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各类信息的更新速度变快,科研成果的有效期逐步变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在现实生活、未来发展中的动态需求自主搜集、处理各类信息,应学会从各类信息中获取关键知识,以便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顺利实现终身学习。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可有效地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文章将客观分析现阶段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状态,进行现实反思,进而积极地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关键能力,不断地优化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0-0036-03
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社会各个领域中最具活力的,也是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及对信息工具的掌握和运用等日益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信息素养的培养,是值得关注的一大问题,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中获取更有价值的信息,并能在学习中通过各种学习方式,加工、处理、评价和运用信息,是提高学生整体语文信息素养的关键所在。但是,现阶段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不乐观,文章将客观反思现实问题与不足,以便精准、科学地探索出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关键能力。
一、 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发展状况
(一)学生普遍缺少良好的信息意识
一直以来,学生学语文的主要渠道便是课堂听讲,会根据教师所安排的课程活动去学习语文知识,很少会自主搜索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外资料。例如,在学习古诗词作品时,学生往往需要搜索诗人、词人的生平经历以及相应朝代的历史文化、社会习俗等去了解作者的经历与感想,由此体会古诗词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处世哲学等。但是,在多数情况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不良学习状态之中,很少会主动搜集相关信息,显现出了惰性思维特点。同时,面对教师所提供的各类信息,大多数学生都会“照单全收”,缺少整合、归类意识,并不善于处理各类信息。在这种状态下,学生难以形成搜集处理信息能力,无法自觉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
(二)学生过于依赖教材、课堂笔记等固定的信息资源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育都是依托固定的教材进行的,教师会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参与到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之中,还会根据重难点知识去设计相应的课堂板书,以便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的内涵。在此过程中,学生会自主记录课堂笔记,在课后反复背诵教材中的语言知识、课堂笔记内容等,很少会自主搜索、处理教材之外的语文知识。
(三)学生难以辨别并评论各类信息的可信度
不得不承认的现实问题是,学生在现实生活、网络平台中经常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但是他们普遍缺少辨别信息真伪的思辨能力,难以从庞杂的信息资源中提取关键、有效的信息资源,且不能自主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去拓宽自身的学习视野、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而且,因为学生并不能自主辨别、评价各类信息的真实性,经常会受到负面影响,产生扭曲、不当的价值取向。这对学生的终身成长是有负面作用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关键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学会鉴别各类信息的真实度、有效性,逐步优化学生的信息意识,为促使学生实现终身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策略探究
WJh/3TwaZyT3Thheh/mVpQ==(一)在课前设计信息搜索处理计划
小学语文教师可在课前设计搜集处理信息的相关计划,使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渠道与平台搜索、整合、处理各类信息,初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此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则可通过以下方式在课前设计并落实搜集处理信息的相关计划。
首先,设计明确的预习任务,使学生能够带着一定的目的阅读教材内容,从中提取关键信息,使学生能够自主设计搜集信息、整合信息的相关计划,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
其次,鼓励学生自主践行搜集处理信息的学习计划,支持学生通过不同的平台去搜索关键信息,同时还要自主处理各类信息,删减、舍弃不可信的信息资源,将重复的信息整合起来,按照一定的逻辑去整合各类信息资源,从而顺利地提高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能力。
例如,在《观潮》一课教学实践中,教师便在课前预习阶段设计了明确的预习任务与学习要求,具体的预习任务如下。
通过自主学习正确拼读教材中带有拼音的新汉字,结合课文内容掌握平静、若隐若现、逐渐等多个词语的意思及其读写方法。
尝试使用逐渐、恢复等词语造句,灵活地应用各类语言文字知识。
自主分析课文中的写景顺序,并圈画出相应的关键词句,为课文划分段落,概括各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且要概括钱塘江大潮的景观特点。
能够自主学习课文中对潮的写作手法与表达方式,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奇特,体会作者的感受等。
根据上述预习任务,学生需在课前通读课文、自主梳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知识,同时还需通过朗读、默读、略读、细读等多种阅读方法去分析课文内容,尝试从课文中提炼关键信息,比如圈画出具体的时间顺序关联词、分析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句子与段落、环境描写内容等,学会从课文中搜集、处理关键语段,初步形成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可围绕课文中的生字词、钱塘江大潮景观的相关知识自主搜索、处理教材之外的重要信息。在此方面,有的学生选择通过搜索网络信息的方式拓展知识储备,搜索了钱塘江大潮的涨潮原因、涨潮时间等;有的学生则选择到图书馆、书店等搜索、阅读与钱塘江大潮有关的自然科学知识,认真学习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及其景观特点;有的学生则专门购买了与钱塘江大潮有关的图书,按照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主要特点、相关文化等主题整理了图书中的主要信息。这就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忽视了关于语言文字知识的信息整合,所以教师在课前预习阶段及时提醒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利用工具书、网络资源等方式去拓展与生字词相关的字词知识,有效地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这样一来,学生可在课前预习阶段通过丰富的信息搜集、整合、处理等活动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地在课堂上分享各类信息资源。
