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采取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以初中英语作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旨在发挥作业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用。基于此,文章阐述了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概念和意义,重点探讨其设计策略,包括通过单元前置作业评估学生学习情况,根据单元教学内容整体规划作业设计,基于英语语言技能设计单元整体作业,借助小组合作作业发挥作业育人价值,合理评价单元作业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研究发现,单元整体作业设计能够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推动其在语言能力、学习策略、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0-0071-04
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在核心素养的发展中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竞争。作为一门重要的外语学科,英语教育也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整体作业设计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将不同知识点或技能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因此,将核心素养导向的理念与初中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其英语学习的效果。
一、 初中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概念
初中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是指在特定的英语教学单元中,将不同的任务、练习和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序、衔接紧密且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业设计方案。通过整体作业设计,学生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策略,完成一系列相关和连贯的任务,以提高其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整体作业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将分散的知识点和技能融会贯通,形成全面的语言能力素养,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该设计方式使学生能够明确目标、动态调整学习策略、积极参与学习,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
二、 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意义
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整体作业设计中将面临一系列有关知识掌握、技能运用和策略调整的任务和活动。综合性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如时间管理、目标设定、信息整理和学习反思等。此外,整体作业设计还鼓励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促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思考和反思,培养学习动机和自我调节能力。
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注重综合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通过整合不同的任务和活动,学生能够在整体作业设计综合运用所学的词汇、语法、句型和语言功能,提升其语言能力,学生在整体作业完成过程中将有机地运用语言来完成各种实际任务,如口语表达、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和写作等。该任务设计使学生不在孤立的语言技能和知识点上进行训练,而是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综合应用,学生将面对各种真实情景和交际需求,需要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在综合性训练中其语言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 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设置单元前置作业,评估学生学习情况
为了确保学生在大单元开始前有足够的准备,教师应设计多元化的预习任务,包括提供与新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视频或在线资源,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或进行简单的实践,促使学生在课前的积极参与。教师可以提供图文并茂的英语练习,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即将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以仁爱版英语教材七年级上册《Unit 1 Making new friends》单元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布置四张图片,要求学生分别将“Good afternoon. Mr. Li! — Good afternoon. Chen!”“Goodbye. Mr. Li! — Bye!”“How are you? — Fine, thanks. And you?”“Here you are. — Thank you.”四个情景对话对应四张图片,由于作业中涉及的词汇和短语都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过的,所以教师可以此作业为契机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制订后续的单元教学策略。
通过有针对性的词汇和短语测试,能够全面评估学生对新单元所需专业词汇的掌握水平,帮助学生建立在语言学习中的信心,并确保学生在深入学习时有足够的语言支持。教师应设计多层次的词汇测试,包括词汇选择、填空等,通过多种形式的问题,全面了解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增强学习预习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Unit 1 Making new friends》的单元课前作业中,教师制作单词卡片,将“good”“morning”“welcome”“meet”等单词写在卡片上,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够将每张卡片上的单词与汉语、读音一一对应,辅助学生课前预习作业的学习,并在单元正式学习完成后,借助词汇卡片继续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学生单元学习效果。
(二)分析单元教学内容,整体规划作业设计
分析单元内容既是整体规划作业的必要前提,也是确保作业设计方向的重要保证。大单元的学习目标应具体而明确。例如,在英语语法方面,目标包括掌握特定语法规则,如时态、语态等;对词汇学习,设定具体的词汇量要求,并注重高频词汇的掌握。此外,要考虑学生在作业中听、说、读、写各方面技能的均衡发展,以确保学生在大单元结束时能够全面运用所学知识。同时,教学方法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除了传统的讲解和练习,引入多媒体资源,如视频、音频,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在语境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学的知识。
以仁爱版英语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5 Our school life》单元作业设计为例,在作业中加入对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频度副词的语法训练,具体目标为学生能够在交流中正确使用这些时态,描述日常学校生活。此外,强调学生在语言运用中要注意准确使用频度副词,如“always”“usually”“sometimes”等。为丰富学生作业学习体验,教师可引入多媒体资源,以微课的形式展示一段关于学校生活的视频,包括学生上学的交通方式、学校活动以及上课科目,帮助学生听、看、感知真实的语境,促进对语法知识的理解,针对频度副词的练习,鼓励学生在课下组成小组,利用频度副词描述学校生活中的活动,例如“We usually attend PE class on Friday.”或“I sometimes study in the school library.”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作业中以“Our School Life”为题描述自己的校园生活,该作业既结合了语法目标的实际运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单元教学内容的培养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高度一致。
(三)基于英语语言技能,设计单元整体作业
