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有妙招

2024-10-25 00:00:00周娴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4年9期

欧阳修曾经说:“任其事必图其效;欲责其效,必尽其方。”任何事情想要成功,掌握正确方法很重要。议论文是最常见的写作体裁,掌握和熟练运用议论文的写作技巧,才能打开思维,构建更加合理、清晰的行文结构,丰富材料的内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一、巧妙开篇,引出中心论点

在议论文写作中,论点是文章的灵魂,是统领全文的旗帜,包含写作者对于问题的看法、主张、态度,因此论点的确立是写作至关重要的一步。议论文的开头,是文章的亮眼之处,应该在贴合主旨的前提下,利用一些巧妙的方式引出论点,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一)巧用名言引论点

名言警句言简意赅,蕴含深刻的哲理,可以增加作文的文采以及文化内涵,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请看以下片段:

亨利·梭罗曾经说过:“与其坐在船舱中风平浪静地航行,我宁愿选择站在波涛汹涌的甲板上,迎向风雨。”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们难免遇到困难和挫折,但困难和挫折只是成功路上的障碍,只要跨过去,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评析:选段引用了亨利·梭罗的名言,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同时,借助对名言内涵的阐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点明了文章主旨。

(二)巧用新闻引论点

新闻作为一种传播媒介,是对当下热点事件的实时反映。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命题人开始围绕热点事件或材料来命制作文题目,在这样的大方向下,我们不妨使用贴合主旨的新闻来作为议论文的开篇,既可以使作文脱离老套素材,吸引读者兴趣,还可以结合热点巧妙引出中心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请看以下片段:

这两天,一篇名为“我的爸爸”的日记在微信朋友圈被疯狂转发,日记中的爸爸是警察,因为长期的值班、加班、开会、出差,很少有时间陪伴女儿。日记的最后一句“爸爸,你再不陪我,我3386d7aae9635cb6d345843f899929c1fbd9f303f1bb220df79a0c85cb73de40就长大了”,让无数正在为生活打拼、为家庭奋斗的父母流下了眼泪,感慨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家长的陪伴真的重要吗?在我看来,在孩子成长的路上,陪伴是必不可少的。

评析:选段以当下的热点新闻作为开篇,增强了作文的真实性和说服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此外,作者借助新闻内容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语言连贯,构思巧妙,层层递进,让作文更有层次感。

二、围绕论点,搜集论据素材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论据是构成文章的三大要素之一。空谈论点并不足以支撑作者的想法,我们需要选择恰当的素材来充当论据,对论点进行补充。同时,高质量的素材不仅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论点的说服力,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论据素材的搜集和运用都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

(一)以热点话题为素材

论据首先要基于论点展开,而当下议论文题型正朝着“紧扣热点、评议时事、材料分析”的方向发展,对同学们分析当下热点事件的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依据此思路,想要提高论点的说服力以及议论文的质量,在论据素材的选择上,我们可采用热点话题,对论点进行补充和论证。请看以下片段:

每个人的生命都有所不同,我们既要活出自己的风采,也要学会尊重他人。前段时间,成都举办了大学生运动会,26岁的职业运动员吴艳妮在女子百米跨栏项目上勇夺银牌。这本应该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而吴艳妮却因为右臂文身被网友吐槽、谩骂,被说成思想不正,不是好女孩。在我看来,文身虽不值得提倡,但这并不是评价一个人的唯一标准。吴艳妮拿到亚军,为国争光,我们应该给予她掌声,而文身是她自己的选择,并且文身图案对她有特别的意义,尽管我们不支持文身,也应该给予她足够的尊重。因此,我认为每一个独特的生命都有被尊重的资格。

评析:选段以“吴艳妮”事件为素材,从正确和错误两个角度出发,进行阐释,反复点题,充分贴合分论点内容。同时,该事件作为当下的热点话题,时效性强、新颖不老套,再通过直观、通俗的语言表达,增强了说服力,丰富了段落内容,增强了感染力。

(二)以阅读积累为论据素材

写作离不开日常的积累,尤其是阅读的积累。老套的素材或同一素材被太多人使用,都会导致议论文难以出彩。而在众多文学经典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很多思想独特、内容有个性的素材,运用到文中作为论据,既拓展了思想深度,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请看以下片段:

犹记昔日,陶渊明,身居官场,却洁身自好,不为五斗米折腰。朱自清因自己的坚持,誓死也不愿意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宁愿饿死,但是,我相信,那时的他必定因为守住底线而宁可忍饥挨饿。“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匹夫一怒,血溅三尺,流血五步。”这世上一切的一切,正是因为有人触碰了本不该触碰的东西,突破了底线,才酿成了许多惨剧。自己的尊严和荣誉,需要靠自己维护。自己的底线,神圣不可侵犯!

