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借助多元化教学手段,对课堂进行改革,教师要秉承符合新课标教育理念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创设完整的课程体系,提高课程的吸引力。教师也要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部分不足之处进行详细分析,基于新课标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下,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0-0032-04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追求提高教学的效率,要借助相关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在创设教学体系、开设教育活动时,也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教师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来提升课堂的活力,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关注学生在学习知识时的反馈,从而调整教学方向,真正满足新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原则,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水平。
一、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意义
(一)有利于保证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长期以来,传统语文教学活动师生角色有着二元对立的倾向。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高效教学,则更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节奏,去传输知识,调整教学方法。同时也可根据不同课程内容的特点进行教学创新,确保教学形式能够具备多样性。在新课程课改的教育背景之下,教师能够将单一教学手段转化成多元化课堂,灵活使用多种教学形式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可以在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提升学习水平,构建完整的语文学科知识结构体系,促进个人的长远发展。
(二)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初中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转变个人的教育思维,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行授课。新课程标准下的三大课程目标为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教师的关注重点不再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使学生能够快乐主动地去吸收知识,深度探索知识。在体验和享受的过程中,提高个人的文学鉴赏能力、创作能力以及与人交往沟通能力,这也是学生今后长远发展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新课程背景下,借助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调整教学模式,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有利于实施合作探究型的学习方式
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有限,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非常鲜明。在新课程标准之下改革教学手段,可以借助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他人的想法,改进个人的学习方法,能够个性化地成长。借助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能够让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教师可以开创合作型的课堂,就某一个话题和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度分析,让学生发散思维,表达个人的观点。学生也能够真正具备主人翁意识,感受自身作为课堂主角的重要性。
二、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
新课标实施以后,传统教育模式不再适用,教育工作者应了解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特点,把握教学特点,从而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多样化教学手段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育人性
教育的本质即为育人,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具备极强的育人性。因而,教育教学应以学生为根本,关注学生当前和未来的发展,从而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迎合学生的成长规律,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语文学科中的相关篇章往往蕴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借助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达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的。
(二)发展性
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手段,都取决于教学内容、学生、教师以及教育目的。当前在新课程标准教育背景下,教育教学工作具备发展性的特征,随着课程内容的变化、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教师自身综合能力的变化以及教学目标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在不同历史条件之下,课程资源的筛查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充分证明教育教学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初中语文学科具备发展性的特征,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之下,应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满足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思政性
全球信息化是当前时代发展的趋势,在语文学科教育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搜寻更多的教育资源,体现出语文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教师可以将语文学科与爱国主义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内容进行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和水平。语文学科中的相关篇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十分贴合,学生可以通过吸收相关知识内容,来提高个人的爱国情怀,端正个人的品行,真正成长为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接班人。
三、 当前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分析
对初中语文课堂教育现状的分析,有助于教育工作者了解教学不足之处,调整教学方法,使得教育改革工作能够更具方向性。教师对教学现状的阶段性分析,能够提高个人的教育反思意识与能力。在不断调整教学方式的前提之下,也可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部分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观念落后
课堂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是教师,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也会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在新课标背景之下,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仍旧相对落后。部分初中语文教师未能与时俱进,在语文课堂中引入新型教学理念,认真分析新课程标准的实质性,因而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学习兴趣相对不足。
(二)教学目的并不明晰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目标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为主。但当前部分教师的教学目标并不明晰,或者教师的教育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因而在授课时很难真正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教师想要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还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明晰,这样才能够合理地开展教学过程。由于部分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授课时存在随意性,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师生间缺乏沟通
当前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学科教育时,由于未能与学生进行高效的互动沟通,使得课堂失去吸引力。部分学生在课堂中很少有机会主动发言,也未能及时向教师传递个人的内心想法。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很难在每堂课都开设自由讨论和交流互动,但往往又因为交流沟通的次数较少,师生之间很难及时沟通想法、交流经验。因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对学习技巧的精进。
(四)教学语言缺乏灵动性
受到新课标课改的影响,许多课程内容增多,课时却相对较少,所以教师很难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在课堂中,教师不得不删减一些内容,尽快追赶进度。这也导致课堂中的教学语言缺乏灵活性,原本优美生动的文章,在加快进度、快餐式的阅读和赏析中也会失去吸引力。因而,课堂的魅力变低,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程度也相对较差。
四、 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策略
