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匠心劳动”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实践探究

2024-10-25 00:00:00马静
考试周刊 2024年40期

摘 要:学校以匠心文化熏陶人,打造校园空间;以匠心实践锻炼人,通过学工学农、志愿服务,为学生创造劳动机会;以多元评价激励人,通过校园小工匠评选,为学生搭建成长阶梯,推进“匠心劳动”教育,从文化、行动、品质入手,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助力学子成长。

关键词:匠心劳动;工匠精神;劳动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0-0005-04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精辟概括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

工匠精神,呼唤精湛的工艺和过硬的技术,严谨、细致、专注的工作态度,精雕细琢的工作理念,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它必定是在丰富的劳动实践中生成、发展起来的,而劳动教育正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逻辑起点和有效途径。

放眼当下,小学阶段的劳动实践,大多以校园卫生值日、家务劳动层面为主,很少上升到从“工匠精神”层面引导和启发学生。学校在御窑非遗文化、窑工精神的滋养下,着力培育学生“精研、专一”的精神文化。在此理念背景之下,推进“匠心劳动”教育,从文化、行动、品质入手,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升劳动素养,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助力学子成长。

一、 全息浸润,营造匠心劳动生态圈

在校园文化创设中,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建设层面出发,结合学校“精专”文化的内涵,以匠心文化熏陶人,弘扬劳动精神。

(一)场域互动,开辟匠心劳动“新天地”

结合学校“精专”文化的内涵,创建校园物质文化,在日常校园环境创设中,对班级文化建设进行评比考核,从细微处着手,营造干净整洁的教室环境,布置精专劳动角、植物角、劳动小明星光荣榜等;在楼间过道开发花果园,推出精专耕读劳动微项目,让学生分享劳作乐趣、感悟劳动不易,萌发对劳动者的尊重;将中华传统工匠技艺与现代科技融合,建设校园工匠文化长廊、天工开物综合实践中心,鼓励学生在木工加工、3D打印、激光雕刻的探究创新中践行工匠精神。针对五一劳动节等重大节日,通过班级主题黑板报、宣传标语、橱窗海报、电子屏幕宣传视频等形式,营造劳动最光荣的校园文化氛围、利用环境隐形教育功能、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劳动精神。

学校灵活挖掘和应用校外资源。如挖掘金砖非遗文化,联合御窑金砖博物馆、御窑砖瓦厂,带领学生走进工厂、走近劳动大师,将金砖文化的探究实践延伸到校园之外,培养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利用社区和乡土资源,如联合苏州水务集团,开展水资源保护等专题寻访,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围绕文化产业、生态农业等主题,延展区域劳动实践基地,为匠心劳动教育打造全息化的文化浸润空间。

(二)项目助推,打造匠心劳动“大情境”

依托学校“精专”文化,结合义务教育改革项目和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将“匠心劳动”建设有效融合,创设匠心劳动“大情境”。借助公众号及社会媒体,拓宽传播渠道,推进时代劳模、行业匠人进校园,提高学生学习榜样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更好地发挥自我价值。利用校园广播,介绍劳模们的光荣故事;通过组织项目化学习活动,如阅读、宣讲活动,宣传大国工匠们爱岗敬业、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劳动精神;通过“五老”讲党课、帮助学生学习党史、懂得国情,知道国家和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劳动,激励学生传承优秀劳动文化,在传授劳动技能的同时弘扬劳动精神,使吃苦耐劳、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劳动精神入脑入心,营造热爱劳动、积极劳动、劳动最光荣的积极氛围。

二、 积极开发,打造匠心劳动课程库

学校综合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需求,以知识获取,技能习得、价值观养成等设置与其对应的各种课型,研设匠心劳动项目化课程,使劳动课堂有一张可人的脸、可亲的途径、可行的道路以及可见的成效。

(一)匠心影视课

教师采用看影音视频等形式进行教学。《大国工匠》等纪录片是很好的教育资源,学生需要这种直观的、有感染力的教育方式去认识、理解、学习、崇敬这些榜样模范大国工匠们,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勤奋、钻研、执着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恰恰是我们需要借助劳动教育来渗透给学生的。

(二)匠心项目课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调查,探索,力求以新颖的方式去解决纷繁复杂的课题,并在课题进行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新知,获得新的技能。其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通过教师创设情境或提供材料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我们对“陀螺”“毽子”和“沙包”课程进行了重整,并设计了“传统玩具‘嗨’翻天”这一劳动项目课程群,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小调查、小制作、小游戏的方式实现对传统玩具的了解,进而引导学生乐于参与传统游戏,爱上传统玩具;同时开阔学生多元化视野,培养社会探究能力和劳动技能。

