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议、联、结”助你写好读后感

2024-10-25 00:00黄瑜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4年9期

读完一篇诗文、一部小说,肯定会有启发或触动,把这些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 “读后感”。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同学们可试试“引”“议”“联”“结”四步法。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读后感”最大的特点就是将“读”与“感”紧密结合,“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一部作品能让你有所感触,必然有独特的吸引你的地方,这就是“感点”。“感点”是多方面的,可以是中心思想、重要故事情节、人物的品格,还可以是优美的语言描写。“引”就是围绕“感点”选择性地引述原文材料,简短的则可全文引述,篇幅长的可摘录或概述,无论是哪种,都要做到简洁凝练且有针对性。如:

“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初读《活着》,看到序中的这句话,只觉得它富有哲理,却悟不出其中深意。一页一页往后翻,一页一页读下去,断断续续几个小时,不知不觉间就翻到了尾页,不知不觉就读完了福贵的一生经历。而书外的自己,也一页一页、一点一点地随着故事的层层递进逐渐被带入书中,在平实的叙述中渐渐地陷入其中,难以自拔。

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发生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与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从一个地主家的少爷沦落为孤寡老人,到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福贵在充满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中一次次被打击,由饱含希望到逐渐接受命运的安排。书中叙述的一个个悲惨的故事足以令人感慨万千,对福贵的同情与怜悯之心油然而生。忍不住感慨,禁不住叹惋,他最后能云淡风轻地向人讲述自己的这些经历,讲述自己充满坎坷与挫折、饱受命运折磨的一生,说明了他经历了多少次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亲眼见证了多少次至亲至爱的逝世,感受了多少次希望萌芽又迅速破灭的无奈与苦楚啊!

【分析】这是关于小说《活着》的读后感,开头围绕“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这一“感点”展开,剖析这部作品所传达的深层含义。这句序言中的话蕴含了深刻哲理,但没有立即点明,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入,巧妙地设置悬念,符合人们在阅读时由浅入深理解的自然过程,来激发阅读兴趣。接着以简洁凝练的叙述,展现了自己如何随着故事的开展,逐渐沉浸到福贵的人生经历中。这样的材料引述巧妙结合故事时代背景,在增强其真实性的同时,能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福贵经历的苦难和背后的深层原因。

《海底两万里》的主要内容是法国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教授参与追捕名噪一时的海中怪物,却不幸落水被怪物捕获,由此开始的一段难忘的海底之旅。初读,我便深深迷上了凡尔纳笔下的浩瀚大海。

在汪洋大海中有迎风招展美如扇的孔雀团扇藻,有种类纷繁形态各异的水族部队,有可闲庭信步的海底森林。曾经那个幽蓝而深邃的海洋,在书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尼摩船长眼中,海洋拥有鲜活的生命,它愤怒时惊涛骇浪,浊浪排空,它温柔时水波粼粼,四野空寂。它有强有力的脉搏,有融汇四方的血管,有吐纳万物的呼吸。一缕阳光斜射进海面,照亮海底的将是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缤纷七色。海洋就像一个美丽的万花筒,又似元宵节里的火树银花,只待你一刹那回首,便可一览一个全新的世界。因此尼摩船长用尽平生学识,打造了堪称完美的潜水艇,肆意潜行海底,让这首名为海洋的安眠曲洗涤他的心灵。

【分析】这一读后感围绕对《海底两万里》中浩瀚的大海及其生命力的赞叹这一“感点”展开,描绘了凡尔纳笔下奇幻的海底世界。开始,作者就表达出对浩瀚大海的迷恋,书中最吸引人的是一系列生动细腻的描写,那生机勃勃、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仿佛就呈现在你的面前,极具吸引力。在引述材料的过程中,还穿插了尼摩船长的视角,展现出他对海洋的热爱,进一步强化了海洋作为一个生命体鲜活的形象。他充满了智慧与勇气,对海洋依恋而又渴望,将个人情感与海洋紧密相连的写法也让这一人物更加立体鲜活。

二、议——分析材料,提炼观点

在引出这部作品讲述了何人、何事、何观点以及最打动你的“点”之后,就要进行分析,“议”出自己的看法。读后感作为读后所得,要求立足于原作,却又要高于原作。对文本材料深入剖析,可就事论事,表述所引内容中体现出的非凡价值,也可在其基础上亮出独到见解。这是你读后最深刻的体会,也是整篇作文的灵魂所在。如:

9/UAdazKHQN9PM4oyn2hder80A06mJ47zXSN4sxOhLo=“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绚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人终究逃不过孤独的生活,有超于常人的远见,有通透的眼光和不碍世俗的行为,或禁锢于过时腐烂的过去无法自拔,或无人理解荒诞度日,他们是孤独的,但孤独并不是一个悲伤的、消极的、无动于衷的字眼,我们在孤独中成长,在孤独中了解自我,在孤独的宇宙中寻找可以相互依靠理解的灵魂。人总是一无所有地来到这个世界,又一无所有地离开,这两个瞬间,从开始到结束又何尝不是孤独的呢?但在这当中的百年人生中未必始终孤独,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物会证明,会陪伴,会出现在你或漫长或短暂,或精彩或平淡的生活之中,或许这个世界已然忘却,甚至是终将逝去的你自己,但它们还会替你记得,你走过的地方和你创造的辉煌。

