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探幼儿园园本教研的“谓”与“为”

2024-10-25 00:00:00冯伟
教育界·A 2024年26期

【摘要】园本教研活动以幼儿园为研究对象,聚焦实践教育中的问题,通过教师集体研讨和实践探索寻找有效解决方法。教师通过共同参与研讨、分享经验和相互学习形成团队合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园本教研是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动力,有助于培育独特的教育理念和特色,提高幼儿园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问题式、仓储式和实践式等多元有效的教研活动可提升教育质量和专业能力,为幼儿园的持续发展和幼儿教育繁荣做出贡献。

【关键词】园本教研;教师专业成长;真问题;幼儿教育

作者简介:冯伟(1973—),女,河南省开封市实验幼儿园。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掀起了一股校本教研改革潮流,旨在唤起学校自主管理的意识。在这一潮流中,“园本教研”这一特殊形式得以崭露头角并蓬勃发

展[1]。2006年3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颁布了《关于开展“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的函》,为“园本教研”提供了可行路径和制度保障[2]。

一、“谓”—幼儿园园本教研的本质含义与基本特征

(一)称谓:幼儿园园本教研的本质含义

园本教研以幼儿园教育为研究对象,旨在针对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展开探索、研究、创新和总结。该方法强调以幼儿园的实践需求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团队合作、反思实践、持续改进等方式,推动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3]。

(二)何谓: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基本特征

园本教研作为幼儿园内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研究活动,具有其独特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体现在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同时也体现在核心理念和价值取向上。

1.园所本位

园本教研的独特之处在于教师在面对幼儿园实际需求和问题时,以幼儿园作为核心场所进行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园本教研旨在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深入探究幼儿的发展状态,充分发掘和利用园内资源,提升幼儿园的教育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问题导向

园本教研以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教师的集体研讨和实践探索,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途径。问题导向的教研强调实践探索,使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共同参与研讨、分享经验、相互学习,形成团队合力,共同推动园本教研的发展。

3.教师主体

作为教研活动的核心参与者和实践者,教师的经验和智慧是园本教研的重要资源。园本教研强调幼儿教育实践中教师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和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建议,实现个人专业发展。

4.实践反思

园本教研注重实践性和反思性。实践性是指园本教研通过观察、记录、分析等方式深入研究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反思性则是指教师在教研活动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实践性和反思性相结合,有助于提升教研活动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5.合作共享

园本教研鼓励教师之间开展团队合作,共同交流并共享研究成果和经验,以推动幼儿园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在园本教研活动中,教师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都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合作有利于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共享有利于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6.持续发展

园本教研是一个在幼儿园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其注重长期发展,通过教研活动促进幼儿园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和发展。这种持续性和发展性使园本教研成为推动幼儿园教育质量持续提升的重要力量。

二、“为”—幼儿园园本教研的现实诉求与行动方案

(一)可为:幼儿园园本教研的现实诉求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教育已经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而幼儿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基础备受关注。作为幼儿园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推动幼儿园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园本教研的实践与发展对于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1.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园本教研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其深入研究和理解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丰富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

2.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需求

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发展需求各异。通过园本教研,教师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更加细致地关注每个幼儿的个性发展需求,并制订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推动幼儿园特色化发展

园本教研强调挖掘幼儿园内在资源和优势,构建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师应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地域文化特点,设计创新性的课程和活动,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幼儿园品牌。

4.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拓展,幼儿园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园本教研有助于教师深入理解教育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此外,园本教研还能推动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等外部环境之间的联动与合作,共同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何为:幼儿园园本教研的行动方案

1.找准真问题是园本教研活动的关键起点

园本教研活动旨在协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故每学期开学前,我们会向教师发放教育教学工作调查问卷,并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分类整理。

例如,教学类问题:(1)如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真正的游戏性、趣味性?(2)如何使手写备课本的案头备课更有效,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常规培养类问题:(1)如何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建立良好的常规?(2)如何更合理有序地组织幼儿生活中的过渡环节?

2.教师的主体地位是园本教研活动的重要基点

针对教师们提出的问题,我们决定对教研内容和进度进行一些创新和调整。我们计划在每月四次的大教研中,开展问题式、仓储式、实践性和反哺式等多类型、有层次的园本教研活动。

3.多维的教研形式是园本教研活动的核心重点

结合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开展了关于“《指南》精神在日常教学中的实践”方面的研讨活动。在教研过程中,我们组织教师深入研读《指南》,针对其中各个领域所提出的目标和教育建议进行详细解读,促使教师转变其教育理念,从而提升幼儿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此外,我们还通过小组教研、课堂实践和课后评析等方式,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教学策略的研究方面,幼儿园鼓励教师广泛梳理文献资料,以帮助他们深刻领会教学策略对幼儿学习质量的重要性。通过结合教学案例进行充分讨论,教师能够有目的地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从而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1)问题式教研