(三)匠心绘本课

我们积极整合劳动教育绘本资源,使学生在赏析故事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可以说是无痕教育的良策。《14只老鼠种南瓜》《魔法大扫除》这些生动、有趣的绘本感染力极强,带领学生走进劳动世界;《小狗汽修师的一天》《巴特恩的裁缝梦》给学生开辟了更宽广的空间,学生从中学到了劳动方法,理解了劳动意义,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与人生的丰富。

(四)匠心亲子课

家务劳动是劳动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利用课余时间,我们倡导家庭联动,开展亲子劳动课。

例如,在“匠心小厨师”主题亲子课中,以学做“蛋炒饭”为例,爸爸妈妈与学生一起分享关于蛋炒饭的记忆、素材准备的趣事;与学生一起探究,美味蛋炒饭所需要的饭粒、蛋液以及调料的比例,尝试尊重彼此的口味差异;与学生一起思考,与粮食生产、粮食流通等相关的国家政策或新闻,交流彼此对世界的看法和观点;与学生一起讨论粮食生产、鸡蛋孵化、蔬菜种植等的要求与过程,关注和参与其他生命的过程;与学生一起合作,以绘画的方式绘制蛋炒饭制作流程或经历体会,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感知……学做蛋炒饭这一件小事,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一种具体的劳动技能,还可以通过这个陪伴学生学习劳动的过程,促进亲子交流,融洽亲子关系。推而广之,在学做蛋炒饭的过程中能够达到的教育效果,在其他劳动过程也能达到。

多元化的劳动课堂,别具匠心,赋予了传统课堂新的生命力,培养学生劳动技能,使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价值感和自豪感,这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三、 资源整合,建构匠心劳动实践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一种认识和再创造过程。劳动教育不应停留于“知道”的层面,而应积极践行。我们倡导以匠心做基石,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情感。

(一)“金砖园”项目式情境实践

窑火重燃,生生不息。“敲之有声,断之无孔”,是后人对金砖的美誉。细腻坚硬的金砖,制作技艺极其讲究。我校依托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御窑金砖博物馆、金瑾大师工作坊等,开展项目式情境实践。

活动主要以“金砖制作”为抓手,分批开展项目式主题活动探究,以邀请“非遗传承人、劳动教育大师”进校园、博物馆实地研学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御窑金砖金瑾大师工作坊寻访“金砖制作小工匠”等真实体验活动,亲自体验和金砖匠人一起制作金砖,了解制作的工具和步骤,体验揉泥、弓割切泥、抹平砖坯等环节,感受劳动者在纷繁工序下出力流汗、精心制作的辛苦,亲身实践,感知匠心,于指缝中感受金砖的制作技艺与历史的时光流转,培育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吃苦耐劳、精心钻研等劳动精神。

(二)“御菜园”校园种植实践

学校打造“御菜园”,引导学生开展校园种植,种植蔬菜瓜果以及中草药,亲自制作“植物名片”“照料日志”,分组研究,进行挖坑、种苗、填土、浇水等劳动。秋天,进行蔬菜瓜果采摘活动,“小小农夫”“小小园艺师”“小中草药师”,亲自种植、管理、采摘、收获,体验农耕之趣,感受农作之美,根据节气时令,设“播种季”“耕耘季”“收获节”,不同时节开展适切劳动实践。助推“校家社”联动,学生将部分种植采摘成果清点分装,设立“御菜园集市”,进行爱心义卖,将所得款项纳入爱心基金,帮助贫困学童;部分还将带回家中,烹饪制作美食,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劳动实践,培育学生匠心。

(三)“精专公益园”服务性劳动实践

服务性劳动具体事项包括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按照服务对象的范围,分为班级服务类、学校服务类和社区服务类。学校组建“校级—年级—班级”劳动服务三级梯队,分设食堂、图书、礼仪、安全、环保五大劳动实践服务岗位,组织好劳动志愿服务小团队,倡导“我的班级我管理”“我的学校我管理”,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开展劳动志愿服务实践活动。

例如,食堂管家小团队,服务学生,引导同学安静用餐,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图书管家小团队,引导同学走进图书馆、诚信阅等实践场,传播文明阅读的理念,体验服务的快乐;环保小管家团队,垃圾分类他们先行,环保理念他们倡导,为节能代言。安全小管家团队,课间文明游戏,监督安全用电、宣传安全知识,营造校园安全氛围,让安全常伴身边。学校还设有桌椅维修、爱心捐赠、场馆服务等公益岗位,引导学生感知社会中每个人都肩负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在一个个岗位的劳动实践中,引导学生体悟责任担当,培养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情感。

