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政元素嵌入专业课程已成为推动我国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主要教学渠道。基于ADRI模型,以公司治理课程为例,将思政元素有机嵌入教学中,全面塑造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责任观、文化观、科学观。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层面着手,深入剖析在教学环节中进行课程思政的开展方式、评价反馈等方面,为之持续优化改进,形成课程思政的教、学、考、评体系的良性迭代循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水平,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ADRI模型 公司治理 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F061.3;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0-203-03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学校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性和担负的重要使命,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提到“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1]。”为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要求,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以多样方式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与育才的统一,不仅对高校教师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对大学生也是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公司治理课程思政改革的必要性
新时代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对新文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挖掘相关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加深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基本原理以及前沿知识的有机融合,对于提高思想工作效率和思政教学成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教育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他们的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心理情感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3]。顺应新一轮的高校教学改革,思政元素嵌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势在必行。
(一)公司治理课程简介与培养宗旨
公司治理学是在企业改革实践的背景下产生的,由单一课程向多学科交叉领域扩展,涉及管理、经济、法律等学科知识。随着国内公司治理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该课程已纳入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任课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学生能运用课程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公司的治理能力,还需要培养他们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与规范、文化自信等,与高校“既重教书,又重育人”的办学宗旨相吻合。
(二)ADRI模型教学实践的可行性
ADRI模型是促进教学闭环,实现不断循环上升的一种教学质量管理,主要的设计原理是从Approach(制定课程培养目标)到Deployment(施行课程教学过程)再到Results(施行成果评价)最后到Improvement(改善实践方案),形成在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层面进行教学、评估、改善再实施的闭环体系,通过不断地优化和迭代循环促进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三、ADRI模式下课程思政嵌入性教学实践
(一)A(approach)阶段:制定课程培养目标
制定课程培养目标是进行课程思政工作开展的基础,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任课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内容,将课程目标和德育目标充分融合[4]。解决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贴标签”“两张皮”的现象。作为社会主义高校要始终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展开课程思政的建设。以公司治理课程为例,在授课中应注重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四观统一”即道德观、文化观、科学观和责任观,道德观主要体现在德法兼修、经世济民、诚信服务;文化观主要体现在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弘扬传统和革命文化;科学观主要体现创新和探索精神、工匠精神;责任观体现在责任和服务意识、使命与担当。表1为公司治理课程目标增加的思政元素。以“润物无声、盐溶于水”的方式嵌入,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并行。
(二)D(Deployment)阶段:施行课程教学过程
“公司治理”是一门实践性和创新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施行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要协同发力,践行“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5]。首先,任课教师要不断深入挖掘课程内容,找到与之匹配的思政元素并精准嵌入,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二次开发[6];其次,运用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课程思政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来丰富课程的感染力;最后,加强课堂内外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帮助学生探索科学管理,培养他们未来成为德才兼备优秀的管理人员。具体如表2所示,针对“公司治理”课程在各篇章中嵌入课程思政元素和教学方式。
(三)R(Results)阶段:施行成果评价
课程思政评价是检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的关键环节,也是推进和检验思政育人成效的抓手[7]。为此,学生及任课教师成为主要的调查对象。
1.学生反馈评价。以武汉城市学院为例,在课程结束后对本学期授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实际发出问卷122份,收回有效问卷数122份。部分调查结果如下:77.8%的学生对于课程中融入部分思政元素的感受是觉得对实践有启示,课堂变得有趣且有意义,83.3%的学生在小组讨论案例中全程参与,对于思政内容有较全面的认知,89.7%的学生认为课程中嵌入思政内容对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塑造正确的“三观”有着较大的影响。学生们一致认为教学创新改革有必要,课程思政能够帮助他们塑造自身的价值观、科学思维、职业道德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所有学生认同专任教师达到了教书育人的效果。