【分析】由《百年孤独》中的经典语句作为引子概括了故事体现的家族命运与个人孤独的主题。文中对孤独的多层次阐述显示出作者对原著的深入理解,进一步展现孤独的双面性和记忆与传承的力量,既包含了人物因超前的思想、独特的见解而感到的孤独,也包含了因无法摆脱过去的束缚或无人理解而产生的孤独。整篇读后感在准确把握主题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思考与表达的见解,赋予其多元的内涵,感情真挚,思路清晰而严密。

堂吉诃德终日生活在早已逝去的历史中,按早已逝去的那个时代的思想感情去处事,这样势必造成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最终只能因为他的“个性”撞得头破血流。

一个人无论多么优秀,都不可能超越历史,更不能停留在已经逝去的历史中不能自拔。适度地借鉴历史,这可以成为你的个性,使你与众不同,给你增添一些前人的智慧,过度地甚至成为历史中的人物,终究会落得同样的结果:被时代的潮流所抛弃,被历史的长河冲刷殆尽,成为一抹无形的尘渣,消失在世界的尽头。所谓个性也只是一场幻梦罢了。堂吉诃德有他的个性,说另类也罢,但要记住,绝不能让你的个性“成就”你的另类。

【分析】前文准确捕捉到了堂吉诃德的性格特征,他生活在自己幻想的早已逝去的历史里,试图按照那个时代的标准行事。巨大的反差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作者从堂吉诃德的故事中挖掘出广泛的人生哲理,个人与历史之间的辩证关系,即个人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历史的影响和启发,但必须保持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否则就会像堂吉诃德一样,被历史的幻象所迷惑,最终走向失败。再进一步,适度地借鉴历史能涵养个性,但过于沉溺则会导致个性扭曲和异化。这些见解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堂吉诃德这一文学形象,并为人生道路指引方向,更具现实意义。

三、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联”就是要有多维联系的角度,可以是自己的阅读积累、生活经验,还可以是丰富多样的社会现象和从古到今的社会现实。读后感最忌的就是大而空的泛泛而谈,如空中楼阁般看似华丽,但并没有真正有价值的思考。这一步能帮助你跳出书本的局限,展现出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感悟,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如:

保尔为理想献身和顽强奋斗的精神以及钢铁般的意志,是那个时代无数布尔什维克战士的缩影,是他们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了自己和敌人,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紧密相连,一个由人民当家作主的苏维埃共和国才冉冉升起。

这不正和咱们共和国经历艰难曲折才成立史有异曲同工之妙吗?正是无数革命先辈同保尔一样表现出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爱国主义的精神,我们才拥有了没有饥饿,没有战争的幸福生活。然而,和平发展的天空也并非晴空万里,奔赴一线的白衣天使,在中印边境冲突中以身殉国的戍边战士,无一不提醒着我们: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分析】这篇读后感先巧妙提炼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文学形象所蕴含的精神特质——为理想献身、顽强奋斗以及钢铁般的意志,并结合了广阔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情境。这是对小说内容深入理解后提炼出的核心感点。随后,作者由此将其与“共和国艰难曲折的成立”相联系,两者的共同之处都是凭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意志在艰困苦难中获得胜利,不仅能深化读者对保尔精神的理解,也增强了文章的现实感。更重要的是,作者不仅停留在对保尔精神的简单赞美和对革命历史的回顾上,还能将视野从过去拉回现在,展示独特的思考,和平年代背后依旧隐藏着危机与挑战,对前文的观点深化a32f43ec9332beb4f62451adae4ffdc30de15352f9374ed69e4683213fb1bdb6拓展,也是对读者情感的一次强烈触动。

林清玄的文字里和着淡淡的墨香,如看茗般幽雅。品一杯清茶,静坐。透过明镜窗,微风徐来,阵阵馨香入鼻,凭栏远眺,深红色的落日余晖投射在身上,清茶中波纹微微起伏,泛着霞光粼粼。这时,我像一株菩提树一样,静静地感受着自然的心跳,以一颗菩提心去感恩。

如今,我们生活在日益丰富的物质世界里,多了一份理智,少了一份闲适;多了一份世故,少了一份高雅。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怎样才能在尘世中重温“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淡泊心境?

【分析】该篇读后感从林清玄的文字出发,借品茶、观落日等场景,营造宁静的氛围,引发读者对心灵宁静的向往。从探讨个人情感的抒发与表达,到将其拓展至社会现象的分析与批判,最后回归到个人精神世界的构建与追求。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的精神世界却似乎变得贫瘠,失去了那份闲适与高雅,这种对比既尖锐又深刻,引发了读者对自我及社会的深刻反思。启发性提问还能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的追求。这样写由点及面,由浅入深地拓展联系,使读后感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与说服力。

四、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在作文的最后,要总结全文,以升华“感点”,首尾呼应再次点题,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可以回顾前文,再次突出强调,也可鞭策自己,或向读者发出呼吁。如:

我想,我们见不到生活的真相时,永远都不知道最好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也不懂得究竟怎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所有的生命都会经受命运的锤炼,我们一次次经受住苦难时,便会找到勇气,找到活着的勇气。

眼盛星光,心向远方;若无其事,野蛮生长。承生命之贵,享路遥人生。要活着,唯有坚强而有韧性地活下去,才会寻找到生命中的光,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情;要活着,唯有尊严地活下去,民族和国家才会绵延千年,中华文明才会经久不衰、源远流长。

【分析】这篇读后感的结尾,紧密承接前文内容回顾小说的主题,既全面又深刻。将个人生命体验与未来、社会、历史相结合,表现了思想的高度,鼓励读者保持乐观与坚强的生活态度,将生命价值与人生意义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种升华方式特别感人,给读者强烈的情感冲击,让人深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