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实施路径

2024-10-25 00:00:00姜佳宁
教育界·A 2024年26期

【摘要】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数学与科学的融入,能够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转变思维方式;艺术元素的融入,能使课堂生动有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生活劳动的融入,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文章深入探索数学与科学、艺术、生活劳动等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合路径,旨在构建科学有效的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实施路径,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数学科学;艺术元素;生活劳动;跨学科教学

作者简介:姜佳宁(1998—),女,江苏省如东县掘港街道华丰小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全面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响应新时代对教育多元化、个性化的要求,聚焦数学、科学、艺术、生活劳动等与语文教学的内在联系,探讨如何通过跨学科教学,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使语文教学更具有实践性和应用价值。

一、数学科学双助力,理解更深刻

数学与科学融入语文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转变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数学作为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思考习惯和精确的计算能力;而科学则以其实验性和探索性,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这两股力量融入语文教学,会使学生的思考更加全面、理解更加深刻。

(一)数学助理解,逻辑更清晰

数学知识与语文课堂相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引导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探索与创新。语文教材中蕴含诸多与数学相关的元素,既丰富了语文学科的内容,又为数学教学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教师深入挖掘这些元素,可以创设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1]。

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的教学为例。这篇课文讲述田忌通过精心策划马匹的出场顺序,成功战胜实力强大的对手,不仅情节引人入胜,还蕴含深刻的数学原理。笔者通过巧妙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故事中的比赛策略。笔者先带领学生梳理故事情节,了解田忌是如何通过改变马匹的出场顺序赢得比赛的。然后,笔者再引入数学中的排列组合原理,解释如何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实现最优的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够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还有许多课文也可以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如在讲述有关时间和速度的问题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具体情节,引导学生运用数学中的时间、速度、距离公式进行计算。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够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通过这种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不仅能够学习语文和数学等学科知识,还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思维能力[2]。

(二)科学增认知,视野更开阔

教师将科学知识巧妙地融入语文课堂,不仅有助于学生拓宽知识视野、深入领略科学技术的无穷魅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的教学为例。笔者思考如何实现课堂教学和科学学科的有效融合,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首先,笔者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将纳米技术的核心概念和最新发展情况引入课堂,即笔者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纳米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纳米技术在医疗、环保、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创新应用。这样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学技术的作用。其次,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设计各种课堂互动环节,如安排学生自主查找关于纳米技术的资料,引导他们进行小组分享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关于纳米技术的基础知识,还能够了解纳米技术如何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其未来的应用前景。这样的互动环节既能普及科学知识,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

再次,笔者应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探讨纳米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通过分析纳米技术在治理水污染、提高农作物产量等方面的应用实例,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科学技术的实用价值,还能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最后,笔者鼓励学生思考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伦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这种反思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还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

这种跨学科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体验科学的魅力,还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树立科学的实证精神,从而在解读文本、理解内容的过程中更客观、理性地分析问题。

二、艺术元素融课堂,语文学习添趣味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艺术元素的融入不仅能够让知识传授的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还能够在无形中培养学生感知与欣赏美的能力。音乐以其和谐的旋律、丰富的情感,为学生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美术则以其直观的形象、鲜明的色彩,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文本内容。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有助于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局限。

(一)音乐融课堂,气氛更和谐

音乐作为艺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往往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教师将音乐元素融入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的氛围。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中运用音乐营造和谐、美好的氛围,使学生更加投入地参与学习。

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的主题为“热爱祖国”,单元的课文虽然形式不同,但是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感。笔者播放国歌,营造庄严、肃穆的课堂氛围。当国歌激昂的旋律响起时,学生的心中会涌起强烈的爱国情感。除了营造氛围,音乐还可以在深化教学内容主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教学古诗时,笔者播放与古诗内容相契合的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通过音乐的辅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古诗描绘的画面,从而加深对诗人情感的理解。此外,音乐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脑海中构建生动形象的画面,进一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4]。

这种跨学科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二)美术添色彩,学习更直观

美术作为一门具有表现力和创造力的视觉艺术,以其直观生动的特点,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巧妙地将美术元素与语文学科内容相融合,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语文知识,使教学氛围充满活力。

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的教学为例。首先,在导入新课时,笔者展示一段关于秋天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秋天的美丽和宁静,并提出问题:“同学们心目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秋天的雨给你们带来了哪些独特的感受?”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秋天的特点上。其次,笔者引导学生以“秋天的雨”为主题开展绘画活动。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画笔描绘自己心目中的秋天和秋天的雨。在这个过程中,笔者适时地给予学生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再次,笔者组织学生展示和分享绘画作品,并向同学讲述自己作品中的故事。这样的分享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还能够让他们从他人的作品中获得新的灵感和启发。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与课文进行对比,看看自己的作品与课文描绘的画面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这样的对比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能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思考秋天的雨的独特韵味[5]。

美术与语文相融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还可以设计更多的美术活动来丰富课堂内容,如绘画比赛、手工制作比赛等,让语文课堂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生活劳动巧融入,语文实践促发展

生活劳动教育和语文课程紧密结合,可以营造富有乐趣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习到诸多劳动技能。

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腊八粥》的教学为例。笔者借用学校餐厅,通过一系列巧妙的设计将传统美食文化引入学生的真实生活。首先,笔者向学生介绍腊八粥的文化背景和制作流程,并为学生播放视频—在一个温馨的家庭厨房中,一家人正在制作腊八粥。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可以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其次,笔者组织学生制作腊八粥。学生被分成几个小组,每组负责不同的任务:有的小组负责清洗红枣和豆类,有的小组负责浸泡大米,还有的小组负责切割干果。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详细解释每种食材的选择标准和预处理方法,并帮助学生按照传统的方法步骤开展实践。再次,学生在笔者的指导下,将准备好的食材放入大锅中煮。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向学生强调温度控制和搅拌的重要性,以确保粥的口感既细腻又均匀。经过慢火炖煮,腊八粥终于制作完成。学生在品尝腊八粥时,尝到了甜蜜的味道,体会到了劳动带来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学生尝试用形容词和比喻句来形容腊八粥的口感。最后,作为活动的延伸,笔者鼓励学生以《腊八粥》为范文,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最喜欢的食物。学生运用在本次活动中学到的描述技巧,生动地描绘各种美食的色、香、味,展现他们对饮食文化的理解。

教师将生活劳动融入语文教学,能够使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也能够使学生在享受语文学习乐趣的同时,体验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笔者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的实施路径,清晰地认识到这一创新教学模式对于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跨学科教学将被更加广泛地应用。教师应积极探索,充分应用跨学科教学,丰富小学语文课堂的内容和形式,为学生带来更丰富的语文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李军琪.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考[J].天津教育,2021(14):62-64.

[2]林其雨.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逻辑与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3(11):29-32.

[3]蔡阳合.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跨学科学习评价体系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3(S1):74-76.

[4]唐雅琴.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的研究[J].名师在线,2023(13):37-39.

[5]张晓蕾.新课标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之建议[C]//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社会形态基础教育论文集.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东古城镇杨召小学,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