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美术项目式教学研究

2024-10-25 00:00:00庞嗣珍
教育界·A 2024年26期

【摘要】在美术教学中采用项目式教学能够助力学生素养的提升,促进课程改革发展。教师应在领悟小学美术项目式教学的实施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集中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开展项目式教学,促进学生对项目主题的可持续探究,帮助他们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下实现综合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核心素养;项目式教学

作者简介:庞嗣珍(1973—),女,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开发区包桥小学。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落地为广大小学美术教师指明了教学方向,文件清晰阐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并要求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美育人。项目式教学模式能够通过项目手段驱动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关注核心素养的具体范畴,并巧妙利用项目式教学手段,关联项目学习与真实世界,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一、小学美术项目式教学实施价值

蔡元培认为“美育可以培养国民的审美认知,提高民众的道德水平,实现全民审美素养的转变与提升”。项目式教学是一种教师指导学生基于学习项目,通过调查问题、解决问题,逐渐构建完善知识体系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科核心素养以及现实世界的探究活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采用项目式教学具有以下重要价值。

第一,教师需要根据美术教学重点为学生规划完整、清晰的教学目标,再以项目的实施为主线凸显教学要点。在逻辑更加明朗的课堂中,学生能通过不断地积累,在项目探究中有效提升自身的思维品质,逐渐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1]。

第二,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的美术功底、形象思维能力、空间立体感提出一定的要求。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积累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此,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其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帮助学生通过长期实践形成灵活应用美术技能开展实际创作的能力。

第三,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原有的经验和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完成任务中得到应用,在应用中得到重组和改造,形成新知识。教师可以利用项目式教学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美术技能,在训练中强化形象思维,逐渐提升核心素养。这种美术知识与创作技能紧密关联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进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第四,项目式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价值,是保障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关注项目式教学实施的重要价值,然后再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合理设计,延伸美术知识与内涵,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给予其更多的课堂参与感。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美术项目式教学研究

小学美术项目式教学实施分为项目确立、项目规划、项目实施、项目展示以及项目评估这五大环节。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项目式教学在小学美术中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参考。

(一)创设情境,巧妙引出项目背景

在真实学习情境中,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围绕学习主题创设多元化的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先充分了解美术学科中哪些知识适用于开展项目式教学,并基于实际学情提炼概念;接着,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精心设计问题,驱动学生思考并确定项目类型;然后,利用具有争议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出项目背景,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2]。

以浙人美版四年级上册“水资源”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节约水资源作品的设计进一步树立环保理念,学会自觉地保护水资源。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相关资料以及非洲部分地区因水mF8g887owd0/kKwXYFVE7Q==资源枯竭而出现的干旱现象等视频,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下了解世界水资源紧缺的危机,以及我国为缓解水资源紧张而提出的战略举措。而后,教师引出问题:“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怎样才能更合理使用水资源,避免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这些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分享自己关于节约水资源的想法。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引导学生从美术学科、生活层面、社会文化等角度提出问题,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为避免因项目难度较大而影响学生学习情绪,在情境创设期间教师需要尽量选择贴合生活实际且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内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的诱导下顺利发展分析问题的基本能力,促进其深层次的学习与可持续性的理解。

(二)集中讨论,增强项目规划科学性

项目式教学强调学生主体性,要求学生在项目的引领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完成相关项目达成教学目标,提升核心素养。当教师在提供项目方向后,学生需要通过集中讨论的方式深度分析项目的实施方法以及在项目学习中需要查找的资料以及项目进度[3]。

在组织项目规划阶段,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指导学生梳理教学目标,然后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了解学生对项目的理解,帮助学生拟定项目实施方案,从而保障项目的完成质量。

以浙人美版五年级下册“风筝风筝飞上天”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风筝的工艺和造型特点,学习绘制风筝。首先,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梳理学习目标,帮助学生了解项目中可能会涉及的知识点,利用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项目实施的具体方向。接着,教师利用项目式教学计划书,为学生提供项目主题、项目概述等内容,并指导学生自主设计项目驱动问题,拆解项目任务。在设计项目驱动问题阶段,学生提出“风筝是如何在天空飞翔的?”“风筝的装饰纹样有什么寓意?”等设想,依据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集中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引导学生总结在项目学习中可能使用到的学习资料。在讨论环节,学生需要搜集风筝的起源文化知识、了解风筝能顺利飞天的科学知识,同时还要了解纹饰的使用与价值,建立人与艺术、艺术与社会的连接。然后,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并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团队项目任务计划书,明确分工,完成准备工作,为即将开展的项目实践做好准备。在指导学生设计项目实施方案期间,教师要做好巡回指导工作,并对学生项目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保障学生都能顺利完成项目方案设计,切实增强学生核心素养。