(二)利用语文阅读课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阅读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渠道。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作品,为学生搜集处理信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利用课文资源去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有效地丰富学生的信息储备。在此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能力。
首先,了解课文选段的来源,引出相应的文学著作,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去了解课文内容及其写作意图,初步优化学生的信息意识。这是因为部编版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多篇课文资源都是各个名著作品的精彩选段,如果不能引出名著作品,那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比较片面、狭隘的,有可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因此,教师则可引出相应的名著作品,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能够自主搜集、处理多元化的信息,切实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为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教学《蟋蟀的住宅》,引导学生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搜集描写昆虫的有关文章,更广泛地了解昆虫。这样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更深层次地升华了文本。交流之后把搜集的资料做成个性化作业集。通过搜集资料不仅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能够“发言”的机会,融入教学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且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其次,围绕课文所描绘的社会现象、历史文化等去设计搜集处理信息的相关计划,由此解放教学时空,使学生能够在阅读活动中积极地利用各类信息资源,提高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能力。例如,在《北京的春节》一课,这篇课文讲述了北京的春节习俗,体现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多样性。其中,各个地域在庆祝春节时衍生出不同的习俗活动,教师便据此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搜索了各地的春节习俗,使学生能够自主整合文化信息并进行分享,进一步感受春节习俗的多样性、乡土化特点。由此,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其在兴趣驱动下主动地阅读课文内容。
(三)利用班级文化建设暨语文实践课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引导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制约功能,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就会加速班级的快速发展。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已成为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而在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过程中教室的布置,则可以作为语文实践课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良好契机。
(四)通过跨学科合作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关键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时专门设计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主张促进语文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深度整合,鼓励学生在跨学科主题活动中自主搜索、整合多元化的信息资源,使其在跨学科主题活动中逐步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因此,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则可设计跨学科主题活动,通过多学科的知识整合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在此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则可通过以下方式通过跨学科合作去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能力。
首先,根据学生的现实成长、学习需求去设计跨学科活动主题,明确跨学科整合计划,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迁移并处理各学科知识,优化学生的信息意识。
其次,在跨学科主题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动态成长,支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搜索、整合多元化的信息资源,有效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可通过独立搜索、自主整合去处理各类信息资源,还可通过小组合作分工搜索、处理各类信息资源,逐步丰富跨学科主题活动的信息载体,以便逐步提升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应用能力。
最后,设计跨学科主题成果展示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展示自己或者小组在跨学科主题活动中所选择的信息渠道、所整合的信息资源等,通过全班学生的交流、分享进一步拓展信息资源,使学生能够从宏观视角再一次处理各类信息,切实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以便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能力。
三、 结论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的信息优势,突出其“学科性”——即它仅是语文课和“不可替代性”——即运用这种环境的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是非信息环境所不能替代或不能取得的。帮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利用信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完成对所学知识的体认,从中培养终身学习所需要的信息素养,为培养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所需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娟.以核心素养为导,让信息能力培养在小学语文中绽放光彩[J].学苑教育,2022(19):77-78,81.
[2]杨永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分析[J].智力,2022(4):82-84.
[3]沈黎红.多措并举,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J].山西教育(教学),2021(10):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