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高校科研事业的不断发展,科研财务助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专业化的科研财务助理队伍可以更好地为科研提供支持和保障,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优化资源配置。文章以H高校为例,对高校科研财务助理队伍专业化建设进行研究,结合H高校科研财务助理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专业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完善的选拔机制、加强专业培训与教育、完善考核与评价机制、加强团队建设与合作是提高高校科研财务助理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管理 科研财务助理 专业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0-196-03
一、引言
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效能。要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科学管理,全力做好服务保障。作为落实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主力军,高校需要持续深化科技管理改革,构建与科技创新相匹配的专业化服务队伍。高校科研财务助理队伍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涉及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财务管理。提高科研财务助理队伍专业化水平,对于提高高校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和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也能进一步推动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科研财务助理队伍已基本建成,但是专业化程度还难以满足国家科研事业发展的需要。本文以H高校为例,调研当前科研财务助理队伍的建设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科研财务助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高校培养符合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管理需求的专业化科研财务助理队伍提供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校科研事业发展和财务管理向财务治理转变。
二、高校科研财务助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国家科研经费管理的改革要求
近年来,为落实科研“放管服”改革要求,国家颁发了一系列制度文件和改革举措,其中,建立健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是解放“人才”、释放“人力”的重要改革方向。2021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21〕32号文),要求项目承担单位全面落实科研财务助理制度,将科研人员从繁琐的财务报销中释放出来。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要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随着国家对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视和改革的深入,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越来越高,高校科研财务助理队伍作为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一环,其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科研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为了适应这一改革要求,高校科研财务助理队伍必须具备更加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相关政策,确保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其次,国家科研经费管理的改革要求提高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和绩效评价的客观性,这需要高校科研财务助理队伍提供更加精准和全面的财务数据和报告,以供决策者和评估机构使用。通过专业化建设,科研财务助理队伍可以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降低科研经费使用的风险,保障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高校科研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支持科研事业发展,国家对科研投入稳步增加,高校的科研经费也在逐年增长。高校科研经费规模快速增长,经费来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为科学家和工程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随着科研项目的深入和复杂化,对财务管理的专业要求必然越来越高。
专业化的科研财务助理队伍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加专业和高效的服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科研人员专注于科研工作,从而提高整体的科研效率。高校科研财务助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对于满足高校科研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通过不断加强科研财务助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高校才能更好地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保障和推动科研事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三、高校科研财务助理队伍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一)H高校科研财务助理队伍基本情况统计
经调查统计,目前,H高校科研财务助理共482人。性别分布上,男士44人,占比9.13%;女士438人,占比90.87%。年龄分布上,40岁(含)以下308人,占比63.90%。学历分布上,本科及以上学历379人,占比78.63%,其中,拥有管理学专业背景人员178人,占比36.9%,拥有财会专业背景及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比例更低。工作年限上,工作5年(含)及以下217人,占比45.02%,工作10年以上86人,占比17.84%。聘用方式上,课题组聘用320人,占比66.39%;院系聘用90人,占比18.67%。课题组和院系均以劳务派遣方式聘用,占比85.06%;在编人员兼职72人,占比14.94%。调查结果显示,当前,H高校科研财务助理队伍年龄和学历水平相对理想,但专业素质有待提升,财会专业背景人员比例相对较低,工作10年以上财务助理不到两成,大多科研财务助理为课题组主导聘用,一般没有事业编制。
(二)H高校科研财务助理队伍建设现状
