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技术进步路径的选择

2024-10-25 00:00:00张挈李燕琼
经济师 2024年10期

摘 要:世界各国在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其技术进步的路径。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应选择农业生物技术与机械技术同时并举的路径。农业生物技术与机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文章从农业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方向与重点;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建立健全农业生物技术和机械技术推广体系,增强其农业技术供给能力;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研究与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生物技术和机械技术等方面探究了促进农业技术进步之路径。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 技术进步 路径 选择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0-148-03

一、引言

在一定时期内,任何国家、地区农业技术进步的路径都是根据本国的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资源禀赋来选择的。例如,20世纪40年代以前,美国为了解决本国农业劳动力不足的矛盾,在建设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业技术进步的路径选择的是以机械技术为主,生物技术为辅,待机械技术实现现代化后,立即推广利用生物育种技术、生物肥料技术、生物兽药及疫苗技术、生物饲料技术、生物农药技术等,实行机械技术与生物技术同时并举。日本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所进行的技术进步路径的选择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61年以前,解决国内粮食不足矛盾的措施是提高土地生产率,其技术进步路径选择是以生物技术为主、机械技术为辅。第二阶段是1961年以后,由于日本粮食不足的矛盾基本解决,于是将技术进步的路径转向以机械技术为主,实行生物技术和机械技术并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在2035年前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依托,也是农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工作时指出,要加快培育科技创新的新质生产力,必须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农业现代化以科学化为核心,在建设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如何选择农业技术进步的路径,让农业科技进一步赋能农业现代化,是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课题。本文认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既要借鉴国外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又要依据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的国情,选择农业生物技术与机械技术同时并举的路径,不照搬照抄国外的模式。

二、农业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依据

目前,世界上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选择其技术进步的路径主要依据以下三个方面。

(一)国内人口及土地资源的多少

对于国内人口多、土地资源少,也就是人多地少的国家和地区来说,农业生产的第一矛盾是农产品不能满足国民经济的需要,所以,这类国家选择技术进步的路径首先是生物技术现代化。通过生物技术的推广运用,很快提高土地生产率,满足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要。相反,对于人少地多的国家和地区来说,劳动力不足是农业生产的首要矛盾,因此,这类国家选择技术进步的路径首先是农业机械技术,走以机械技术为主的道路,当农业机械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矛盾后,就把技术路径转移到生物技术上来,提高土地产出率。当前我国农业资源存量的特点是人口众多,耕地稀缺,因城镇化建设而劳动力大量转移,因此,农业技术进步路径的选择必须考虑既要提高土地生产率,满足农产品的需求供给,又要考虑农村劳动力资源紧缺的问题,其技术进步路径的选择应该是实行农业生物技术与机械技术同时并举。

(二)农业资源要素的相对价格体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的生产投入越来越离不开市场,农户在理性状态下,其生产行为的基本取向是选择生产费用较低的技术配置要素。选择生产成本较低的农业技术,是指农民在面对要素价格变化时,将相对昂贵的生产要素置换成相对便宜的要素进行生产,农民的技术选择行为具有相对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相对价格体系可以表达出农业的哪些资源丰富,哪些资源稀缺。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特别是规模经营的农户会选择机械化的生产技术来节省劳动力,因为我国农业劳动力目前比较紧缺;另外,我国土地资源也十分稀缺,土地租金成本较高,农民会选择提高单位产出、节约土地使用的生物技术替代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农业产出,同时还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

(三)农业生物技术与机械技术的双重效应

农业技术进步从结构上看,分为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业机械技术两大类,两类技术同时并举可以发挥其双重效应。农业生物技术包括育种技术、种养技术、施肥灌溉技术、植保防疫技术,以及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诸多先进的工程技术和新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推广应用,不仅可以使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而且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农业机械技术的物质形态是农业机械设备,包括土地耕作机械(包括犁、耙、拖拉机)、种植机械(包括种植机、播种机、喷洒机等)、收获机械和农业运输机械(包括拖拉机、运输车等)等。在推广应用农业生物技术的同时,应用农业机械技术,既能帮助农民耕种,又能帮助农民完成翻土;既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又能降低劳动强度、节约劳动力成本;既可用于农田,也可用于农产品运输。