英语技能的发展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方面,在设计整体作业时,教师需要明确英语技能培养目标,以便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方向。作业培养的英语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项能力,在听力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听懂英语对话,提取关键信息;口语表达方面,学生能够流利地表达个人观点、参与讨论,使用适当的语言表达思想;阅读能力方面,学生需要理解并从不同类型的文本中获取信息,包括文章、新闻和故事等;写作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够以英语书面的形式清晰、连贯的方式表达思想。同时,整体作业的设计应注重整合各项语言技能,以模拟真实语境,综合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帮助学生将所学语言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以仁爱版英语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7 The birthday party》单元作业设计为例,为了确保学生在该单元作业设计中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教师要明确定义各项技能的目标,如听力技能:在作业的听力材料中能够听懂对话,包括关于某人出生月份和地点等信息,通过听力练习,学生将熟悉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口语表达:学生能够运用一般过去时和适当的词汇,回答有关出生日期和地点的问题,帮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阅读能力:为学生布置一篇关于生日的阅读理解故事,理解人物出生日期和地点的细节,提升阅读能力;写作技能:在作业中要求学生写作关于生日派对的作文,描述自己的出生年月日和生日派对的情景,培养学生写作表达能力。在英语技能的综合设计方面,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将不同的语言技能有机地结合应用,要求学生使用一般过去时和相关词汇,模拟生日派对的活动安排,促使学生将在整个单元作业中得到全面的语言技能发展。
(四)布置小组合作作业,发挥作业育人价值
教师需要确保作业设计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契合,明确的目标将帮助学生集中精力,使小组合作更加有针对性。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协作,设计小组讨论环节,促使学生共同制订合作计划,明确每个成员的任务和责任,并引导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相互支持和解决。为了发挥学生的潜能,教师可倡导作业活动中的角色分工,并在分工的基础上发现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英语实践积极性。小组正式开始作业探究后,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制订作业的具体落实方式,并在制订过程中进行讨论和投票,以确保每位成员的意见得到尊重,在制订计划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分享观点,培养团队协作和决策的能力,使小组合作作业不仅是完成任务,更是一个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以仁爱版英语教材九年级上册《Unit 2 Saving the Earth》单元小组作业为例,教师确定小组课后探究的主题为“调查学校周边的环境问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了解学校周边不同方面的环境问题,如“Flowers and grass have gone.”“Most of the trees were cut down.”“The factory pollutes the river.”等,将问题用英语记录下来,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团队合作培养环保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学生小组负责一方面的环境问题调查,通过小组内部的讨论,学生共同制订调查计划,明确每位成员的任务和责任,该组织方式鼓励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助,促使学生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形成紧密的团队合作。在小组合作调查过程中,小组成员按照个人兴趣和技能进行角色分工,例如,一个对植被保护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可以负责该方面的调查和解决方案提出,合理的角色分工方式有助于发现学生的特长,激发其在团队中的积极性。调查完成后,小组需要讨论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和影响以及解决方案,分享各自的观点,共同决策合适的解决方案,如种植花草树木、向当地政府举报违规排放的工厂等。该过程培养了学生协商和沟通技能,帮助学生在英语学科的同时,还能培养环保理念和团队协作的综合素养。
(五)结合生活实践单元,提升作业应用价值
英语日记作为一种日常的写作练习,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将学到的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加深对英语的理解和记忆。为了使日记写作更加生动有趣,教师要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单元主题进行记录,以学习生活为例,学生可以结合《How often do you have an English class?》《I like the school life here》《English around the World》等内容,在日记中记录自己的校园生活和学习感受。
家庭活动也是一个很好的日记主题。学生可以记录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描述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一起做的饭菜或是一次家庭旅行等。通过对家庭生活的描述,学生能够将英语学习联系生活实践单元,进一步把握英语学科的应用价值。比如,学生可以结合《I have a big family》《Our Local Area》等单元内容写日记,提升英语作业的生活气息。
此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记录自己的兴趣爱好,无论是音乐、绘画、运动还是其他任何活动,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学生可以结合《I like playing soccer》《My hobby》《Fashions》等内容描述自己发展爱好的过程,分析在活动中的乐趣和成就,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增强其自我认识和创造力。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日记主题,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写作的灵感和动力,使英语学习变得更加贴近实际、富有趣味。教师的角色在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并鼓励学生用英语去记录和表达,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技能,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六)合理评价单元作业,锻炼学生学习能力
首先,明确单元作业评价标准。在明确评价标准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语法、词汇、表达能力、逻辑结构等多个方面。例如,对语法,评价标准包括正确使用时态、主谓一致等;对词汇,考查学生是否灵活运用了单词和短语;对表达能力,关注学生是否能清晰准确地表达思想。确保评价标准既具体又贴近学科实际,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有针对性地改进。
其次,提供及时的作业反馈。及时反馈的关键在于详细指出学生的错误,并提供具体建议,通过文字说明、一对一讲解等方式,强调错误的具体性质,而不仅是指出错误的位置。同时,通过明确哪些方面表现出色,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并发扬优势。及时反馈不仅是为了当前作业的改进,更是为了学生长期的学习进步。比如,对一个写作任务,教师在批改时可以详细指出学生作文中的语法错误,并提供正确的表达方式,强调作文中表达得好的地方,增强其学习自信,并能够明确自己的问题所在,在下一次写作中有针对性地改进。
最后,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应用情况。在作业结束后,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觉得你在这次作业中哪些地方表现得比较好?有哪些地方可以进一步改进?”通过自我评价,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深入思考,形成自我认识,并在日后的写作中有目标地制订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学习的好习惯。
四、 结论
在设计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作业时,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促使其在语言学习中全面发展。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各种任务帮助学生不仅掌握语法和词汇,更重要的是培养英语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的精神等核心素养,该过程是一个全面发展的过程,教师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促使每一位学生在语言学习中都能找到乐趣、汲取力量,不断超越自我。
参考文献:
[1]周宇梅.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单元作业设计策略:以仁爱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5 “Feeling excited”为例[J].校园英语,2023(25):142-144.
[2]俞玲.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单元作业设计策略:以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5 Feeling Excited为例[J].名师在线,2023(2):8-10.
[3]刘小红.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英语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探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2(12):3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