四、 多方协力,打造匠心劳动共同体

学校致力于深入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潜在资源,构建一个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共享的劳动教育环境,以促进劳动知识和生活经验在无界限的课堂环境中实现深度整合,从而使教育活动能够真实地进行。学校为家长提供了项目化“支架”设计,从而促进家庭劳动教育的高品质实施。

学校利用新媒体、公告板、专家演讲、亲子沙龙等多种线上和线下途径,为家长提供答疑解惑的服务,并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宣传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为了协助家长掌握劳动技能和正确的教育方式,学校及时整理相关清单,并制订了相应的指导方针和资源链接,以促进家校之间的有效合作。

学校持续地推动精专家长进入课堂的活动,积极招募具备劳动技能和特长的家长志愿者,在校园内开设劳动课程,将其划分为“为自己服务”“为他人服务”和“为社会服务”三大模块,指导学生实用的劳动技能,如“收纳技巧”“稻谷种植”“创意体验”等项目,让学生在观察与学习中习得劳动技能,从认识劳动到爱上劳动。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落实细致的劳动教育,并传承勤于思考、善于劳动的家教风气。

为了给社区带来更多的价值,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种植养护和环境保护的志愿服务,旨在在公益活动中传播积极的信息。各个学校与社区合作,建立了志愿服务站和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基地。他们还组织了城市治理公众委员的小课堂,并推出了“21天习惯打卡”的亲子活动。此外,学校还定期提供社区清洁、垃圾分类和敬老助老服务,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校家社联动,劳动教育的深度不断加深,为共建美丽家园营造了和谐氛围。无论是在田地里还是在餐桌上,无论是在课堂内还是课堂外,都可以看到富有教育意义的可亲可感的劳动实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劳动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协同配合。通过项目推动协作,创新管理体制,整合各种资源,开创了“1+1+1>3”的新型协同劳动教育模式,致力于构建一个“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劳动教育体系,以增强劳动教育的实际效果,并促进儿童的全面成长。

五、 四级评价,磨砺匠心劳动好品质

学校采用“四级联动”的方式加以推进。以时间为轴,实施以日评价、周小结、月展示、学期表彰“四级”评价模式,使劳动教育评价渗透贯穿学生智慧成长过程中。借助自评、校评、家评、社评“四方联动”,实现匠心评价的多角度辐射。

(一)日评价奖积分

在学校,教师在班优大师帮助下,积分评定学生日常工作态度和结果。在家,我们倡导家长朋友以钉钉家校平台为基础,为学生建立电子劳动档案,并开始对每天家务劳动进行实时记录与评估。

(二)周小结发劳动币

以日评为基础,教师需要对学生一周的劳动内容和成果进行总结,将电子档案和日常劳动清单的记录情况在班级范围内公示,评选出本周班级劳动小标兵,在班级劳动标兵榜上予以公示,同时颁发匠心劳动币。

(三)月展示颁奖章

以一个月学生获得的奖章数为基础,评选校园小工匠,颁发劳动奖章,并将他们的劳动成果以项目研究展板或个人成果展的形式予以展示,同时评选最具榜样的“劳动明星”,将其劳动故事或成长事迹,借助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

(四)学期表彰送喜报

学期末,学校综合日常获得的劳动奖牌数量及其参与劳动及项目化研究的实际情况,开展最终的评比,评选各类劳动之星,利用发放喜报、打报喜电话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开展颁奖仪式等形式予以表彰。劳动积分、劳动币、劳动奖章、劳动喜报的逐级晋升方式,极大地肯定了学生的劳动成果,鼓舞学生持之以恒,内化于心,不断磨砺劳动品质。

每一项活动,每一次评价都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阳光雨露和养料,建构匠心劳动评价体系,能有效地激励学生把在校获得的劳动技能移植运用于家庭,进而延伸到社会服务之中,不断磨砺劳动品质。

六、 结论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劳动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者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坚持。“工匠精神”要从娃娃抓起,不断在劳动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和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助学生成长、成才和终身发展,为祖国培养出牢靠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2020-07-09)[2022-06-18].

[2]国务院研究室.政府工作报告汇编2016[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6.

[3]郭清.继承传统工艺精华培育现代工匠精神[J].理论与当代,2015(7):41-42.

[4]肖潇.核心素养下我国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现状及教育策略[J].智力,2020(27):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