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分析

2024-10-25 00:00:00解登峰张莉红
经济师 2024年10期

摘 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是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文章探讨了图书馆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是把握发展机遇、回应时代需要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图书馆 新质生产力 理论逻辑 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F061.3;G25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0-201-02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1]。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2]。高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能够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3],能通过服务教育、科研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也可利用自身优势直接服务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一、研究现状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课题,引起政治、经济、哲学、管理、自动化技术、教育等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与上述领域相比,高校图书馆界对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注度和重视度还有待提高,相关研究成果很少。截至2024年6月30日,通过中国知网仅检索到2篇论文[4-5]。高校图书馆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及方法路径等问题尚未见有关研究成果,基于此,本文从上述两个方面探讨图书馆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使命和任务。

二、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从学理上可以将新质生产力理解为在新发展阶段,新型劳动者利用新型劳动资料等作用于新型劳动对象,依托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构造新的社会分工和协作体系,创造社会新财富的能力[6]。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牢牢抓住人才工作这个关键环节,重视培养高素质劳动者[7]。作为学校文献资源中心和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高校图书馆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服务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

(一)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与新质生产力劳动者高度一致

新型劳动者不同于简单、重复劳动为主的普通技术工人,而是具有创新能力、知识快速迭代能力,且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驾驭现代高端、先进设备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8]。新质生产力劳动者的上述特点正是高校图书馆用户的基本特征,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就是在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图书馆通过文献信息服务、学科服务和情报分析等服务让新质生产力劳动者提高了知识水平、综合能力,也培养了劳动者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与协作能力。

(二)高校图书馆有丰富的新质生产力劳动资料

劳动资料是人们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核心是劳动工具。相对于传统的劳动资料,新质生产力劳动资料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通信等新的科学技术重塑劳动材料,具有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新特性。图书馆既有支持创新的海量文献信息、科学的知识组织体系、高效的信息服务,也有越来越丰富的科学数据、事实数据、软硬件工具、可视化图谱及丰富的学术交流与培训等新型资源,为用户提供了丰富且优质的创新创业工具。

(三)高校图书馆有组织管理新质生产力劳动对象的能力

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改造的对象”,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劳动对象种类剧增、虚实共存,不再限于传统原材料、零部件等有形资产。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新生产技术的发展,使得海量数据和信息可以被有效地收集、处理和利用而成为新型劳动对象,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丰富“原料”[9]。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料、在线数据库与电子文献资料是科学研究的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创新的源泉。智慧图书馆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图书馆收集、管理知识性劳动对象的能力和水平,建设多媒体学术资源、科研数据资源、事实数据资源、应用工具资源等劳动“原料”保障平台,是科学研究、创新创业和高素质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资源。

三、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路径探索

(一)建设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型服务体系

新型服务体系的建设旨在响应创新驱动导向,服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校图书馆做好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要扩大服务范围、进一步开放空间和资源,服务内容和范围应面向多元化的人才培养,适应多样化与灵活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服务方式和主体上建设多方参与的新型服务体系,充分调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会资源等力量,广泛参与图书馆发展与服务。健全图书馆服务满意调查评估制度和激励制度,以加快推进资源共享、服务科研成果转化、助力理论与实践、学术与产业的无缝对接,精准地满足服务需要。

(二)建设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型基础设施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图书馆现有的资源和设施与高质量服务科技创新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巩固完善现有基础设施基础上,图书馆应围绕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新型劳动对象的新要求、新特征,大力推进新型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丰富文献信息资源,收集整理科研数据,建设支持创新的实践和体验平台,提高服务的精度和匹配度。通过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电子信息、大数据等尖端技术产业研究、转化的全面支持。通过打造开放共享的数字化平台,汇聚科研成果和数据,发挥图书馆优势加强数据资源的收集、管理、揭示和推广,释放数据这一新型核心生产要素的价值潜力,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

(三)构建多元参与的图书馆新型管理模式

高质量数据资源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资产和创新驱动力,任何单一主体、单一模式的数据资源组织均难以有效组织管理不同主体、不同类型的海量数据资源,因而需要以分布式方式促进不同类型数据主体关系的相互协调,形成公私合作型数据共享交换机制,从而实现上下游数据衔接和利益协同[10]。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揭示与服务机构,在信息安全约束下,需要通过系统的制度设计保护数据安全、激发数据潜力、服务新质生产力。图书馆一方是难以实现上述目标,通过构建去中心化的新型管理模式,与学校职能部门、社会机构、市场主体共建协同服务管理平台,能有效整合与优化平台内外的资源,实现各参与主体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发展目标,服务好发展新质生产力。

四、提高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力的建议

(一)提高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适应性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图书馆服务对象、服务资源、服务形式和社会需求都有新变化。图书馆应通过适应性组织学习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图书馆要深入分析可用资源,在现有服务基础上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价值。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要充分利用新技术研究新形势、识别、挖掘、整合各类知识资源,培育进行技术预测、产业规划、科研动态、产业竞争力分析和提供个性化咨询的服务能力。

(二)重视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科学性

形成新质生产力是一项长期任务,事物发展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需要循序渐进,不可能一蹴而就。高校图书馆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是一项长期任务,还面临一些新挑战,要有前瞻性思考,做好全局性规划,整体性推进内涵式发展。高校图书馆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全面地掌握本馆实际、服务对象需求和优势、短板,做Iu/sv0MPQnPK5hpgK3VNoo59YXN2INZADh0idYFrO6A=出科学合理的决策。结合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需,科学合理配置可用资源,优化服务流程、夯实服务基础,在服务中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容应对时代新需求。

(三)增强馆内外资源与服务协同性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深化各领域多学科深度融合,完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合作机制;拓展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高校图书馆要想满足上述领域服务需求,只能走国内外资源与服务协同发展,建立多主体间协作机制,有助于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兼顾各方利益。高校图书馆应与信息生产、组织、服务、利用领域的不同主体开展长时间、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互相促进和补充,取得协同效应,形成产学研用协同服务平台,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

图书馆需要全面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瞄准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时代需求,提高新型服务的适应性、科学性、协同性,健全新型服务相关制度,践行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使命担当。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强调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N].人民日报,2023-09-10(01)

[2]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EB/OL].(2024-02-01)[2024-05-13].https://www.gov.cn/yaowen/lie

biao/202402/content_6929446.htm.

[3]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通知[EB/OL].(2016-01-04)[2024-05-13].http://www.moe.gov.cn/srcsite/

A08/moe_736/s3886/201601/t20160120_228487.html.

[4] 张晓林.Library Inside:AI赋能图书馆新质生产力的一种基础模型[J/OL].中国图书馆学报:1-15[2024-05-1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746.G2.20240428.1513.002.html.

[5] 杨新涯.智慧化是大学图书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4(01):24-27.

[6] 新质生产力如何上“新”[N].中国财经报,2024-04-16.

[7] 胡安徽.培养高素质劳动者 厚植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基础[EB/OL].(2024-04-25)[2024-05-13].http://theory.peo

ple.com.cn/n1/2024/0415/c148980-40216208.html?ivk_sa=1024320u.

[8] 姜朝晖,金紫薇.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重庆高教研究,2024,12(01):108-117.

[9] 黄群慧,盛方富.新质生产力系统:要素特质、结构承载与功能取向[J].改革,2024(02):15-24.

[10] 夏义堃.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数据资源建设的深层逻辑和实现路径[J].农业图书情报学报,2024(01):1-9

(责编:吕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