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第一动力

2024-10-25 00:00:00吴一敏
经济师 2024年10期

摘 要:文章从坚持党的领导、体系设计,聚焦实践、需求主导,耦合融合、协同配合,创新驱动、创新引领等四个方面探讨推动院校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向实践转型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意在从保持正确方向、遵循转型规律、强化协调配合和激发创新创造等方面提高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政治理论 课程教学 转型

中图分类号:F061.3;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0-165-02

推动院校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向实践转型,是指在军队院校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活动中,着眼实践背景,贯彻实践要求,根据实践目标设置培训内容,创设模拟环境,并根据实践要求实施教学评估,推动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从理念、目标、内容、手段、环境到课程体系、建设标准、管理模式、教学评估、培训效果等方面向实践转型发展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向实践转型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保持正确方向、遵循转型规律、强化协调配合和激发创新创造四个方面。

一、坚持党的领导、体系设计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党的领导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政治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我们的全部事业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都根植于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

推动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向实践转型,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既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政治原则在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坚决贯彻,也是保证军队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发挥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立德树人”目标的根本保证,更是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向实践转型,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必然要求。推动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向实践转型,既是一个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大理论课题,也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不论是课程性质、培训内容,抑或是教学训练的背景环境、实践目标指向,每一项内容都涉及重大的理论原则和极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这就要求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保证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向实践转型的正确政治方向。同时,在推动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向实践转型的过程中,会涉及各方向、各学科、各部门的具体协调问题,同样需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这就要求在推动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向实践转型过程中,必须强化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用,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议决的一切有关教学的重要问题,都必须纳入党委的统一领导之下,确保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推动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向实践转型,必须坚持体系设计。良好的体系结构意味着普适、高效和稳定。只有在稳定的环境下,人们才能干成事情,社会才能发展。体系设计是指从整体、全局高度对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活动进行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和协调安排,使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处于相对稳定的体系结构中,以协调应对处理上级赋予的各项教学安排以及满足学生多层次、多类别的学习需求。同时,强调体系设计,主要目标是通过构建一个完整闭合的结构体系,使体系中各个单元互相协调、配合、融合,更好发挥体系制胜的作用。推动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向实践转型坚持体系设计,就是要强化顶层设计和高端筹划,把与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向实践转型有关的一切人员、单位、部门等因素进行全盘考虑,为消除各种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提供保证。

推动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向实践转型坚持党的领导、体系设计,就是坚持在推动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向实践转型过程中,一切工作、一切人员、一切组织都要纳入党委(支部)的统一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挥党委(支部)的集中统一领导作用,确保推动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向实践转型的正确政治方向;同时,根据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向实践转型的实际,坚持前瞻规划、全面统筹、体系设计、一体推进、资源共享,确保推动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向实践转型科学有序地规范发展。

二、坚持聚焦实践、需求主导

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向实践转型作为一个重大现实课题,坚持聚焦实践、需求主导,是军事院校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必然要求。

实践出真知,实践出能力。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只有聚焦实践,才能贴近实际,贴近时代,才能真正发挥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水平,才能有效提升对战斗力的贡献率。聚焦实践、服务战斗力建设是政治工作发挥服务保证作用,巩固提高战斗力的内在要求,政治工作必须把战斗力标准在军队建设各个领域、各项工作中立起来落下去,发挥战斗力的“功放器”作用。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作为我军院校政治工作的一部分,必然要求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各项工作坚持和贯彻战斗力标准,聚焦实践,以提高课程教学的实际效益。

坚持需求主导是推动实现院校教学与实践需求有效衔接的实际需要。从实践需求和军事训练的角度看,实践需求具有强大的牵引功能,决定着军事训练为什么练、练什么、怎么练、练到什么程度。在军事训练领域,坚持实践需求牵引就是最大的联系实际,脱离未来战争实际的军事训练不仅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是浪费的、有害的、打败仗的训练。从院校教学和人才培养看,院校教学同实践需求对接越精准,课堂教学同战场实际衔接越紧密,培养的人才就会越对路子。推动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向实践转型,正是借用实践的方法模式,从实践需要出发设计课程体系,从实际需要出发设置教学课题,尽可能以实践需要牵引课堂教学,谋划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最终达到把需求牵引规划、规划主导资源配置作为一个基本原则,牵引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各项工作向实践聚焦,确保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向实践转型的实际效果。

三、坚持耦合融合、协同配合

耦合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的体系或运动形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恩格斯就曾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告诉我们,任何事物之所以形成发生发展的过程,与该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耦合作用是分不开的。融合是“物理意义上所指熔成或熔化那样融成一体。心理意义上指不同个体或不同群体在一定的碰撞或接触之后,认知、情感或态度倾向融为一体。”坚持耦合融合实际上是一个系统论的问题,既要求把握全部重点工作又注重胸怀全局大势,既要求紧密协同又注重密切配合,以实现系统和整体的最佳目标。推动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向实践转型坚持耦合融合、协同配合的原则,强调的正是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正确处理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向实践转型过程中涉及各要素、各环节、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问题。

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决定》,提出构建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向实践转型作为军队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院校教育的鲜明特色,又兼顾部队训练实践的具体做法,同时,还需要军事职业教育的有力支撑。可以说,推动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向实践转型,对推动构建“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具有探索的性质和实践的品质。这要求在推进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向实践转型过程中,必须坚持协同配合、耦合融合,也只有坚持耦合融合、协调配合,才能发挥最大效益,争取最优结果。

四、坚持创新驱动、创新引领

创新能力是一支军队的核心竞争力。军事力量较量说到底是创新能力的较量。军队战斗力的落差实质是创新能力的落差。只有大力推动改革创新,一支军队才能保持勃勃生机与活力,创新能力也由此成为军队各项能力的第一能力。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要把创新摆在我军建设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靠改革创新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新跨越,是决定我军前途命运的一个关键,必须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军队层面看,创新驱动是军队建设发展的重要引擎,军队建设涉及的军事训练、军事管理、军事保障等各领域,军队体制涉及的从指挥机构到下属各个层级,都有不同性质和内涵的创新需求和创新空间,要求强化创新驱动、创新引领,以推动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实现更好的发展。推进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向实践转型,作为军队院校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强化“创新是第一动力”的观念。对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来讲,只有把创新作为课程建设改革和发展的第一动力,才能抓住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向实践转型的“牛鼻子”,才能以重点突破带动和推进全面创新,更好地服务教学。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人民出版社,2012.

[2]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人民观点)[N].人民日报,2022-03-24(5).

[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3月13日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

[4] 张博.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21-10-18.

[5]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法规室主任马森述.深刻认识监察法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N].徐州日报,2018-05-15.

[6] 袁艺,郭永宏,白光炜.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如何融合发展[N].解放军报,2019-09-12.

[7] 姜铁军,车兴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改革强军之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思想[J].中国军事科学,2016-02-20.

[8] 吕德胜.详解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十六个问题[N].解放军报,2015-11-28.

[本文为原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2021年思政专项重点课题《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向实践转型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