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4-10-25 00:00:00林建辉
考试周刊 2024年40期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策略,在各个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议题式教学。议题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强调教学过程的生活化、实践化。通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可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0-0108-06

议题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以社会热点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讨论和解决问题。这种教育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入议题式教学,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理解社会价值和规范,明确个人责任和义务。然而,如何有效地开展议题式教学,让学生真正从中受益,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开展议题式教学的意义

(一)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内化教学知识,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议题式教学着眼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分析教学目标,设置契合教学内容的议题,基于问题情境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在问题思考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分享意识,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一方面,议题式教学通过选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议题,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结合社会生活中的事例,通过设定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02d992e727544c8848e8012e26457deb解教材的具体内容,从而更好地提升观察和思考能力。另一方面,议题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他们有机会借助议题深入思考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通过参与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议题式教学这一有效手段,引导学生课堂的参与体验,促进自我的感悟与建构,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努力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质量,有效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构建民主课堂氛围

有助于构建民主的课堂氛围。开展议题式教学可以营造一种开放和自由的课堂环境。在议题式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成为教育过程的主导者。他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讨论各种问题。这种自由表达和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实践民主精神的过程。其可以让学生了解并实践民主的真谛,理解并接受不同的观点,形成开放、包容的思维方式。议题式教学能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每个学生的观点都会得到重视和尊重,无论他们的观点是否正确。这就让每个学生都有了发言的权利,都有了影响课堂氛围的能力。这种平等的教学环境,无疑是培养学生民主精神的重要方式。议题式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和体验民主过程的平台。在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如何有效地沟通,如何协商共识,如何公平地决策。这些都是他们在未来生活中,参与社会公民活动,实践民主生活的重要技能。议题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其更加关注课堂内容,深入地思考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大的满足和乐趣。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议题式教学,对构建民主的课堂氛围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仅能够提供一个自由、平等、互动的学习环境,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和体验民主生活的重要平台,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民主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为他们的未来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议题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议题,让学生能够从自身经验出发,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种教学方式,既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也让他们能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道德和法治知识。议题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议题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议题式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应用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让学生容易陷入死记硬背的境地。而议题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并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此外,议题式教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议题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实际社会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议题式教学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递者,而是变成引导者和协调者。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议题式教学是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改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议题式教学通过议题的选择与设置,引导学生对各种社会现象、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度、逻辑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不同的观点和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从而深入和全面地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议题式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单向传递模式,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在议题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需要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这种思考的过程,有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对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议题式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观点和思考方式,并学会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这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挑战和质疑现有的知识和观念,不轻易接受任何观点和论断,而是要有独立的判断和批判。这种重视独立思考、鼓励质疑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议题式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社会现象和道德规范进行独立思考和评价,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五)强化德育内容的实践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将道德法治知识与自身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得德育内容更具实践性。议题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情境体验。在讨论具体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道德法治理论应用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这样做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可以提升他们的实践技能。例如,在学习到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参与民主生活》时,学生不仅需要理解参与民主生活的基本含义,还需要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况,如何在实践中践行民主生活,极大地强化了德育内容的实践性。议题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思考能力。在议题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这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感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使得德育内容更具实践性。议题式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发表观点,使得德育内容不再是抽象和乏味的理论知识,而是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开展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能够有效地强化德育内容的实践性,这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当广泛应用议题式教学方式,使德育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社会公民。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开展议题式教学的问题

(一)教师对议题教学理解不足

部分教师对议题式教学的理念认识不清,误以为这仅是一种教学形式的变换,而忽视其背后的教育目的和原则。议题式教学的本质是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发挥主动性和创新性,实现知行合一。由于对议题式教学的理解不足,有的教师在选择议题时,不能准确把握议题的实际性和生活性。他们或选择过于抽象的议题,导致学生无法理解和参与;或选择过于简单的议题,导致讨论缺乏深度和广度,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使得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得不到有效强化。部分教师在议题教学的组织和引导上存在问题。他们或让学生自由讨论,没有给出明确的问题和目标,导致学生讨论无的放矢,无法深入学习和实践;或过多地干预和引导,使得学生失去自主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影响他们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对议题式教学的评价机制理解不足,常常以传统的笔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忽视了议题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思考深度、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无法反映出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和实践的真实水平,也无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议题式教学。

(二)缺乏有效的教学资源

目前市场上的教学资源和教材大多遵循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而非议题式教学。这些资源虽丰富,但并不能满足议题式教学的需求,如深度探讨,多元视角,现实联系等。因此教师在选择和利用这些资源时,必须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筛选和改编,以满足教学需要,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与一些热门和普遍的议题相比,部分涉及专业或者较为冷门的议题,相关的教学资源更为稀缺。例如,一些涉及法律、伦理等专业领域的议题,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和知识,而这对大部分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是个挑战。鉴于网络上信息的海量和多元,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搜索和筛选,以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如何将这些散乱的资源整合成符合教学需求的材料,也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要制作与议题相关的、有深度的教学资源,往往需要教师主动进行调研和创作。由于工作量大、时间紧等因素,教师往往无法做到。

(三)学生参与度不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部分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议题缺乏充分的认识和理解。这些议题涉及的社会现象、法律规定等内容,对初中生来说,可能还不够直观和具体,导致他们对这些议题的兴趣不高,进而影响他们的参与度。议题式教学的开展wPIsI6MvJrh4sOb/NaEaNA==,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议题素材分析和整合能力,有较高的教学引导和组织能力。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如教学经验不足、教育理念落后等,无法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好学生的学习,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四)教学评估难度大

