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识字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2024-10-25 00:00:00王巧梅
教育界·A 2024年26期

【摘要】趣味识字法大多运用于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要求教师打破传统识字教学模式,将游戏、互动、趣味元素引入教学中,丰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式,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识字学习的魅力。文章基于低学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年龄特点,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看图识字、情境识字、对比识字、游戏识字、联系生活五个方面出发,探讨趣味识字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以期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汉字知识。

【关键词】趣味识字;小学语文;低学段教学

作者简介:王巧梅(1981—),女,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实验小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关键。传统的识字教学法比较单调、乏味、枯燥,尤其在低年段教学中,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趣味识字法这一新颖且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趣味识字法指将游戏、故事、谜语等多种趣味性的元素融入识字教学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汉字的魅力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趣味识字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识字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一、看图识字,理解文字含义

看图识字这一方法适用于低学段学生的语文学习,是一种高效的记忆方法。汉字具有独特的象形性,许多汉字与其所表示的实物或场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低学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其能通过具体的图像对汉字进行推理,进而认识汉字。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图片来认识汉字,让小学低年级学生感知识字学习的乐趣,降低识字教学的难度[1]。此教学方法将汉字与生动直观的图片有效结合,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汉字世界的大门。在教材内容的学习与探究中,通过图片内容的引导,学生能够从图像与汉字中找到共性,多视角、直观地理解汉字所蕴含的形象及其含义。这一教学方法可快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视觉的刺激让其快速记住汉字。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日月水火》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课的识字教学要求学生认识日、月、水、火、山、石、田、禾等生字,并理解其含义,准确识别汉字。结合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看图识字这一趣味教学法,让学生探寻字与图的关联,理解文字的含义。比如,在学习汉字“月”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提供的月亮的图片,并结合图片右下角的象形文字,让学生谈论“月”字的特点。有的学生回答道:“‘月’字像弯弯的月牙,‘月’字的‘丿’像月牙的弧度。”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学生会了解到“月”的写法及含义。又如,在学习汉字“火”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画,随后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跳跃的火苗的动画,并要求学生结合“火”字的笔画,推断其含义。学生结合图片发现,“丶”“ ”“丿”“ ”四个部分像极了跳跃的、不规则的火苗,由此认识了汉字“火”。以此类推,在认识、学习其他生字的过程中,教师也可采取相同的方法,让学生结合图片推理汉字,认识汉字,理解汉字含义,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提高识字课程的效率。通过课上的系统学习,学生已经能通过看图片来分析象形文字,从而理解、认识汉字,教师可立足这一基础,结合教材“猜一猜,连一连”部分,对识字课程进行延伸,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自主学习新汉字。

二、情境识字,激发识字兴趣

情境识字法以情境为教育媒介,能够快速激发学生对汉字学习的兴趣。与传统的识字模式对比,情境识字法更具趣味性。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汉字的实际运用与价值。在情境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索者[2]。对此,在小学识字教学中,教师应运用情境识字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灵活性。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小青蛙》的教学为例。本课的识字教学要求学生认识清、晴、眼、睛、保、护、害、做、事、情、请、让、病等汉字,在此基础上学会写青、气、情、生、清、晴、睛、请等汉字。本课的相似字较多,青、情、请、清、晴、睛等相似字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识字学习中,学生常常混淆这些字的含义。教师可运用情境识字法,为学生创设识字情境,将文字拆分讲解,在情境中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识。教师可为学生创设“小水塘”的情境,让学生认识汉字。教师可结合情境引出第一个字“青”,让学生观察青蛙的颜色,并告知其“青”在这里表示“绿色”。随后,教师可引出其他汉字。比如,在学习“睛”字时,教师可利用情境,结合课文“小小青蛙大眼睛”一句,让学生得知“睛”由“目”和“青”组合,“目”意为眼睛,而“睛”在文中可以理解为“青蛙的眼睛”。再如,在学习“晴”字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融入情境,并结合课文中“河水清清天气晴”一句,让学生了解到“日”意为太阳,“日”和“青”组成了“晴”,意为天气明媚。在学习“清”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氵”为“水”,“清”在文中意为河水干净。以此类推,在后续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使用这一方法,结合具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理解文字的含义,实现趣味教学的目标。

