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是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她一生紧紧跟随时代脚步前进,为党为国为民、为人类进步事业立下了永不磨灭的卓著功勋。面对侵华日军的步步进逼,在亡国灭种的危急时刻,她挺身而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她利用自己的独特身份,主动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穿针引线,在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过程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率先沟通国共高层联系
九一八事变后,短短数月,中国东北大片国土沦丧,日本却并未止步于此,侵略的铁蹄不断南进。1932年1月28日入侵上海;同年,扶植清废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在东北进行殖民统治。与此同时,日本侵略者利用国民党统治者的不抵抗政策,开始大规模越过长城南下,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制造华北事变,策划“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华北门户洞开,中华民族陷入空前危机。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和红军还在长征路上,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即草拟《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并于10月1日在法国巴黎出版的《救国报》上公开发表。其号召一切愿意参加抗日救国事业的各党派、各团体等进行谈判,“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初步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通过《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确定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对于国民党来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不断加剧,一方面,严重损害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以及英美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另一方面,人民反对不抵抗政策的怒潮已很难压制,而“剿共”又总不得手。于是,蒋介石在以军事力量消灭共产党为主的方针下,也打算利用抗日的旗帜,以极苛刻的条件同共产党谈判,以达到“溶共”的目的。因此,从1935年冬开始,国民党先后在上海、南京、莫斯科秘密接触中国共产党人。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宋庆龄的思想也发生了转变。早从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她就一直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拒绝与国民党当局合作。然而随着形势的改变,她认识到,中国人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1934年4月,由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救国六大纲领》,经宋庆龄与何香凝等人联名以《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公布,迅速得到国内民众和海外华侨的响应。《纲领》提出“全体武装总动员”“全体人民总动员”“全体人民总武装”等主张,希望国内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捐弃前嫌,共同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宋庆龄身份独特,在国内外都具有影响力。她是孙中山的遗孀,是蒋介石夫人宋美龄的姐姐,担任过国民党高层多项职务,在国民党内有着重要地位。她也是知名的左派人士,国民党方面都知道她的很多政治观点与共产党相近。基于这个原因,1935年底,宋子文受蒋介石委托找到宋庆龄,请她设法与中共联系,将国民党希望和共产党谈判的消息传递给中共中央。她赞同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认为南京国民政府寻求与共产党谈判符合当下形势和历史潮流,于是同意作为国共两党重新开启联系的搭桥人。
经过慎重考虑,宋庆龄决定派遣董健吾(化名周继吾、中共秘密党员,公开身份为牧师)前往陕北,同中共中央取得联系。1936年2月,她将董健吾请到自己寓所,要他送一封密信到陕北交给毛泽东和周恩来。她再三叮嘱,此行将“益国非浅”,务必办好。她知道根据地缺医少药,还特意让他带了一大包药送给红军。为保证此行顺利,她还委托孔祥熙签署了一张任命董健吾为财政部“西北经济特派员”的委任状。
由于南京国民政府对苏区和红军的严密封锁,董健吾虽然带着“委任状”,但想要进入苏区依然困难重重。由于这次是国共两党高层之间的秘密沟通,一般军队并不知道具体情况。董健吾求助于张学良,在其帮助下才顺利进入苏区。
当时,毛泽东、彭德怀在东征前线指挥作战,周恩来在陕北前线。董健吾将国民党方面表示要同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的倾向,及国民党左派人士孙科、于右任、张群、冯玉祥等联俄联共的政治主张,通过博古电告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中共中央对此十分重视。3月4日,毛泽东、张闻天、彭德怀在致博古并转董健吾的电报中,提出同国民党谈判的5条意见。董健吾接到电报后,次日即动身返回上海向宋庆龄复命。他带回的中共方面的5条意见是:(一)停止一切内战,全国武装不分红白,一致抗日;(二)组织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三)容许全国主力红军迅速集中河北,首先抵御日寇迈进;(四)释放政治犯,容许人民政治自由;(五)内政与经济上实行初步与必要的改革。这些条件成为双方谋求合作抗日的政治基础。
