织的安排,高恬波加入国民党后,还担任了广东济难总会职员、审查委员会委员以及统一广东各界代表大会职员等职,在国民革命军东征、省港大罢工、北伐战争中都留下了足迹。

为声援上海工人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1925年6月23日,香港罢工工人和广州各界群众10万余人在广州举行大会和示威游行。当游行队伍经过沙面租界对岸的沙基时,遭到沙面租界英、法军警的排枪射击,当即死亡50余人、重伤170余人,血流成河,史称“沙基惨案”。听闻惨案发生,高恬波跟随何香凝冒着倾盆大雨赶赴现场,与贫民医院、光华医院等医院的医生一道抢救伤员③。

第二次东征开始后,国民党中央妇女部举行多次慰劳活动,鼓舞士气。高恬波不顾路途辛劳,多次到各地慰劳军人和士兵。仅在10月份,她就到广州、虎门慰问受伤将士。11月底,与各界代表组成慰劳队,携带物资,前往汕头,慰劳东征军将士,鼓舞他们奋勇杀敌④。12月19日,又前往韶关慰劳将士。这次韶关之行尤其辛苦,不仅路途坎坷险峻,而且气温骤降,但高恬波等人一到韶关,就马不停蹄地进行各种劳军活动并发表演说,第二军将士大受鼓舞⑤。同年冬,何香凝、邓颖超等人发起组织“军人家属妇女救护员传习所”,培训随军救护人员,高恬波主动到该所讲授包扎技术。

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誓师北伐。为支援北伐战争,国民党中央妇女部成立北伐救护队,负责救治受伤将士。高恬波得知后,主动请缨,担任北伐救护队队长,随军出征。她率队转战湖南、湖北、江西等省,辗转各个战场,救护伤病员,不落下一位因伤而落队的官兵,尽心为他们施药诊治。救护队不仅夜以继日地进行救护工作,还沿途进行广泛宣传,号召大家起来参加革命。当时的报道称她们的工作“极其得力,鼓励士气,大著成效,为社会人士所钦佩”,“士气因以极盛”⑥。8月下旬,北伐军进攻汀泗桥。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北伐军将士伤亡惨重。高恬波不畏炮火,率领救护队员冒死奋战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抢救伤员。一次,她为抢救一名昏迷的士兵,不顾自己左腿中弹、血流不止,忍痛将伤员驮在背上,一步步爬回阵地。官兵们见状无不为之动容,称赞她为救护队里的“女将军”。高恬波率领救护队救助征战湘、鄂的官兵后,又带队前往江西,开展救助和慰问工作。她在救护工作中恪尽职守、舍己救人的事迹,得到各界的高度肯定。在国民党红十字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执行委员刘嘉彤高度赞誉高恬波,不辞艰苦,跋涉千里,“良堪嘉奖”⑦。

开展地下工作,壮烈牺牲

当北伐战争顺利发展时,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实行“分共”,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宣告失败。不久,广州起义打响,高恬波不顾个人安危,带领救护队冒着枪林弹雨,冲在战斗激烈的前线抢救伤员。

广州起义失败后,根据党组织的安排,高恬波转入地下工作,她在从事秘密工作的同时,注重保持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努力使机关工作实现社会化、群众化,以防止敌人破坏,确保机关安全。她还用自己的医学知识为一起工作的同志治病。

后来,高恬波被派往中共江西省委工作,主要负责会计、秘密交通、庶务等工作,往来于南昌、赣州等地。工作之余,她十分关注同志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她的这些举动深深地影响了身边的同志,鼓舞了大家的斗志。此外,她还参与领导南昌针织工会的斗争,负责组织并培训该工会女工,提高她们的斗争本领。

1929年11月,因中共赣西团特委负责人被捕叛变,导致在吉安城内的赣西党、团特委遭破坏,江西省委特派员赵醒吾和赣西特委常委黄义、申中等130多名党团干部先后被捕、牺牲。得知这一消息,高恬波立即电告中共中央,并勇敢地走上街头观察机关的异动,以保证中央与省委的联系不受影响。12月25日,她外出执行任务时被叛徒认出,落入敌人魔爪。敌人对她威逼利诱,毒刑拷打,无所不用其极,但她始终没有透露一丝一毫党的秘密。12月31日,这位铁骨铮铮的女共产党员,在敌人的残酷折磨下壮烈牺牲,时年31岁。

高恬波牺牲后,1930年1月11日,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第69期发表阮啸仙以“石恪”为笔名撰写的《悼我们的女战士高恬波同志》一文,对她从参加五四运动到牺牲之前的革命生涯作了高度评价。文章指出,高恬波悲壮的牺牲,使“我们的女战士的队伍中有不能填补的伤痕,这是我党的巨大的损失”。她的牺牲必将唤醒更多的革命者起来参加革命,“她的热血一点一滴从心腕里喷出洒向成千成万的工农劳苦群众中,将灿烂成工农苏维埃政权之花,后死的战士们努力前进!”文章最后坚定地指出:“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的统治可以伤残我们躯体,但终究不能挽救他们崩溃的前途,不能遏止正在开展扩大的革命势力,最后的胜利在不久的将来属于中国广大劳苦群众的工农!”

注释:

①《广州国民大会之盛况》,1919年5月18日,上海《民国日报》。

②《中央妇女部一九二六年二月至三月工作报告》,《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党务月报》,1926年2月第2期。

③《民国十三年三月至十四年十二月中央妇女部工作摘要报告》,《妇女之声》1926年1月第6期。

④《各界代表慰劳队抵汕》,1925年12月3日《广州民国日报》。

⑤《报告出发韶关慰劳第二军情形》,1925年12月24日《广州民国日报》。

⑥《党红会北伐救护队入赣之工作》,1926年11月16日《广州民国日报》。

⑦《党红十字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录》,1927年2月17日《广州民国日报》。

[作者分别系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委党校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编 王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