三、游戏识字,提高学习热情

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重、好玩好动的特点,趣味性、游戏化的识字活动能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游戏识字法在学习基础上融入游戏项目,要求教师立足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具有指向性和趣味性的游戏项目,以提高学生对汉字学习的热情。具体而言,在识字游戏的设计中,教师可将课上所学的内容、积累的学习经验融入其中,结合具体的游戏,不断加深学生对生字、生词的认识,提高语文识字学习的趣味性,让识字课程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3]。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中《树之歌》的教学为例。本课围绕“树”展开,要求学生认识梧、桐、枫、松、柏、桦、杉、桂等汉字。本课要学习的字大多为木字旁的字,在同偏旁部首汉字的学习中,学生常常会出现记忆混淆的情况,导致读错音、写错字。在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汉字的基本读法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出示各种树木的照片,并开展小组竞赛游戏。具体而言,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轮流上台,按图片顺序书写树木的名字,最先完成游戏挑战的小组即为获胜。这一游戏项目在识字的基础上融合写字,在游戏挑战中,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汉字的写法、特点,还能轻松地分辨出不同木字旁的汉字,提高学习效率,达成识字课程的目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设计“找错游戏”,为学生出示音字不符、图字不符的内容,让学生指出其中的错误并改正,对所学的字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以达成教学活动目标。

四、对比识字,提高学习趣味

对比识字法指从不同视角开展对比学习,让学生对比不同的汉字,或对比同一汉字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以此深化学生对汉字记忆和理解的教学方法[4]。在运用对比识字法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发散教学思维,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汉字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提高识字的准确性和效率。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雷雨》的教学为例。课文围绕自然现象“雷雨”展开描写,要求学生认识并会写雷、黑、垂、新、扑、乌、压、户、迎等生字。在学习“乌”字时,有的学生总结道:“‘乌’字和‘鸟’字很像,但‘乌’比‘鸟’少了一点。”基于学生的这一观察,教师延伸课堂,设计“对比识字”活动,提高识字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向学生介绍:“‘鸟’中的‘丶’像小鸟的眼睛,而‘乌’字没有‘丶’,小鸟没有眼睛会发生什么事情?”学生回答道:“小鸟没有眼睛,它看不见路,世界变成黑色的了。”对此,教师告诉学生:“‘乌’的含义是黑色,我们平时见到的乌鸦是黑色的,‘乌’用于形容乌鸦的毛色。”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结合教材中的内容提出问题:“‘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这句话中的‘乌’是什么意思?形容的是什么?”教师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读法、含义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作用,以提高语文识字教学的趣味性。

五、联系生活,实现经验迁移

识字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生字更好地生活,要求学生不仅要认识生字,还应当将所掌握的生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对此,教师应强调学习与生活的有效连接。教师联系生活能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其走出课堂,正确运用所学知识[5]。对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教学内容,加强对日常生活元素的开发与利用,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长此以往,学生会发现汉字不仅是书本上的符号,还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伙伴”,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识字学习效果。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荷花》的教学为例。这篇课文要求学生认识并会写瓣、蓬、胀、裂、姿、势、仿、佛、随、蹈、止等汉字。课文围绕“荷花”展开,作者以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照看荷花的顺序描写公园里美丽的荷花及看荷花时的感受。荷花在学生的生活中较为常见,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能快速代入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联系生活,让学生快速理解字的含义。比如,在学习“瓣”字时,教师可为学生展示荷花的图片,并提出问题:“荷花的花朵是什么样的?”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场景,回答道:“荷花有很多片花瓣。”随后,教师可引出“瓣”这一汉字,让学生意识到花瓣是花朵的一部分,从而认识这一汉字。又如,在学习仿、佛这两个汉字时,教师可结合课文中“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让学生幻想自己是一朵荷花,并引导学生做出荷花的各种动作、姿态、造型,将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荷花的姿势迁移其中,让学生意识到“仿佛”意为好像、似乎、差不多,通过生活情境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加深其对文字内容的理解。以此类推,在其他汉字的学习中,教师可将汉字与生活有效结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汉字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探讨趣味识字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运用策略,让学生感知汉字的魅力与价值。趣味识字教学法旨在通过趣味性的学习活动,让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语文学习更贴近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对识字教学的重视,立足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特点,深入探索并实践趣味识字法,为学生打造一个充满乐趣和活力的汉字学习乐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袁烨.创设情境 趣味识字:基于情境教学法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3(12):28-30.

[2]周伊凡.趣识字:小学语文低年级趣味识字的应用研究[J].新教育,2023(增刊2):106-107.

[3]朱三红.小学语文教学中趣味识字教学措施研究[J].考试周刊,2023(31):40-45.

[4]马前进.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的应用价值与实践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3(18):27-30.

[5]邰光珍.趣味识字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3(14):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