为保存抗日力量,1936年5月5日,毛泽东、朱德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同年5月,宋庆龄、沈钧儒、邹韬奋、陶行知、章乃器等爱国人士在上海发起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以下简称救国会),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8月25日,毛泽东起草《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指出:“我们愿意同你们结成一个坚固的革命的统一战线”,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实现国共两党重新合作。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明确指出目前中国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把其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口号也不适合当下,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9月18日,毛泽东致信宋庆龄,对她自武汉分共后近十年来的革命救国言行表示敬仰,希望她利用国民党中央委员的身份做具体实际的活动,以“唤醒国民党中枢诸负责人员,觉悟于亡国之可怕与民意之不可侮,迅速改变其错误政策”。并指派潘汉年为代表,前去面申中共组织统一战线的意见。宋庆龄收信后立即将这一消息转达给国民党中央,并介绍潘汉年与吴稚晖、孔祥熙、宋子文、李石曾、蔡元培、孙科等国民党中枢人员面谈,为国共再度合作穿针引线。
除派遣董健吾千里奔赴瓦窑堡外,宋庆龄在帮助张学良与中共沟通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1935年下半年,在“剿共”战场上接连失利的张学良,内心十分苦闷,思想逐渐发生改变,认识到“剿共”没有出路,于是想要联系共产党,了解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他委托故交李杜和杜重远帮忙牵线。李杜将这一情况通过董健吾转达给宋庆龄。1936年3月,经宋庆龄引荐,刘鼎作为中共代表被推荐给张学良。刘鼎的才学深得张学良赏识,成为他高度信任的随从副官。刘鼎向张学良系统地介绍了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加快了张学良与共产党的沟通和合作。4月9日,张学良驾驶专机,在刘鼎和东北军第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的陪同下,由洛川飞抵肤施(今延安)。当晚,周恩来和李克农一行入城,双方在肤施城内一座天主教堂进行了秘密会谈。会谈内容包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等,促进了红军与东北军的合作,对此后的西安事变也有一定的影响。
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尽管国共两党尝试接触,但蒋介石却仍未放弃武力“剿共”的企图,一面接触,一面命令张学良、杨虎城等继续“围剿”红军。鉴于他们在“剿共”战场上的接连失利,1936年10月22日,蒋介石从南京飞抵西安督师“剿共”。但张学良已与周恩来进行了肤施会谈,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共识,不愿继续进攻红军。而蒋介石认为,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现在已十分困难,通过之前的秘密接触,中共释放出的谈判意愿让他确信红军已经穷途末路,希望把共产党和红军彻底消灭之后再去领导抗日斗争。张学良、杨虎城多次劝谏蒋介石,都遭到严词拒绝,双方分歧严重。
12月12日,为挽救国家民族危亡,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对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实行兵谏,逼其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史称西安事变。事变当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向全国发出《抗日救国八项主张》,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作为中共的亲密战友、救国会执行委员,宋庆龄对西安事变的认识也有一个转变的过程。她十分清楚蒋介石政府近十年来的内外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不幸,对其行为十分愤慨。因而在事变当天,当孔祥熙急急忙忙来到宋庆龄寓所,请她在一份谴责张学良、杨虎城,要求无条件释放蒋介石的声明上签字时,她断然拒绝:“张学良做得对,如果我处在他的地位,我也会这样做,只是我会做得更甚于此。”然而第二天,她的态度发生改变,认为如果不采取适当方法解决西安事变,中国将会进一步走向内战的深渊。从民族利益和团结抗日的角度出发,她将私人情感和个人安危置之度外,立即约请胡子婴与何香凝准备飞赴西安,劝说张学良释放蒋介石,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但她的态度和主张,影响与指导了救国会的工作,对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西安事变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在如何对待事变问题上出现了两种主张。12月12日深夜,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和政治委员会在南京举行联席会议,商讨解决事变的对策,以军政部部长何应钦为首的主战派占了上风。会议决定由孔祥熙担任行政院代院长,何应钦负责指挥调动军队,褫夺张学良所兼各职,准备进行武力讨伐。形势危急,内战一触即发。得知这一消息,宋美龄等连夜从上海赶回南京,于次日召集黄埔军校学生及空军部队发表演说,主张和平营救蒋介石,呼吁不要进攻西安。