三、农业生物技术和机械技术的作用与成效

农业生物技术与机械技术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农业机械技术的发展可以推动农业生物技术的进步,而农业生物技术的进步又要求农业机械的不断升级和改进。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促进农业生物技术与机械技术的同步发展,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在进一步推进农业生物技术和机械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的实践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农业生物技术的作用与成效

农业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以使农作物生理状态发生改变,从而显著提高农产品产出水平。美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广泛种植杂交玉米,使玉米产量提高了30%左右。科学家们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出的遗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等最新成果,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使世界农牧业出现了新的飞跃。例如,科学家们利用生物技术研究出的畜禽疫苗、抗生素等,大大促进了畜禽饲养和防疫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使牲畜饲养周期大大缩短。例如,有些国家过去饲养一头菜牛达到屠宰要求需要2年半时间,现在只需要半年;一只肉鸡过去养到1.5~2公斤,需要8~10个月,现在不到2个月就行了。我国在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高度重视生物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特别是在生物育种、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及生物饲料、生物兽药及疫苗等领域的研究与推广成效显著。在生物育种方面,我国传统育种技术早就被生物技术育种所取代,生物育种技术通过改善农作物产量、品质与抗逆等性状,在保障粮食、饲料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在生物肥方面,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较早进行生物肥研究与推广利用的国家之一,生物肥料的生产已经实现产业化。在生物兽药和疫苗的研究与推广利用方面,目前,我国已研究与生产出兽用生物制品,如猪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禽流感系列疫苗、幼畜腹泻疫苗、大肠杆菌疫苗等,对畜牧业产业化起到了推动作用。在生物农药的研究与推广利用方面,目前我国已有30多家生物农药研发机构和260多家生产企业,4300多个生物农药产品注册登记,其中有4个品种年产值过亿元。在生物饲料的研究与推广利用方面,截至2023年12月,我国已有1000多家生物饲料生产企业,年总产值近500亿元,实现了年均20%的增长速度。可见,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发挥了基础和关键作用。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利用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22年5月10日发布的《生物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出,我国未来科技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就是要积极推动生物农业技术的发展。

(二)农业机械技术的作用和成效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是用农业机械代替手工工具和人畜力的重要手段。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业机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具有如下作用:

1.有效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反映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农业机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能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这是因为使用农业机械化生产工具可以替代人力和畜力生产工具,解决人力和畜力所面临的局限性,可以提高作业速度,减少作业时间。在农产品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劳动力时间的缩短就意味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有效提高土地生产率。在我国人多地少、生产农产品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土地生产率是建设农业现代化、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目标。使用农业机械作业的优点是精确、标准、均衡,与使用人力和畜力相比,农业机械作业能促进农作物生产质量的提高,能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环境,从而有利于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此外,由于农业机械作业的效率高,能为农民提供更多外出务工的时间,增加农民收入。

3.有利于传统农业的改造。传统农业以人畜力的生产工具、“小而全、大而全”的生产方式为特征,将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农业机械化生产工具使用的前提是农业生产要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为了推广利用农业机械,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必然要进行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经营,这就有利于传统农业的改造,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四、促进农业技术进步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农业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方向与重点

农业技术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必须立足现有资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和推广一些既经济又可行的农业技术。

从产业上看,今后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重点是种植业、畜牧业。从区域上看,在城市郊区应以畜禽饲养业和果蔬为重点。在其他地区,则要主攻粮、棉、油等人们生活必需品,开展以农作物为主的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在山区和丘陵区,由于水资源缺乏,在普遍推广杂交良种、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害的同时,要推广半旱式栽培,改革耕作制度。丘陵区有大量的中低产田土,应积极搞好中低产田的改造,变一季为二季。坝区光热资源充足且土地肥沃,应进一步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另有不少地区光热条件种三季不足两季有余,应因时、因地地开展晚秋作物的生产。为了抗御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农业生物技术应采取能抗就抗,如繁育和推广抗旱品种,不能抗就躲的策略,即改革耕作制度,采取以早防灾的早熟高产栽培措施,或迟播迟熟的栽培技术,实现抗灾夺丰收。从技术上看,良种是增产的内在因素,品种改革的重大突破会带来栽培技术和耕作制度的改进,带来农产品产量增长。因此,要特别重视繁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我国应在杂交良种,如水稻、玉米、小麦推广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杂交良种的研究和推广应用范围。要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果蔬、花卉,建立名特果蔬等经济作物的快繁及工厂化生产体系。要培养高产优质、抗逆农作物新品种。在畜牧业方面,用胚胎切割、超数排卵和深冻技术,快速繁殖优良畜禽。