(三)小组合作,共同实施项目实践

项目式教学注重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重点是对核心概念和重要原理的理解,目的是开发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技能。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实践与发展的空间与平台,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与实践,从而顺利完成项目,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的能力。为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综合评估,在完成小组人员分配后,指导成员完成项目。在合作中,学生将在良好的团队学习氛围下进一步感受美术实践的趣味性,拓宽自身文化视野强化审美感知,保障整体课堂教学质量。

以浙人美版六年级上册“戏曲人物”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传统戏曲艺术,并学会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项目探究。其中,某小组选择以“追寻戏曲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为项目主题。完成组内分工后,组长带领部分组员搜集与传统戏曲相关的文化知识,如中国戏曲中图案化的性格化妆、不同脸谱颜色代表的内核、戏曲人物的特点等。另一部分成员负责资料的筛查与整理工作。然后,依据项目的相关要求,学生需要选定戏曲中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尝试结合所学美术知识运用水墨描绘戏曲人物,运用夸张的色彩表现以及墨色的浓淡变化进行创意实践。此外,在小组合作中,因为大部分学生并未接受过系统性的协作学习,难免会存在意见不合的情况,当问题发生时教师要及时介入,引导学生调整合作方式或保留不同意见,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四)分享交流,增设项目成果展示活动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需要指导各组成员在班级中对项目实施的过程进行交流,并展示本组项目实践成果,讨论项目设计心得与所学到的美术知识、技能。在良好的活动氛围中,学生能够通过可视化知识与技能习得的展示分享,并有效增强对项目的认同感和参与项目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学SUrdrELbpWAwoMYwBbtrpw==习信心,提升核心素养[4]。

以浙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灯彩辉映”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围绕彩灯的制作为主题设计项目,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搜集彩灯的寓意、猜灯谜活动的由来,并结合美术知识自主设计彩灯作品。在项目完成后,教师邀请小组成员在班级中分享项目实践心得,并展示本组所制作的彩灯作品。展示环节中,有的小组分享我国古代风俗百图资源,并讲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元宵节的特色以及挂彩灯的寓意,利用说明的方式促使其他组员进一步了解彩灯悠久的历史传统,拓宽自身文化视野。还有的小组展示本组彩灯作品侧面印画的灯谜“节日的烟火—打一成语”,并邀请其他同学尝试猜测谜底。在良好的互动氛围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成果展示,通过鉴赏的方式汲取他人美术设计优秀经验,不断强化自身艺术创作水平。其中,有小组在彩灯设计环节选择采用了生活中的废弃材料,这样既能实现废物利用,同时还能减少资源的浪费,新奇的创意得到班级内学生的一致好评。当各组成员都展示完毕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设计的彩灯作品投放到公共空间中,并临时展示在走廊上,凸显班级内的人文情趣,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感受成功的喜悦。

(五)完善总结,落实项目评估

教育改革倡导教学评一致性的发展,教师需要积极探寻能促进学生学习进步的评价。在项目式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作出评价,并借助项目质量评估的引导问题帮助学生利用自主评价的方式反思项目实践过程,在分享成果的基础上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根据评价内容及时作出调整,为后续美术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以浙人美版六年级上册“新家园”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以“新家园的建设”为项目主题,指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自身创新能力,与小组成员设计并制作简单的建筑模型。当各组成员展示成果后,教师统一验收,并对学生所设计的模型作出评价,从外观、构造、色彩搭配等因素进行打分,提升指出学生在项目规划、项目实施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督促学生及时调整。此外,教师还要利用引导性问题,询问学生:“项目课程中关键的是什么?在项目学习中的收获有哪些?在哪些场景能够用到今天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评价内容进行自主反思,围绕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和个人在团队中的表现作出评价,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改正不足。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教师可以在评价时采用电子档案的方式记录学生学习状况与发展趋势,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未来职业生活的方向,在评价的支持下健康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是小学美术教师的责任,教师应采用项目式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需要深度分析项目式教学的具体组织方法,结合学生的学情,合理判断项目的设计方式,指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完成项目,从而充分彰显美术学科以美育人的学科价值,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储丹丹.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美术教学实践创新[J].智力,2021(33):7-9.

[2]张庆雅.多媒体视域下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

(4):212-213.

[3]彭晓燕.基于项目学习法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21(11):174-175.

[4]张丽.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进行项目式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2):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