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承载着落实高等教育任务、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重任。但是对高校教师教学绩效的评价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何监测、如何控制以便更好地提升教学绩效是当务之急。文章首先讨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下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特征,即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指标三维化和评估结果使用重在发展等,进而构造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的价值标准,最后提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内容设计。
关键词:高校教师 教学 绩效评价 平衡计分卡 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中图分类号:F061.3;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0-161-03
一、引言
在很短的时间内,我国的高等教育先后跨过大众化(2002年毛入学率15%)和普及化(2019年毛入学率51%)阶段[1]。在当下,由于高校自身规模巨增,对内需要加强内涵建设;各种环境变化也带来诸多的挑战,对外则需要强调适应。一些矛盾已经显现,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与“用工荒”同在,等等。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能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能否继续担当起培养人才、贡献社会的重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承载着落实高等教育任务、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重任。因此本文将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作为研究课题,希望能为评价高校教师教学绩效体系的改进提供一些参考。
二、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下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特征
前面提及的大学生“就业难”与“用工荒”的矛盾,本质上是高等教育与实际需求脱节,理论知识无法解决实际问题。产学研协同创新,使企业、高校、研究所三方高效结合,通过知识的传递、资源共享等有效方法达到各自利益最大化。对于高校来说,通过与企业、研究所协同创新,可以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情况,发挥自身的知识优势,将研究方向与实际需求结合,增强高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培养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提高了高校声誉[2]。
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开创了教育与实践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的新局面,高等教育质量观也随之从“符合规定”的知识教育阶段、“符合需求”的多样化适应阶段,向“符合创新”阶段转变,这些变化对高校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对高校教学活动的影响
1.发展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师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把理论知识、实际经验和前沿知识系统内化,形成强大有效的知识储备;而且在科研经历中形成了明确的科研思路、科研方法等,因而科研能力会得到发展。
2.拓宽和更新了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企业的对接可以使本科阶段的学生就对科研产生兴趣,可以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可阶段性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及资深从业人员授课,企业为学生提供专业实习实训场所等[3]。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给学生未来的就业奠定基础。
(二)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下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的特征
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是关于教师教学wf1JR7oJhLbvUowmrz2ukClB5Yp1E6oUgmS9RA6miLc=和学生学习双方面各自的态度、能力和效果的综合判断,包括教学过程、教学结果等[4]。目前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活动,有以下一些问题。(1)评价主体单一,以学生或督导团为主,评价缺乏全面客观性;(2)评价指标滞后,如重知识轻能力,不能适应时下环境对高等教育的需求;(3)评价结果使用不当,没有发挥出评价的真正作用等。
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兴起,给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活动指出了新的方向。
1.评价主体多元化。第一,学生评价。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对象,学生评价具体又真实。但是由于学生对教学规律、教学计划不了解,并且一定程度上也容易受到师生关系、成绩高低、兴趣等影响。要克服以上因素的干扰,才能保证其信度[5]。第二,同学科教师评价。同学科教师评价更加客观和专业。同学科教师懂专业,熟悉教学和教育的规律。但其所需的资源成本巨大、效率较低,很难作为主要手段来进行教学评价[5]。第三,督导团评价。督导团通过听课、与同学座谈等途径多方面获取信息,能掌握教师整体的水平和动态。但督导团对具体教师可能了解有限,评价中可能会出现凭感觉、凭印象打分的情况。因此,督导团评价时,应特别明确评价项目的标准,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公正。
2.评价指标三维化。传统教学论强调的是思维和逻辑的重要性,主张三个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而现代教学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活动中心和从做中学到,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本能的发挥和知识的自我探索。在此背景下,教学目标应当从传统的考核学生知识获取量转变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余文森认为,“三维目标”是学会、会学、乐学的统一[7]。终点是“学会”,起点是“会学”,“乐学”贯穿其中,助力前两个目标。比如通过学习,克服困难取得一定成绩,继而就会产生对课程的热爱感和成就感,就会更有动力来继续学习了。
评价指标起着揭示绩效及引导绩效的作用。评价指标要能反映出教学观念、教学目标等。第一,反映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指标。可以通过通常的考试等得到。第二,反映学生熟知过程与方法的指标。在教学中融入科研,使学生把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生产管理联系起来,把实际问题带到科研中进行研究,并寻找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实际、在具体实践中得到锻炼,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可以通过完成报告或完成某项具体任务来考核。第三,反映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指标。
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学生会在技能、心理、认知、自我成长等方面获得锻炼[8]。合理的科研目标,可以激发出学生的成就动机;攻克难关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出合作意识、探索精神、扎实作风和坚韧品质。在评价时,这一项可以用“学习态度和表现”来综合概括。
3.评价结果重在发展。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结果的使用,有两种常见错误:要么虚设,与教师晋升、奖惩和资源配置相关不强;要么只看重奖罚,忽视改进。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结果的使用,可以借鉴发展性评价理论。