新课标教育理念融入初中语文课堂,可以给教育改革工作提出明确的方向和指导建议。教师需要彻底转变个人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手段,贴合学生实际进行高效的授课,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教育标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先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作为课堂的重要教育引导者,若观念落后,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状态。所以初中学校应当给予教师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定期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和专业能力。教师要关注行业的发展现状,紧跟时代的步伐,了解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创新教育理念。教师要大量研究新课程标准,在教育教学中借助多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也应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借助数字化工具,引入更多优质资源,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也能够更具主动性。学生也可以深度领悟文章的内涵,健全个人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三观。比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沁园春·雪》时,教师需要在互联网中搜寻更多的优质资源,制作成趣味性课件。在课件中详细规划教学流程,融入优质化资源,为学生讲述作者的生平经历、文章创作的背景,使学生能够在朗读、重点语句分析等过程中深刻领悟作者传递的情感。教师应转变个人的教育观念,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从而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优质资源,提升课程吸引力,也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可以在语文课堂中提高个人的文学鉴赏能力,产生极强的学习兴趣。
(二)明确教育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制订详细教学计划的前提条件,在新课标的引导下,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在课前明晰人才培育的方向,才能够合理地规划教学流程,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表现、成长情况以及课程特点来设定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借助主题式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可以在具体的主题引导下,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知识探究水平,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应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提升为目的,从而使课堂更具吸引力。学生也能够在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水平,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比如,在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岳阳楼记》该篇文言文题材的阅读文本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再合理地规划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由于文言文题材的知识内容在探究和理解方面难度较大,所以教师在设定目标时要先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作为教学的指导方向,找到合适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教师可以设定以下三个目标:第一,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言文题材的语言美;第二,介绍文章中的重点词汇,使学生理解文章大意;第三,让学生重点分析文章中的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等修辞手法,加深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程度。明确教学目标之后,教师也可合理地规划教育流程,从而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提高学生对该篇文本的理解程度和探究深度。
(三)加强师生沟通
师生有效沟通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也是让学生能够自然而然接受教师引导,去深度学习知识的重要条件。教师应当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尽可能地开设交流沟通式的话题和课程,从而在师生沟通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获悉学生当前在学习上的不足之处,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升学习水平。教师在开展师生互动沟通之前,需要先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教师要根据相关课程内容设计能够很好开展交流沟通的教育环节。教师可以借助诸如情景创设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方式开展教育过程,使学生能够主动发言,表达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学生彼此之间也能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营造浓郁的课上知识探究氛围。教师在了解学生不同阶段学习需求后,也可以调整教学方式,使相关教学手段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满足学生的真实诉求,以此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比如,在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海燕》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知识内容之后主动聊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谈谈原因,教师也可让学生在班级中进行朗诵,以个人的理解去朗读文章,抒发作者的感想。借助这种互动式的课堂教育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能够很好地进行师生互动过程,教师可以使学生以分小组的方式就《海燕》该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交流,教师在该过程中需要加以引导,获知学生对文章的看法。在课后,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作业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在对该篇文章进行理解和探究时的问题,从而寻找合适的契机,帮助学生加以解决。这种收集学生反馈、关注学生学习不足并加以有效引导的教学手段,更加符合新课程教育要求,能够满足新课程标准中的诸多教育指标。可以在师生互动交流和有效沟通的前提之下,提升教育水平。
(四)提升教学语言的灵活性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构建完整的语文学科知识结构体系,教师必须强调教学语言的灵动性。由于课时紧张,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借助诸如大单元教学手段等形式,对多篇文本内容进行统一的探究,从而就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深度分析,引导学生提升学习水平。但教师不能一味地追赶教育进度,而学生快餐式地学习知识,致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借助灵活多样的语言和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比如,教师可以借助线上教育资源,丰富课程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探究效果。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慕课等教育工具,及时上传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源,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学习知识,从而缓解课时紧张所带来的教育压力。在课上,教师也可以借助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增强教学语言的灵活性和趣味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力。比如,在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孔乙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整合鲁迅先生的相关作品进行单元授课。单元教学的模式意在突破教材编写的顺序和限制,引导学生高效探究知识,了解同一主题下的相关知识内容,或某一作者的多篇作品,以此达到提高教育效率和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水平、构建完整知识结构体系的目的。教师可以将《孔乙己》《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和山海经》等文章进行整合,共同完成大单元授课过程,就作者的生平经历、语言风格等进行分析。教师也可以将相关教育资源以微课、慕课等教育工具的形式,上传至学习平台中,让学生利用个人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知识的深度探究,以此来达到提高课程吸引力和学生知识探究水平的目的。教师在课上也应注重对个人教育状态的把控,要以灵活的语言、多变的肢体动作、鲜明的教育风格去吸引学生投入知识的探究中,从而真正达到新课程课标的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知识探究效果。
五、 结论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效率。教师可以借助相关信息技术的帮助,在课堂中融入数字化资源,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时也能够利用学生碎片化的时间,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应明确教育目标,积极与学生展开互动和沟通过程。要提升自身教学语言的灵活性,从而增强语文课堂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寿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J].学周刊,2022,26(26):112-114.
[2]李亚敏.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2(28):40-43.
[3]徐秀亮.浅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建构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10):34-36.
[4]唐思远.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22):51-54.
[5]高嵩,陈晓端.论当代主题式教学中的课程知识整合[J].课程·教材·教法,2020(5):79-86.
[6]赵怀琥.探究性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对策[J].新课程,2021(25):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