2014年,H高校启用网上财务办公平台,推行院系科研财务助理试点工作。2016年,H高校印发《科研财务助理岗位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科研财务助理岗位聘用条件、岗位职责、薪酬待遇、管理模式等,进一步完善科研财务助理队伍建设长效机制。H高校每年组织全校科研财务助理专项培训,及时传达中央文件精神,宣传解读学校财经政策,演示系统实操流程,持续加强科研财务助理队伍建设,提高科研财务助理的业务素质和实操水平。
进入“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全面铺开,H高校科研经费总量持续高涨,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科研财务队伍是适应学校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必然需要。H高校高度重视科研财务助理队伍建设,逐步探索建立科研财务助理学习培训考核长效机制。2022年,H高校财务部门牵头成立财经政策宣讲团,成立财务助理工作室,加强科研财务助理沟通交流和经验总结共享;开展科研财务助理表彰工作,完善科研财务助理工作评价体系。
2023年,H高校全面落实科研财务助理资质管理,实行持证上岗,财务部门组织全校各院(系)科研财务助理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进一步推进科研财务助理队伍专业化建设,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财务服务,推进学校财务管理向财务治理转变。
(三)H高校科研财务助理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在岗人员专业素养与岗位职责匹配度不高。目前,H高校科研财务助理队伍中存在部分在岗人员专业素养与岗位职责匹配度不高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科研财务助理的专业背景与岗位要求不符。由于缺乏专业的财会背景,他们难以胜任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导致经费核算和管理不够准确;(2)部分科研财务助理缺乏必要的财务知识和技能。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无法熟练运用财务软件和办公软件,导致工作效率低下;(3)部分科研财务助理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相关政策了解不够深入,无法准确理解和执行相关规定,这可能导致科研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和透明度不足。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原因分析,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选拔机制不够完善。目前,H高校科研财务助理的选拔缺乏对专业背景和技能的4SGCV4M/fSrfjXEKA5Kwrw==考核,导致部分专业不符的应聘者入选;(2)培训机制不够健全。H高校培训内容不够系统、培训方式相对单一,且缺乏持续性的学习机制,导致科研财务助理的专业能力提升不足;(3)考核评价机制不够科学。H高校对科研财务助理的考核评价缺乏对工作质量、专业能力的考核评价,导致部分科研财务助理缺乏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动力与主动性。
2.薪酬待遇不佳,人员不稳定。目前,H高校科研财务助理的薪酬待遇普遍偏低,同时,薪酬体系缺乏激励性,缺乏绩效考核与激励,导致科研财务助理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足。另外,一些高校对于科研财务助理的职业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晋升机会较少,这也影响了科研财务助理的职业满意度和稳定性。
由于薪酬待遇不佳、职业发展受限等原因,H高校科研财务助理队伍的人员流动性较大。优秀的科研财务助理可能会选择离开岗位,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而留任的财务助理中,部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可能不佳,导致工作效率相对较低、工作质量难以保证。人员的不稳定对科研管理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3.缺乏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目前,H高校对科研财务助理的职责和贡献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和方法,难以对其工作进行科学评估,也无法准确衡量其重要性。缺乏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可能导致科研财务助理的岗位重要性难以凸显。当工作成果无法被有效评估时,科研财务助理的贡献就可能被低估或忽视,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还可能导致人才流失;其次,缺乏有效的考评机制也可能导致科研财务助理在工作中出现迷茫和困惑,因为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他们可能不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和重点,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加强高校科研财务助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选拔机制
高校科研财务助理作为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效果。为了提高科研财务助理的专业化水平,首先完善选拔机制,确保选聘的科研财务助理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为高校科研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1.明确选拔标准。在招聘科研财务助理时,除了考虑基本的学历、工作经验等条件,还应特别注重应聘者的财务专业背景、实际操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对于有相关从业资格证或经验丰富的应聘者应优先考虑。
2.建立选拔流程。设计有针对性的笔试和面试,通过笔试测试应聘者的财务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面试了解应聘者的沟通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职业素养。对应聘者的资料进行仔细核查,确保其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此外,可以通过背景调查等方式了解应聘者的实际工作表现和职业道德情况。
3.定期评估与反馈。在选拔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选拔过程中的不足,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选拔机制。同时,对于已经聘用的财务助理,应定期收集反馈意见,了解其在工作中的表现和发展潜力,为后续的选拔工作提供参考。
(二)健全培训机制
培训是提高科研财务助理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应结合科研财务助理岗位设置情况以及科研、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建立科研财务助理常态化培训机制,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化、内容系统全面的岗位培训,不断提升科研财务助理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1.制定培训计划。根据科研财务助理的实际需求和工作需要,制定系统性的培训计划,充分发挥财经政策宣讲团的作用,做好科研财务助理岗前培训、最新政策制度培训、专项技能提升培训等。为科研财务助理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如参加相关课程、研讨会或认证考试,鼓励他们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2.创新培训方式。采用线上学习、线下实践、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激发科研财务助理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训内容应涵盖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财务管理制度、财务软件操作、税务知识等多个方面,确保科研财务助理得到全面、系统的学习培训。