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发生前没有与闻。事变发生后,张学良立刻电告中共中央。毛泽东和周恩来立即复电,表示拟派周恩来前往西安商量大计。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毛泽东发言认为西安事变是有革命意义的,应该支持;张闻天在发言中主张“我们不采取与南京对立方针”,“我们的方针:把局部的抗日统一战线,转到全国性的抗日统一战线”。毛泽东在作结论时强调,不应把反蒋与抗日并立。
为了争取蒋介石获释,宋子文也曾与宋庆龄联系,求得她的帮助。宋庆龄即约见潘汉年,了解了中共中央和张学良、杨虎城希望南京方面派代表到西安面商和平解决的消息。潘汉年从宋庆龄处获悉南京方面的动向后,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赶到南京秘密会见了宋子文、宋美龄,商定由端纳陪同宋氏兄妹去西安参加谈判,最终促成他们与张学良、杨虎城和周恩来三方的和平谈判。这与宋庆龄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在各方努力促使事变和平解决的艰难过程中,宋庆龄寓所竟接到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恐吓信和两颗子弹,但宋庆龄毫不畏惧。12月16日,她与马相伯、何香凝联名发表《为七领袖被捕事件宣言》,重申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政治立场。
12月18日,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指出“武力的讨伐,适足以杜塞双方和解的余地”,宋庆龄赞同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在与来访者的谈话中,她明确表示:“中国目前正处在战争之中,日本帝国主义军队正在入侵我国的绥远。考虑到现在国家正处在危急时刻,所有军队的当务之急是:求同存异,组成一个抗日的统一战线,任何企图阻碍此战线形成的做法都是在犯罪……内战必须停止!这是我一贯的立场。面临日本入侵我国国门的危急时刻,个人的不同政见都必须放弃……现在,另外一场南京和西安间的内战正有逼近的危险。我热切地呼吁每一个中国公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阻止这一场灾难发生。让我们所有的中国人联合起来,抵抗日本的侵略,保卫自己的祖国。”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和宋庆龄等爱国人士的共同努力下,12月24日,谈判达成肃清亲日派、释放爱国领袖和政治犯、开放政权和召集救国会议、待抗战发动允许中共公开、联俄等协议。蒋介石被迫接受以上协议,作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的承诺。次日,张学良亲送蒋介石飞往洛阳,26日抵达南京。至此,一场即将发生的内战终于停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粉碎了国民党亲日派和日本帝国主义的阴谋,促进了中共中央逼蒋抗日方针的实现。自此,国内和平初步实现。在抗日的前提下,国共两党再度合作成为不可抗拒的大势。
为第二次国共合作搭桥
西安事变初步和平解决后,蒋介石依然企图消灭共产党和红军,国内和平并不巩固,国共双方的谈判也历经曲折。从1937年2月到9月,国共双方就合作抗日等问题进行了多次谈判。宋庆龄对谈判十分关注,每当谈判陷入僵局,她总是通过各种方式敦促国民党继续谈判。
蒋介石回到南京后,对他在西安承诺的6项协议并未完全执行。为同蒋介石背信弃义的行为进行斗争,1936年12月28日,毛泽东发表《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指出:“蒋介石氏在西安接受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和西北人民的抗日的要求,首先命令进行内战的军队撤离陕甘两省,这是蒋介石氏转变其十年错误政策的开始。”《声明》公布了蒋介石在西安允诺的6项条件,并指出蒋氏正是因为接受了这些条件才恢复自由的。1937年1月1日,中革军委主席团向红军发出指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红军及地方部队停止进攻国民党中央军及马鸿逵等部。与之相反,当日,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通过《陕甘军事善后方案》,威逼西安方面接受,并派重兵进逼西安,战争阴云再次密布。蒋介石将具体谈判交顾祝同代其进行,经过多轮谈判,1月30日,国民党中央军进驻陇海铁路一线,双方商定其他政治问题留待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解决。后由于二二事件爆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善后问题的王以哲被东北军中主张武力解决的青年军官枪杀,西安方面丧失了同南京进行谈判的主动权。2月8日,国民党中央军开赴西安,并于次日进驻,东北军陆续调离西安开赴河南、安徽、江苏等地;5月,西安绥靖公署撤销,第十七路军缩编为第三十八军,杨虎城被迫出国。
