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家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全球化的推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旨在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文章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经济 问题分析 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0-146-02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政府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而提出的重要战略。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因此,探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的发展路径,对于推动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农村经济的必要性
(一)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虽然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可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缩小城乡差距。
(二)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的共同富裕。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可让广大农民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三)推动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
(四)促进农村稳定和谐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和谐发展。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保护生态环境等措施,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农村的社会治理水平。通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风尚结合,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同时要保障农民的文化权益,让其享受丰富多样的文化服务,提升其精神风貌,强化其对乡村的归属感与认同感,从而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在当前的我国社会中,农业经济虽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特别是在农民收入增长这一问题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不仅关系到农民的生计,也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农业生产的层面来看,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主要是由于生产效率低下和农产品价格波动大所导致的。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农民依然依靠传统的农耕方式进行生产,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强,生产效率低下。同时,由于农产品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较大,波动性也较大,这使得农民的收入变得不稳定。
从农民外出务工的角度来看,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然而,由于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普遍较低,且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导致农民的收入难以得到有效地提升。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权益保障机制,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和工作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二)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在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村生产条件落后和生产方式不科学。农村地区的生产条件相对较差。农田水利设施、农业机械化程度以及农业科技水平等都相对较低,导致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靠天吃饭的现象较为普遍。一旦遇到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农村地区的生产方式也较为落后,传统的农耕方式往往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小、分散,缺乏集约化和规模化经营。这种生产方式不仅难以提高生产效率,也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同时,由于缺乏科学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农业生产往往以经验为主,缺乏科学指导和现代化农业理念[2]。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也制约着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一方面,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涉及到道路、水利、电力等方面,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例如,许多农村地区道路状况差,路面破损严重,影响农民的出行和农产品的运输。此外,部分农村地区水利设施老化、损坏严重,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甚至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另外,电力设施也是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些地区电力设施不完善,影响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另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也影响了农业产业的发展。例如,道路状况差、水利设施不完善等都会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和运输,进而影响农业产业的发展。此外,电力设施的不完善也会影响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应用,进而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
(一)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农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支持和鼓励农业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在农业科技领域进行创新研究。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智能化。例如,引进现代化的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广智能化的农业管理系统,实现精准施肥、灌溉等农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
同时,应鼓励企业加强与农民的合作,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将农民与企业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产销对接、利益共享。这不仅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还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给予支持和奖励,鼓励其发展壮大。
此外,应加强农业产业升级,通过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更新理念,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经营模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3]。
(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服务组织,通过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例如,鼓励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
同时,建立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保障,包括提供农业科技服务、农业金融保险、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服务,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支持,帮助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此外,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管理也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定和实施严格的农业标准,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达到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进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水利、电力等方面。通过加强道路建设,提高农村交通条件和通行能力,方便农民出行和农产品运输。同时,通过桥梁建设,解决农村地区过河难、过沟难等问题,促进村庄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还要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保障农业灌溉用水的需要,提高农业抗旱抗涝能力;加强电力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供电能力和稳定性,满足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需求。
同时,869e542206edebe57c533b637acf9b7c25632cd75b969911953b80707aef17ba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市场,引导各类企业为农村提供更多基础设施服务。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企业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效率和运营水平。例如,引导企业投资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等环保类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环境状况和卫生条件。
此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注重规划和管理,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案,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加强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转和长期效益的发挥。
(四)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首先,要加快一、二、三产业的融合。通过引导农民将农业生产与文化、旅游等产业进行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品牌。例如,推广农耕文化体验、农业观光旅游等新型农业形态,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还可将农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其次,要鼓励农民通过参与农村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的发展提高收入水平。引导农民参与农村旅游服务、特色农业种植等产业的发展,让农民从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如引导农民发展农家乐、民宿等旅游服务业态,提供更加优质的旅游服务体验;还可引导农民种植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益。最后,要提升农村经济实力。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等措施,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为农民和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支持,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4]。
(五)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要鼓励和支持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能力。这可促进农民的团结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收益。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文化素质,开展各类培训和教育活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例如,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市场营销培训等课程,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市场运营经验;还可开展文化素质提升课程,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此外,为了更好地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还需加强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支持措施,鼓励其发展壮大。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秩序,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四、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的发展路径是多方面的,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同时,也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完善和优化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杨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探究[J].鄂州大学学报,2023,30(04):93-94.
[2] 公秀丽.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探究[J].农场经济管理,2021(04):40-42.
[3] 魏裕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探究[J].南方农业,2021,15(11):137-138.
[4] 李艳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路径探析[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09):49-50.
[作者简介:高智慧(1978—),女,汉族,江苏淮安人,本科,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责编: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