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福建省漳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探析

2024-10-25 00:00:00沈志青
经济师 2024年10期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迅猛发展,大数据、信息技术正在加速向农业农村延伸和渗透,农业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福建省漳州市以工业化思维、产业化理念引领食用菌产业发展,通过强化菌政管理和市场信息服务,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双孢蘑菇、白背毛木耳、杏鲍菇生产基地,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文章以漳州市食用菌产业为案例,探究其基于产业特性的发展现状与策略。

关键词:产业发展 “互联网+” 食用菌 漳州市

中图分类号:F32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0-122-02

自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互联网+”现代农业作为重点行动之一持续推进,引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政策支持和科技发展等多重作用之下,“互联网+”现代农业持续纵深融合,许多农业新思路、新模式、新业态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不断涌现,农业产业向智能化、信息化、产业化、多元化转型升级,在全产业链结构中进行改制增效,这也为基层农业农村工作进一步指明了发展重点。福建省漳州市被誉为“中国菇都”“世界食用菌名城”“世界食用菌罐头之都”,随着食用菌产业工厂化生产程度不断提升,作为当地特色产业,漳州市食用菌产业也在运用现代生产营销模式进行生产经营,将小菌菇做成大产业。在此过程中,漳州市食用菌产业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创新设计多样化特色产品,加速提升地方品牌影响力。目前漳州hQuAO4jQcF5sARsuHCxRtA==市食用菌鲜品、菌包、干品和罐头制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而且远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显示了其强大的国内、国际竞争力,已然成为漳州市不可或缺的农业支柱产业,是国内“互联网+”背景下农业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

一、漳州市食用菌产业背景与发展现状分析

漳州市食用菌生产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龙溪地区外贸局派员到上海学习蘑菇生产技术与经验,并在市郊试种成功。随后,漳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将食用菌产业列为漳州市九大特色产业之一[1],致力于推动食用菌产业工厂化、标准化、规模化、精深化发展,食用菌产量和质量持续快速双升,2023年全市食用菌产量达到48.69万吨,其中,双孢蘑菇产量及其罐头制品出口量约占全国70%,白背毛木耳出口量约占全国90%,均居全国第一[2]。漳州市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杏鲍菇、双孢蘑菇、白背木耳的生产、加工以及出口基地,并获得了“中国白背木耳生产基地”的称号。在2023福建漳州蘑菇节上,漳州市被授予“中国食用菌罐头出口核心区”荣誉称号,这是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首次授出该领域的全国荣誉称号[3]。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漳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发展过程中依然出现了一些困境。在市场流通领域方面,不齐全的农产品流通配套设施、较低的信息化流通方式,显现出市场化水平不高。还有食用菌品牌塑造仍存在不足,部分食用菌企业,虽然注重了扩大规模生产,但没有形成品牌,以至于发展受限。加之菇农普遍生产规模小、管理技术和水平低,生产的食用菌品质不高,造成食用菌产品良莠不均,也影响了漳州市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漳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困境分析

(一)品质和安全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消费者不仅对食用菌的安全问题有着严格要求,而且对食用菌的色泽大小等感官品质、营养口感等内在品质有着更高追求,与此同时也对食用菌来源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然而在食用菌生产上,仍然存在菇农种植食用菌还是凭着自己过去经验摸索出来的土办法,在原料把控上不够严,缺乏科学用药、规范用药常识,导致菌种工艺水平低、产量小,产品质量和安全性难以保证,致使消费者权益受到了损害。

(二)技术和人才匮乏问题

食用菌产业要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不仅需要不断技术创新,而且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来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技术与人才层面,尽管漳州市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但面对快速变化的技术和市场需求,仍需不断自我革新和提升,不论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引进,都需要长效的机制来确保其稳定持续地发展。同时,食用菌产业发展必须以用户为导向,需要相关营销领域人才对于消费者需求进行深度挖掘,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以适应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变化。

(三)品牌建设问题

为了维持并扩大漳州市食用菌在国内外市场的优势,加强品牌建设、提升知名度和竞争力尤其重要。企业品牌建设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历经品牌定位、品牌架构、品牌推广、品牌资产等过程,不是注册商标、广告宣传、拓展销路等短期行为,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创造出品牌效应。再者目前漳州市食用菌企业品牌“各自为政”现象突出,政府部门协调配合不够,食用菌品牌营销意识缺乏,难以形成整体品牌的优势,行业融合利益模式尚未形成。

(四)市场营销策略问题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加剧,漳州市食用菌产业需要加强市场分析和营销策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基于产业本身,优化物流、仓储和分销系统,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也成为一项紧迫而持续的任务。此外,食用菌产业还需要展示其对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的积极履行,以增强消费者和合作伙伴的信任。

三、漳州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策略分析

上述发展困境对漳州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效益、竞争力和可持续性造成了一定影响,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产业普遍面临的复杂挑战。漳州市应致力将食用菌产业打造成实打实的“富民大产业”,依托国家、省、市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的科研力量和创新模式,积极研究探索发展策略,不断推动食用菌产业健康、持续性、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品种结构布局