为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早日形成,宋庆龄按照毛泽东之前信中提出的希望她“利用国民党中委之资格”“唤醒国民党中枢负责人员”之嘱托,联合何香凝、孙科、冯玉祥等14名国民党中执监委成员联名向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出恢复孙中山“三大政策”提案。2月10 日,她与何香凝一起面见到上海养伤的蒋介石,当面递交提案。提案指出:“总理于民国十三年确立联俄联共与扶助农工之三大政策后,革命阵容为之一新,革命进展一日千里,不幸民国十六年以来,内争突起,阵营分崩,三大政策摧毁无遗,革命旋归失败,外侮接踵而来,尤其最近五年间失地几及六省,亡国迫于眉睫,凡属血气之伦,莫不锥心泣血……虽与本党向处敌对地位之中国共产党,亦愿停止危害本党政权之企图,拥护统一抗日,我党更应乘此机会恢复总理三大政策,以救党国于危亡,以竞革命之功业。”当天,中共中央发出《致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提出5项要求:停止一切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保障言论、集会、结社之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迅速完成对日抗战之一切准备工作;改善人民生活。同时声明,如果国民党将上述要求定为国策,共产党愿意实行4项保证:“(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二)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三)在特区政府区域内,实行普选的彻底民主制度;(四)停止没收地主土地之政策,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这是中共为实现两党合作“向国民党作出的一个大的原则上的让步”。
由于宋庆龄的提案没有在大会上公开讨论,2月28日,宋庆龄在其上海寓所举行记者招待会,公开发表她致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提案全文,并附上公开信,明确表示:“我坚决相信如果政府能忠实地遵奉孙中山的遗嘱,并采取有效的步骤来执行他的三大基本政策,中国就能很快地从内部的骚乱与苦难中解脱出来,并且能获得全世界极大的尊重。”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虽没有制定出明确的抗日方针,但确定了和平统一、扩大民主、释放政治犯等原则;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放弃反共立场,但提出的谈判条件与中共之前提出的条件在原则上是接近的,表明国民党当局正在接受中共倡导的国共合作抗日政策。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这是国民党十年错误政策转变的开始,“即是由内战、独裁和对日不抵抗的政策,向着和平、民主和抗日的方向转变”。
西安事变中,蒋介石答应释放“七君子”,但回到南京后,一直没有兑现这一诺言。4月16日,李克农来到上海,代表中共中央看望宋庆龄,告诉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共关于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具体主张和近来国共谈判的一些情况,转达了中共中央希望她督促南京国民政府尽快释放“政治犯”的意见。
为推动国民党当局释放政治犯,宋庆龄等人以营救“七君子”为契机,联名发表《救国入狱运动宣言》,宣布愿同服“爱国罪”,发起“救国入狱运动”。7月5日,宋庆龄不顾自己有病在身,与发起“救国入狱运动”的11人奔赴苏州高等法院,抗议国民党当局的倒行逆施。宋庆龄厉声责问法院院长:“救国有罪无罪?如果无罪,应把7位救国会领袖立即释放;如果有罪,则把我们一起关押。”法院院长理屈词穷,狼狈不已。宋庆龄到苏州营救“七君子”失败的消息传出后,激起全国人民的怒潮,各界爱国人士纷纷响应,7月31日,国民党当局不得不释放“七君子”。
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后,国共双方又相继进行多轮谈判。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卢沟桥的炮声震动了中国,震惊了世界。
翌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呼吁全国同胞、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致电蒋介石,要求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收复失地,表示红军将士愿为国效命,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7月15日,中共代表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交给蒋介石。《宣言》提出迅速发动全民族抗战、实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3项基本要求,重申中共4项保证。然而,国民党在谈判中设置了各种障碍,直到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日军大举进攻上海,直接威胁到其统治的腹心地区,蒋介石急欲调动红军开赴前线,才在谈判中表现出较多团结合作的愿望,最终在红军改编、苏区改制等关键问题上达成协议。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向全国播发《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次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表明团结御侮的必要,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共产党的《宣言》和蒋介石的谈话,宣布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宋庆龄闻讯激动万分,喜极而泣。9月24日,她发表《国共统一运动感言》,兴奋地表示:“读了中国共产党共赴国难宣言和中国国民党领袖蒋委员长团结御侮的谈话,使我异常地兴奋,异常地感动”,庆幸两党“为中国民族的独立解放而斗争”。
(作者系西安事变纪念馆副研究馆员)
(责编 王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