评析:选段从《晋书·陶潜传》、《春》以及《唐雎不辱使命》这三篇古今篇章中分别提炼出陶渊明、朱自清和唐雎的素材充当论据,对分论点进行了有力论证。此外,这些篇目中的素材较为新颖,运用这些内容还让文章更有文采和深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依据行文逻辑,巧用论证方法

写议论文时,我们通常会通过合理、连贯的结构,将思想和观点组织成文,以达到表达和阐述自己思想、观点的目的,这就是行文的逻辑。而为了使文章前后的思维衔接更加流畅,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技巧来组织语言。例如,我们可以运用一些论证方法,建立起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纽带,进而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一)巧用举例论证

举例论证是运用最广泛的论证方法之一,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对论点进行论证。与其他论证方法相比,它更加立体直观,通俗易懂,可以有效地增强分论点的说服力。根据写作时的行文逻辑,当遇到某个观点可以选取多个事例的共同之处进行论证,或希望通过多个事例的叠加来强调此论点时,我们就可以使用举例论证。请看以下片段:

沉稳源自无欲。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便是指没有私欲,想成大器者必不能因小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沉稳的性格,取得最终的成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为刘备出山,不求大富大贵,只为成就事业尽心尽力,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一旦有了私欲,心中就无法沉静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

评析:选段中,作者通过举例论证,引用了孟子的名言,列举了诸葛亮、项羽等人的例子,逻辑缜密,语言形象,思路清晰,对论点“沉稳从无欲而来”进行了充分论证,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多个例子的列举还丰富了段落的内容,使文章更加饱满和生动。

(二)巧用正反对比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是指将两种对立的事物通过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对正面事物加以突出强调的论证方法。我们阐释论点时,如果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并确保论点指向同一个结论,不妨使用正反对比论证来建立起论点和论据之间的联系。请看以下片段:

胡适一生名满天下,也谤满天下,有人赞扬他,也有不少人斥责他。胡适曾说:“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他认为面对他人的批评和斥责,不应以言语来反驳,而应虚心接纳,并找到自己的不足。在许多人眼里这似乎是懦弱的表现,但其实这正是谦逊的君子之风的写照。后来他迁居台湾,尽管遭到大家质疑,但他坦言:“我这一辈子做了百分之六十的事对国家有益,剩下百分之四十我是不怕骂的。”他还说:“允许别人说话是形成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胡适那时虽已步入人生暮年,却依旧保持着平和谦卑的心态,这股谦和君子之风也永远存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而反观胡适的好友陈独秀,他因为思想主张的不同,和胡适在政见上产生分歧。他主张激进革命,拒绝接受渐进改良派的任何批评建议,最终因自大和固执酿成大祸,被开除党籍。殊不知,在陈独秀穷困潦倒之际,胡适是那个站出来帮助他的人。

评析:选段结构严谨,逻辑清晰,选取了胡适和陈独秀一正一反的例证,相互对照,例证之间又相互关联,形成了正反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胡适所践行的“君子之风”,深化了主题,引出话题和论点。

四、转变思维方式,收尾画龙点睛

结尾在议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容易被忽视。殊不知,结尾正是议论文收束全篇、深化论点的重要段落。叶圣陶老先生曾言:“若找不到适当的结尾而勉强作结,就像行路的人歇脚在日晒风吹的路旁,总觉得不是个妥当的办法。”因此,在写末尾段时,我们也需要认真揣摩,结合全文,转变思维方式,创新收尾的思路,为作文画上点睛之笔。

(一)照应开头,首尾呼应

正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在议论文写作中,我们最早接触也最常使用的收尾方式就是照应开头。这种收尾方式会让文章结构更完整、整体思路更清晰,既简单,又实用。请看以下片段:

人生就像一部漫长的电影,从出生我们就成了自己生命的主演,学习知识、学习做人、学习处世,然而如果你学会了放弃与智慧选择这最重要的两项,那么这部人生的电影才会更加丰富多彩,你在最后也将迎来更大的成功。

……

人生如戏,而我们是属于自己生命的主演。切记在这条人生之路上,我们要明白何时选择,何时放弃。正所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随意,漫随天际云卷云舒”。学会选择,学会放弃,才会经营出成功的人生。

评析:选段结尾中“学会选择,学会放弃,才会经营出成功的人生”,照应开篇提出的获得成功的两个要素,首尾呼应,将中心思想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思路清晰。

(二)以理收尾,思辨着色

思维是议论文写作的内核,哲理是论点背后的支柱,因此议论文要重视以理服人。在文章的末尾段,除了首尾呼应之外,使用简洁明了、富有哲理的语言对文章进行概括性的总结,也能揭示作文的中心思想,丰富作文立意,让文章更具思辨性。我们不妨转变思维,以理收尾。请看以下片段:

在我看来,成功者与失败者,这两者的差异就在于对待失败的态度不同。成功者往往能够从失败中振作,去分析失败的原因,从而获取经验。而失败者则不然,只能在失败中越陷越深,又怎么会成功呢?

评析:选段中,作者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对文章进行归纳,富有哲理,在总结了前文内容的同时,还表达了对于“成功者和失败者差别”的看法,具有思辨性。

(三)设置悬念,发人深思

在中国的许多艺术作品中,艺术家会特意留白,让观赏者在欣赏作品时不由自主地产生遐想。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时,我们也可以转变思路,借鉴传统艺术的留白艺术,创新结尾的方式,在末尾段设置悬念,呈现出一种“话未尽、意未绝”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无限思考的空间。请看以下片段: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一直坚守的信仰,并凭借这份意志书写不朽的篇章。这是一种不屈,一种坚持,是渺小之中的伟大。但面对很多事情,我们无权做出选择,只凭借不屈不挠的信念,能走向那条成功的大道吗……

评析:选段的最后,作者发出疑问:“能走向那条成功的大道吗……”文章就此结束,并没有给出答案。对每个人来说,答案不是唯一的,作者有自己的答案,但通过这种留白的方式,引发了读者的思考,既点明了中心,又为文章添上了一抹神秘的色彩,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