“互联网+”时代,在大数据分析下,我们可以捕捉到消费者偏好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的市场需求,从而指导食用菌品种结构的调整。漳州市农业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目前食用菌种植品种超过20个。要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并根据市场导向,进一步优化食用菌品种结构布局,做大做强秀珍菇、杏鲍菇、金针菇等优势种类,加快发展猪肚菇、白背毛木耳、黑皮鸡枞等特色种类[4]。进一步实验推广高产优质食用菌新品种,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提升现代农业的质量和效益。企业则要依据市场需求精准营销,调整生产品种,形成自己的主导产品,走好“品牌赢市场”发展路径。此外,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还要通过科技赋能和业态创新,不断开发符合现代消费者口味和健康需求的新产品,不断在产品形式上进行创新,以满足更多元化的消费样态。例如,通过冻干技术的应用,将食用菌从传统的餐桌食物转变为即食冻干产品,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拓宽食用菌的精深加工领域。

(二)推进绿色高效发展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再次强调了绿色农业的重要性。食用菌产业要绿色、高效发展,需要在生产源头、生产过程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生产环境清洁等方面深入开展相关技术研发、示范、推广。企业要把准目标市场国家检验检疫要求,完善自检自控体系,对食用菌原料开展重金属、农药残留检测,保障出口食用菌制品卫生质量,持续畅通出口“绿色通道”,提供高效检测服务,为食用菌优“鲜”出口争分夺秒。与此同时,大力推进优质食用菌标准化基地建设,推动食用菌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数量较快增长。加强食用菌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严格落实承诺达标合格证与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并与农产品优质品牌推选、农产品认证、农业展会等工作挂钩结合。

(三)促进产业集约化发展

政府和企业要打造布局合理、链条完整、带动力强的优势食用菌产业集群,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进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种植,提高食用菌生产的效益和质量。例如可以推广“科技+企业(合作社)+农户”食用菌产业联农带农发展模式,推广移动智慧菇房等新技术,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既可以确保品质,菇农也不用承担市场风险,即可获得较好的收益,进而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此外,政府要加快制定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食用菌产业化联合体的发展。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订单合作关系,为联合体成员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以及生产经营理念的传播,带动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改变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分散经营的状况,这不仅有助于提升食用菌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水平,还能够带动菇农增收,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推动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四)培育壮大人才队伍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需要技术、管理和营销等领域的人才作为有效支撑。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城市、高校、农业公司等各类食用菌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通过举办专题培训、实地察看、现场指导等方式开展技术服务、人才培训。加强本土食用菌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使用,选派一批优秀技术骨干和产业带头人到高校院所深造,不断优化食用菌产业人才结构。食用菌企业要同高校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在实现科研知识转化的同时,力争培养兼顾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5]。培育以食用菌企业为主导的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速资金、技术、服务扩散,带动和支持返乡创业人员创业发展,为“互联网+”背景下食用菌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五)实施品牌化战略

政府层面要在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战略上深度思考和科学规划,打造好食用菌特色产业“金字招牌”,实施好品牌强农富农。企业则要通过积极参加“诚信企业”“著名商标”等评选活动,增强企业品牌意识,积累品牌文化内涵,树立品牌核心价值,提升品牌竞争力,从而才有推进食用菌品牌建设的长足生命力。此外,政府要建立健全食用菌品牌创建激励政策,调动企业创品牌的积极性,支持品牌基地的培育发展,扶持龙头企业打造强势商品品牌,尤其是出口品牌。继续办大办好食用菌产品推介会、展销会、评奖评优活动等,把漳州市食用菌产品推广出去,打响“漳州市食用菌”名片,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六)积极开拓市场

2024年5月,中央网信办等4部门发布《2024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着重指出“激发县域数字经济新活力,加快推进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为“互联网+”时代农产品市场营销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指引。随着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平台的快速发展,网络营销已经成为市场营销的主流手段[6]。推动网络营销和食用菌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实现全球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品牌传播,还可以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营销效率,有效控制营销过程,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要进一步优化农产品配送流程,运用冷链物流、产地直供等模式,确保农产品新鲜、快速地送达消费者手中,提高用户满意度。不论是网络营销平台的创新建设,还是新式农产品品牌的多渠道建设,抑或是大数据与线上线下结合联动进行的精准营销,都是以农产品“销路”促农业通路,形成食用菌“货销天下”的良好市场局面,为食用菌产业开辟出一条创新性发展路径,发挥着联农带农富农、推动乡村建设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萧镇平.漳州:“中国菇都”迈向产业集群新征程[N].福建日报,2022-7-13.

[2] 蔡茂楷,陈章群.小菌棒做成大产业—福建漳州市“移动智慧菇房”联农带农显成效[N].农民日报,2024-7-10.

[3] 蔡柳楠.再添金字招牌 漳州被授予“中国食用菌罐头出口核心区”称号[N].闽南日报,2023-11-19.

[4] 袁滨,吴振强,朱艺勇,等.漳州市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J].东南园艺,2023,11(01):76-80.

[5] 任书娟.“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市场营销的机遇、挑战与现实路径[J].农业经济,2022(09):130-132.

[6] 陈卫洪,耿芳艳.网络营销赋能农村产业发展的机制研究—新媒体平台“直播+短视频+商城”助农案例及其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23(11):118-131.

[作者简介:沈志青(1976—),女,福建漳州人,本科,农业经济师,研究方向:农村合作经济。]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