3.注重培训交流反馈。在培训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财务助理工作室定期分享工作经验和业务知识,建立内部知识共享平台,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进步。通过收集科研财务助理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和方式,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三)优化考核评价机制
优化考核评价机制是加强高校科研财务助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科研财务助理的工作进行科学、公正的考核评价,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和专业水平。
1.制定考核标准。制定具体的考核指标,如信用分、工作量、工作质量、专业能力、团队协作等,确保考核有明确的依据。设立定期考核制度,如季度考核、年度考核等,以便及时了解科研财务助理的工作表现。
2.注重考核质量。注重工作质量的评价,如科研财务助理在经费管理中的规范性、准确性及创新能力。根据考核实际运行情况和科研财务助理的反馈,持续优化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其科学性和公正性。
3.考核结果反馈运用。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科研财务助理,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如优秀员工奖、晋升机会等,激励科研财务助理追求更好的工作表现。将考核结果与财务信用承诺体系相结合,调整相应科研财务助理的财务信用分,实行差异化财务监管措施。
(四)加强团队文化建设
团队文化建设是提高高校科研财务助理队伍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团队凝聚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可以更好地发挥整个队伍的效能。
1.强化团队意识。设定明确的团队目标,使每个科研财务助理都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和团队的整体目标。通过开展团队活动、加强沟通交流,培养科研财务助理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2.提升团队协作能力。通过举办团队活动、团建活动等,提高科研财务助理之间的协作能力和默契程度,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归属感,提高科研财务助理的工作满意度。建立定期的分享会或交流会,鼓励科研财务助理分享工作经验、交流业务知识,共同提升专业水平。
3.完善团队发展机制。建立科研财务助理导师制度,提供业务指导和实践经验传授,加速其融入团队和提高业务能力。为科研财务助理提供清晰的晋升通道和职业发展规划,激励他们为团队的共同目标努力奋斗。
五、结语
随着高校科研项目的不断增加,涉及的经费总量和复杂度也在提升。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项目和经费,高校需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科研财务助理队伍。这支队伍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专业的财务咨询和服务,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进行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使用,提高项目的效益和成果转化率。高校科研财务助理队伍是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化水平直接影响到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效果。H高校在科研财务助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以H高校为例,调研学校当前科研财务助理队伍的建设现状,发现主要存在在岗人员专业素养与岗位职责匹配度不高,薪酬待遇不佳、人员不稳定,缺乏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等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本文提出建立完善的选拔机制、加强专业培训与教育、完善考核与评价机制、加强团队建设与合作等对策,可以有效提高科研财务助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为高校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乔会娟.放管服改革背景下优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19(22):8-9.
[2] 乔久华.会计师事务所创新科研财务助理服务高校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9(04):105-107.
[3] 吴岩.科研财务助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和职业优化分析[J].财务管理研究,2022(12):110-113.
[4] 郑晓华.科研财务助理队伍建设的难点与对策[J].会计师,2021(11):86-88.
[5] 张思琦.全面落实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的现状及建议——以H大学为例[J].财会学习,2022(29):161-163.
[6] 马楠楠.国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对我国高校的启示[D].河北科技大学,2017.
[7] 李田霞.日美科研经费管理经验对我国创新科研管理的启示[J].财务与会计,2019(05):2-73.
[8] 陈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浅析高校财务助理制度[J].中国总会计师,2018(08):36-138.
[9] 褚珊.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的研究——基于江苏省24所高校科研财务助理制度执行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9(10):108-111.
[10] 闫磊.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模式构建[J].财务与会计,2023(05):76.
[11] 王阿乐.高校科研财务助理队伍建设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21(Z1):25-28.
[基金项目:2022年自主创新基金《高校科研财务助理队伍能力提升与绩效评价》(2022XZJJ003)]
[作者简介:姜璐,华中科技大学财务处副处长,高级会计师;欧阳珊,华中科技大学财务处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易元祥,华中科技大学工会主席;韩金蓉,华中科技大学财务处副科长;何晋洁,华中科技大学财务处科长。]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