20世纪80年代,英国学者提出了发展性评价理论,主张评价的目的不是甄别与选拔,而是在于促进被评价者未来的不断发展。在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中,发展性意味着应当看到高校教师在教学和科学实践中,其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未来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于是发展性教师评价标准与以往的奖罚性评价有以下不同:发展性评价立足现在、兼顾过去、面向未来;强调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提倡从低层次目标到高层次目标螺旋上升的评价目标;注重发展教师个体的理念;主张多渠道交流,将学生、督导团、同学科教师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有机结合起来[9][10]。发展性理论更适合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下对高校教师的评价,更具包容性和鼓励性,从而提高教师的风险承受能力,在技术研发、市场开发等活动和教学改革中沉着应对各种挑战。
三、构造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的价值标准
(一)有效教学标准
有效教学标准第一个含义指的是课堂教育的投入(时间、精力或资源)和产出的最优化,代表着“效率”。例如“培养一名学生所需要投入应该是多少?实际是多少?”,“效率”是衡量资源的使用效率及服务质量高低的重要尺度,如果没有效率,就无法保证高效的绩效。第二个含义指的是通过教学行为帮助学生达到既定的目标,代表着“质量”。例如“全面发展的学生应该是什么样?”,“质量”是教学服务存在的目的,如果没有质量,无法保证教学活动的意义。
(二)以人为本标准
教育活动离不开人,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科的特点,也要考虑人的发展和心理。在绩效评价时,不仅看到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考虑到推进教师进步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三)公众满意度标准
公众满意度标准追求的是满足社会公众对高校教学的广泛需求。这里的公众包括了用人单位、学生和家长等。
(四)学习和创新标准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下,高校根据外界环境、政策等建立自己的战略目标。校级目标向下逐级分解为部门和二级学院的分目标、教师的个人目标,据此对二级学院和教师个人绩效进行管理和考核[11]。为适应环境应对挑战、保证目标的实现,学习和创新是必经之路。
四、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
本文将平衡计分卡引入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中,有如下优势:
(一)评价内容更加完整合理
本文中平衡计分卡具有这样的四个基本维度:产出、公众满意度、过程和学习与创新维度,包含了课堂教学中互为关联的四种主要活动。“产出”中“学生成长”是课堂教学最终的追求和目标;而要促进“学生成长”,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学习规律,提高“学生满意度”;要达成“学生成长”和“学生满意度”,就必须确保课前、课中及课后即“过程”的有效化;而实现“过程”的有效化的基础是高校及教师共同的“学习与创新”。
(二)评价主体更加丰富全面
平衡计分卡涉及的评价主体有学生、同学科教师以及督导团等,还有授课教师本人。如“过程”维度中的“课后”,是需要授课教师亲自总结反思。这样有利于教师总结经验,也有利于评价更加全面和评价结果的沟通使用。
(三)评价结果回归于提升绩效
平衡计分卡也表达了绩效评估最后的回归。“公众满意度”维度由同学科教师、督导团和学生打分,之后并不是简单地把评价结果作为奖罚的依据,而是要让被评价的教师从评价中认识到自己真实的水平和发现努力方向。“过程”维度中的“课后”也是授课教师自己的总结和反思。“学习和创新”维度中的“培养”“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参与情况”都是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继而提升课堂教学绩效的针对性措施。
五、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内容设计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三级指标体系如下:
(一)产出维度(遵循有效教学标准)
在本文中,产出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所带来的改善。
1.学生成长。能力及素质提升;学习态度及表现;综合考试、大型作业、论文或其他学业成果评价;学生校外竞赛、获奖或其他成就等。
2.教师教学进步。各方评价综合分析;近3年排名变化等。
3.成果贡献。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讲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教学成果科研化的项目等。
(二)公众满意度维度(遵循公众满意度标准)
在本文中,公众的满意度指相关利益者(学生、督导团、同学科教师等)对教师课堂授课活动的满意程度。
1.学生满意度。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成长等。
2.同学科教师满意度。教学研究(科研成果应用);教学能力(教学基本功、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师生关系等。
3.督导团满意度。教学态度;教学方法;讲授能力;教学内容;授课效果;课程建设等。
(三)过程维度(遵循有效教学标准)
在本文中,过程反映的是课堂教学中教和学的效率、效果。
1.课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效果检验等。
2.课中。明确任务(内容安排、激发动机策略);环境控制(学习氛围、教学步骤和课堂管理);师生互动等。
3.课后。课后总结,如教学文件选辑。即教师自己编辑相关教学文件,对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和提高。内容包括更新教学手段、将科研成果引入、改善教学环境、改进讲授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等[12]。
(四)学习和创新维度(遵循学习和创新标准)
在本文中,学习和创新是将先进的思想转化为教学中新的服务、流程、工具、制度及人员互动的过程。
1.培养。专业方向与特色;学习基地建设;教师培训计划等。
2.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参与。参与情况(如项目数、级别、承担金额等、岗位、投入时间)等。
参考文献:
[1] 张应强.超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背景、现实挑战和道路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22(08):1-28.
[2] 冯时.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8.
[3] 肖妮.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思考(下转第166页)(上接第162页)[J].经济研究导刊,2022(36)141-143
[4] 孙亚伦.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22.
[5] 郭鸣飞.基于成绩增值的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D].浙江科技大学,2022.
[6] 段红丽.“三维目标”:内涵、争论焦点及教学转换——基于文献综述的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17(08):38-39.
[7] 余文森.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2016(1):25.
[8] 李黎炜等.增强适应性视角下教育质量评估指标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23(06):56-60
[9] 黄姜燕.美国精英文理学院教师教学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2.
[10] 孔羽.基于发展性评价的教师本科教学评价体系研究[D].同济大学,2007.
[11] 徐东妮.基于平衡记分卡的BC学院教师绩效考核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1.
[12] 毕家驹.评述外国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准则评述外国高等学校内部教育质量保证的组织体系.毕家驹教授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文集
(作者简介:李平,女,副教授。)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