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我们以园本教研主题为导向,以语言和数学两学科为切入点开展问题式教研活动。在语言领域,我们重点关注语言组教师如何有效组织幼儿半日活动中课间的过渡环节,以及文学活动、讲述活动和听说游戏的设计与相应教育策略等问题。而在数学领域,我们探讨教育理念及其价值解析,包括生活教育背景下的数学活动设计、数学活动教育策略以及数学活动中的数学语言运用等问题。

(2)仓储式教研

作为一种相对轻松的教研形式,仓储式教研的核心在于倡导教师发挥个人的信息查找与整合能力,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和收集优质案例资源。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需要积极分享和交流所搜集到的资源,并对其进行深入讨论,为教学资源库的完善提供有益资料。

以“教学活动设计的优秀案例”为例。教研之初,我们提前一周向教师们公布教研主题,鼓励他们寻找名师或经过验证、效果显著的案例资源。在教研过程中,教师们相互分享各自的资料并进行深入交流讨论,共同探讨、确定适用于实际教学的策略。教研结束后,教师们将确定的策略记录并上传至我园的教育教研平台,以便未来随时查阅和参考。

(3)实践式教研

在实践式园本教研中,教师们深入探讨导入、提问、评价、教具演示、结束等教学环节,同时结合微格教学理论,针对教学技能问题进行实践性练习。此外,常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核心,因为幼儿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习惯养成和常规建立展开。因此,我们致力于展开专题研讨,探讨诸如“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过渡环节组织”等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将参与理论培训和实践练习,通过观察、研讨、设计、实施、再研讨、改进、推广和再实施的不断循环,在实践性教研中深入探究幼儿日常生活中过渡环节的组织策略。

例如,全园教师进行了百灵班半日活动的观摩。活动中,三位教师展示了从晨间接待、晨间谈话、如厕、喝水、洗手、漱口、擦嘴、进餐、午休、游戏、运动、学习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这一实践式教研活动有助于激发每位教师关注细节,从而全面有效提升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质量。

(4)反哺式教研

首先,幼儿园每月安排一次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内容的教研活动,旨在促进教师们的集体研究和评估课程活动。为了提高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幼儿园鼓励教师以两种形式参与听评课,一是观看同一节课后进行评估,二是观看不同课例(同一教学环节)后进行评估。这两种方式既能促进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又有助于丰富教师们的教学经验。例如,我们选取了特级教师方红梅的语言活动《狼大叔的红焖鸡》和徐卓娅教师的歌唱教学视频等作为研讨对象,为教师们提供直观学习名师优秀课例的机会,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此外,我们还组织了园内的观摩课活动,并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全园范围的听评课研讨,旨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反哺式教研注重全员参与,聚焦于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深入讨论。在评课环节中,教师们需要分享一个亮点、一个困惑,并提出一个建设性的建议,鼓励每位教师提出独特和创新的想法,从而真正实现听评课教研对日常教学的“反哺”作用。

(5)合作式教研

针对教育教学问卷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我们决定开展一项研究,旨在探讨如何真正发挥备课本的效能。具体措施为要求教龄不足3年的教师手写一日生活常规及细节,教龄超过3年的教师则在备课本上进行观察记录。我们计划在小组教研会议中对这些资料展开讨论,以期提升教师备课的效果与价值。

4.循环迭代的评价方式是园本教研活动的突出

支点

为了有效评估园本教研的效果,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

(1)评价方式

①过程性评价:主要指园本教研过程中对各个环节的评估,侧重于教研活动的组织、实施、管理等方面。通过观摩教研活动、收集教研资料、与教研人员交流等手段,全面评价教研活动的参与度、互动性和实效性。

②成果性评价:园本教研成果的评价主要关注教研成果的创新性、实用性和推广价值。通过审阅报告、展示成果、分析数据等方式,对教研成果的质量、影响力等进行评价。

③综合性评价:结合过程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全面评价园本教研的整体效果。通过制订评价指标、设定权重、加权计算等方法,综合评价教研活动的组织、实施、管理以及教研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

(2)评价标准

①教研活动的有效性:激发教师热情,提升专业素养,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改进的能力。

②教研成果的创新性:具有新颖、独特和实用的特点,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改进提供有益启示和借鉴。

③教研成果的推广价值:具有普适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广泛应用于其他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结语

园本教研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元化而有效的教研活动有助于提高保教质量和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并为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和幼儿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琼等.园本教研新视角[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2]何红漫,王微丽.幼儿园项目式园本教研活动设计与实例 支架教师的专业成长[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2.

[3]朱家雄.幼儿园园本教研再议[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6(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