(二)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建立健全农业生物技术和机械技术推广体系,增强农业技术供给能力

目前,我国农业经营的主力军是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除研究型农业企业,很多新型经营主体主要是利用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业机械技术来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虽然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经达到62.4%,但与发达国家的70~80%的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其存在的问题,既有农业生物技术、机械技术供给不足的原因,也有社会化服务跟不上的原因。市场经济的机制在确立农户技术选择主体地位的同时,也界定了政府作为农业技术进步实现的宏观调节者的作用。政府作为宏观调节者,在促进农业生物技术和机械技术进步过程中,一是要抓好三个系统建设,即建立健全技术成果研究系统;技术成果转化组织系统;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系统。其中,农业生物技术和机械技术研究系统是基础,国家应充分发挥各科研单位和各大专院校的作用,加强农业生物技术和机械技术重点项目的联合攻关。技术成果转化组织系统是将研究成功的技术成果进行推广应用的系统,它分别由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技术推广中心等组成。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系统的建立可以通过成立技术成果应用集团公司,下设若干专业公司,在省、市、自治区成立分公司、集团公司、专业公司等组织。二是要提供资金保障。农业技术进步运行过程中所需的资金主要集中在研究和试验阶段,应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进行多渠道资金投入。三是,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系统。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成效受农业技术的社会化服务程度的影响。要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机构(农经站、农技站、农机站、畜牧兽医站)、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等组织的作用,为农业经营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技术服务。

(三)积极培育新型(下转第154页)(上接第149页)农业经营主体,实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的社会化服务水平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受利益驱动,农业经营者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是否愿意采用农业技术,视其能否获得更多利益。在适度规模化经营条件下,农业经营收入与其经营规模成正比。而目前我国农业经营规模普遍较小,据统计,目前全国经营耕地面积不足10亩的农民有2.1亿户。在小规模经营的情况下,即便再先进的技术也不可能让农户获得多大的经济利7tNY9J1cYoAsbRNqzsEbBw==益,小规模经营因获利小而排斥农业技术的应用。因此,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四)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研究与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生物技术和机械技术

农业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农业增产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推广中要重视良种的培育和推广应用,特别是要选育适合中低产地区水平的优良品种,适合早中晚配套和前后荐、收、播期配套的优良品种。要建立与完善各种作物的栽培技术体系,进一步推广地膜覆盖技术、精选播种技术及优化耕作制度;进一步推广工厂化畜禽饲养技术,采用畜禽疫病预防、控制与治疗新技术。要根据目前我国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耕作制度和农业生产结构状况,研究与推广以中小型为主的农业机械,今后随着我国农田标准化建设进程的加快,逐步研究与推广中大型农业机械技术。

(五)加速农业市场化进程,建立起合理的相对价格体系

诱导式技术进步强调运用市场机制建立起相对价格体系。近年来我国农用生产资料和其他工业品价格持续上涨,农产品成本增加,造成农用生产资料与农产品之间、工业品与农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不合理,挫伤了农户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农业产品产量的积极性。而这种产品相对价格体系的不合理,是与我国工农业产品价格体系的不健全有关。所以,应把农业技术进步的进程放在整个国家的市场化进程中加以研究。

参考文献:

[1] 郭淑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研究——以中国农业科学院某研究所为例[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22(03):13-16.

[2] 张瑞,高颖银.国内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与模式研究进展[J].宁夏农业科技,2021(09):75-78.

[3] 林敏,姚斌.加强合成生物技术创新,引领现代农业跨越发展[J].生物技术进展,2022(03):321-324.

[4] 刘芳琴.农业机械的创新与发展[J].乡村与科技,2022(03):30-33.

(责编:吕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