2.任课教师反馈评价。任课教师作为课程的指导者,需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扩展思政元素的广度、深挖力度。以武汉城市学院为例,在期中和期末两个阶段对公司治理任课教师进行访谈,数据整理统计结果表明所有教师对课程思政都非常重视,近三年都参加过校内外相关课程思政的培训,通过参与课程思政创新教学的相关培训和比赛,架构并更新课程体系,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嵌入到公司治理课程中。其中66.7%的教师还参与过校内外的教学比赛且33.3%的教师获得比赛奖项。10.5%的教师以课程导入中呈现的教学形式融入思政元素,85.2%的教师则以案例材料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呈现,嵌入比重适当,教学实践效果较好。目前大多数教师希望学校在课程思政教学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性工作,如,加大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体系,提供多元化的思政教育载体和平台,与优秀教师进行示范课分享及研讨。
(四)I(Improvement)阶段:改善实践方案
该阶段是对前面三个阶段的总结和分析,依据专业课程培养目标、拟定学习成效以及不同营运范围的准则而进行,在施行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和总结问题,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效果评估结果[8],通过修正、施行、评价、实践形成闭环,不断迭代循环上升,优化教学质量管理,达到课程思政育人的目的。
针对上一轮的测评结果进行分析,形成以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的测评机制,将每一个学年为一个测评周期,教师结合本学年课程测评结果对授课专业、教学方式和内容等做适当调整。学校根据教师反馈加强多元化的思政教育载体和平台,对任课教师提供清晰的量化考评体系,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和实践的积极性。如图1所示,第一个测评周期后改善的若干方案。
1.学校层面。学校应当健全整合资源共享机制,不仅要打造本校的课程思政资源共享平台体系,也要加入跨区域、跨高校间的共享资源在线流转平台,形成高校课程思政教师共同体,让任课教师围绕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素质培养的三维目标,培养更多的教师打造优秀的课程思政示范课。在教师激励和奖惩考评体系中,学校除了对教师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考评外,还需要侧重对教学过程的评估,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标准[9]。如表3所示,学校对任课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的考核标准。从考评模式、考评内容和奖惩方案三个维度施行。
2.教师层面。教师要不断追求创新案例的实践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效果,有效将思政元素渗入案例分析并为学生做好引导,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积极参与课程思政示范课培训和相关技能比赛,以赛促学来加强自身思政教育能力。任课教师在期中访谈时,多数教师意识到深化课程反思总结和拓展能力有助于课程思政实践工作能力的提升,加强了课程思政的建设效果。
3.学生方面。教师应该加大学生角色扮演的参与式实践教学环节,如在学习内部治理章节,让学生通过设定的情景案例,角色模拟“三层一会”明确各自的“权责利”,树立他们科学的管理观和责任观。在考评体系中,加强隐性考核比例,注重视频学习、收集资料、小组讨论等环节,在终结性测试中适量增加专业知识和道德伦理、社会责任等思政要点来结合考核。
四、实施效果总结与展望
以武汉城市学院为例,任课教师经过两学年以ADRI模型对《公司治理》课程进行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发现课程系统知识能力培养与塑造学生“四观统一”呈现出良好的效果,对管理类专业学生实现了全程课程思政,培养了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管理人才。思政教育是推进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是实现我国坚持贯彻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要基础[10]。ADRI模型进行的课程思政管理全过程,可以有效改善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方面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的不足,及时总结和改进,(下转第209页)(上接第204页)同时对其他同类高校课程思政管理工作形成规范化、系统化和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性方案提供参考和实现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17(002).
[2] 王冰心.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专业课课程思政原则探讨与体系构建——以《国际经济学》课程为例[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2,37(01)
[3] 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N].人民日报,2016-12-11(001)
[4] 张金勇,陈晓暾,陈正等.高校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以《弧焊电源及控制》课程为例[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8,36(06)
[5] 许小军.高校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元素探讨[J.江苏高教,2021,241(03)
[6] 王浩宇,任晓耕,吴义民等.“课程思政”视野下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空调冷热源技术》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18,95(23)
[7] 张瑞,覃千钟.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内涵、阻力及化解[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36)
[8] 覃吉春,马代红.基于PDCA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评价运行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9(07)
[9] 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
[10] Tan Y. Study on the Practical Path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in College English[J]. The Educational Review, USA,2023,7(1).
[基金项目:2021年武汉城市学院校级一般教研项目《基于ADRI模式下思政元素融入“公司治理”课程的探索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1CYYBJY003;2023年度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数字经济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与课程思政育人体系耦合路径研究——基于ADRI模型》(项目编号:2023GA077)]
[作者简介:张航程(1985—),女,湖北荆州人,讲师,硕士,从事公司治理、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何舒卉(1986—),女,湖北武汉人,副教授,硕士,从事企业战略管理研究;唐时俊(1980—),男,湖南长沙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创业创新管理研究。]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