议题式教学的效果评估,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学评估的难度很大。议题式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些能力的评估,往往比知识的评估更加复杂和主观。例如,如何评价一个学生的思考能力?他的思考是否深入?是否有独特见解?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考察和评判。议题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表达,然而,每个学生的表达能力、参与程度不同,如何公正、准确地评价他们的表现,也是一个挑战。议题式教学强调的是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持续的观察和记录,评估他们的表现,这对教师的工作量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五)缺乏系统的论证教学法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议题,如网络欺凌、版权保护、校园暴力等,让学生围绕这些议题展开辩论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协调者,他们需要提供足够的背景信息,帮助学生明确论证的方向,提出合适的论证点,并引导学生如何用事实和逻辑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例如,在讨论“是否应该取消校服”这一议题时,教师可以要求赞成和反对的学生分别列出自己的理由,并要求他们查找相关资料,用数据和事实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如何进行有效的论证,还能够了解到法律和道德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在实施论证教学法时,要确保议题的选取既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够与道德和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相结合;要鼓励学生广泛查找资料,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增加论证的深度和广度;要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不同的观点,学会在辩论中保持理性和礼貌;要及时总结论证的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加深理解。论证教学法能够使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学会如何成为一个有逻辑思维和批判性分析能力的公民,为他们未来的社会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初中道德与法治开展议题式教学的策略

(一)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第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是培训的首要任务。教师需要深入理解议题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和教学原则,明白其背后的教育目标,以及如何将这一教学方式有效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因此,培训应当注重对议题式教学理论的深度剖析和丰富的案例分享,帮助教师理解和掌握这一教学方式。第二,加强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是培训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具备选择和设计议题、组织和引导学生讨论、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等实践技能。这需要通过模拟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提升。第三,培训应当关注教师的反思总结能力。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以优化教学效果。因此,培训应当提供充分的反思和交流机会,让教师可以从个体经验到共享智慧,实现教学的持续改进。第四,鼓励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也是培训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专业文献、参加学术研讨、开展教学实验等方式,来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理念,以适应议题式教学的要求。第五,培训需要关注教师情感态度的培育。教师需要对议题式教学充满信心和热情,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运用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实现德育内容的深度解读和广度拓展,达到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

(二)依托多媒体等创造丰富的教学资源

首先,使用多媒体可以使得议题更加生动具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的新闻、电影片段,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社会现象,引发他们的思考。这些视觉材料可以使得抽象的道德法治议题变得具体化,生动化,使得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其次,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以创建模拟的社会环境,让学生参与到情境中来,进行实际的操作和决策。例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商业决策的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分析、决策、评估,反思道德法治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最后,多媒体也可以用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比如,学生可以用希沃、PPT、视频等方式,展示他们对某个议题的研究成果,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也可以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采取激励机制提高学生参与度

激励机制可以从课堂表现方面入手。教师可以设置具有挑战性的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或奖励,增强情感体验。同时,教师也要对所有发言的学生表示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到自己的意见被尊重,从而提高他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激励机制也可以从课后学习方面着手。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一些与议题相关的课外任务,如新闻观察、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和体验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完成任务的学生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如学分加分、优秀作业展示等,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对议题学习的主动参与度。激励机制还可以从学业评价方面进行。教师可以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笔试,还可以考虑包括学生的课堂讨论、课后任务完成情况等因素,让学生感到他们的努力会得到公正的评价,从而更有动力投入到议题式学习中。教师应注重激励机制的持续性和发展性。对学生表现出的优秀行为,教师既要及时表达认可,也要指出他们可以改进和提升的地方,使他们在被激励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成长和进步,保持学习的动力和热情。采取激励机制是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效果的重要策略。通过适当的奖励和认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使其在参与议题讨论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深化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创设情景吸引学生兴趣

创设情景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是教师设计的角色扮演、模拟法庭审判、现场解决道德困境等。这些情景的设置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在情境中找到共鸣,增强学习的真实感和紧迫感。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设置我们国家目前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让学生了解正视这些挑战,进而引导学生讨论建设美丽中国的价值和意义。在创设情景时,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情境的背景、人物、冲突等元素,使其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时又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教师在情景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在情景中运用相关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决策。创设情景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在情景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实践等方式,能够直观地感受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判断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设情景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开展议题式教学的一种重要策略。通过情景模拟,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实践平台,使他们在体验和参与中学习成长。

(五)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个部分。形成性评价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持续的关注和反馈,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作业和项目等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表现。例如,在议题讨论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讨论的深度、逻辑的严密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总结性评价则是在一个学习阶段结束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不仅包括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还包括对学生道德行为和法治实践能力的评价。例如,通过模拟法庭审判、角色扮演等方式,评价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评价标准要公正、透明,让学生明白评价的依据;评价方式要多样化,既包括传统的笔试、口试,也包括实践操作、项目作业等方式;评价要注重过程,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而不是结果;评价要有助于学生的成长,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对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议题式教学至关重要。其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在道德认知、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全面发展。通过这种评价体系,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技能的提升,还能够在道德修养和法治实践上得到锻炼和提高,为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采用互动提问增加课堂趣味

互动提问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提问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讨论中提高。例如,在讲解《建设法治中国》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国家的立法者,你会如何制订法律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思考法律的重要性,还能够让学生从自身出发,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互动提问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讨论“是否应该对网络暴力进行立法”这样的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讨论不仅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能够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审视问题,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为了更好地实施互动提问策略,教师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确保提问的质量,问题应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其次,要注意提问的时机,合理安排提问的节奏,使课堂氛围既活跃又不失秩序;再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造平等开放的讨论环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要及时总结讨论结果,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加深理解。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议题式教学,采用互动提问的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学会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为将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结论

议题式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通过开展议题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我,明确生活方向,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乐陶.新课程标准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23(23):149-153.

[2]梁卢卢.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实践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3(15):10-12.

[3]凌益琴.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3(3):11-12.

[4]徐晨霞.议题式教学的复习课运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1(8):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