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高校中层党政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开展的审核评价活动。作为一种经济监督制度,经济责任审计能有效提升内部控制水平。新征程上,面对党中央赋予审计工作的新使命新期望,目前高校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距离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仍有不小差距。文章通过探讨分析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现实困顿,有针对性地探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 经济责任审计 高质量发展 路径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0-090-02
引言
经济责任审计植根于我国的历史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修订印发《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明确了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并对经济责任概念进行了厘定和扩充,2021年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署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同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修订了《第22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具体事项和要求。根据中央新精神,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探索中不断实践发展。近年来,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在传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守正创新,加强监督合力,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逐步做实并走向规范化,审计质量和审计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面向新时代,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充分发挥监督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把准症结、认清不足,从而廓清方向、找到新路。
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领域体制机制不健全
科学规范的领导体制和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是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审计机构作为高校内设部门,自身独立性受限。实践中,一些高校忽视审计规范化建设,也并未从党委层面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将审计仅仅定义为财务监督,尚未从经济监督、促进高校教育教学事业健康发展的高度认识审计工作,致使审计发挥“经济体检”的作用有限。
(二)审计分类评价指标缺失
高校设有党政管理部门、二级学院、校办企业等不同部门,其负责的日常业务各不相同,掌握的资金资源互有差异,拥有的经济权力和经济责任也不尽相同。实践中,一套预先设定的审计实施方案往往兼用到各个审计对象,没有突出各审计对象特有的审计关注重点,审计定位不准、审计重点不突出,导致审计发现问题价值不高甚至站不住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
(三)审计中介机构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实践中,高校审计机构普遍面临审计任务要求高、审计项目数量多,但审计人员匮乏、专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导致多数高校通过采购社会服务方式进行力量补充。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系统性很强,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实践中,审计中介机构从业人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差距较大,且大多数从业人员并不熟悉高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从而制约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四)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
根据《新规定》,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责任追究、整改落实、结果公告等结果运用制度,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实践中,许多高校还未建立对审计结果的分析、评价、决策机制,相应的整改、落实、规范机制也未建立起来,审计结果的运用转化面临较大的阻力。
二、开展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总体要求
(一)坚持高校党委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党的十九大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审计管理体制,把“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一根本政治要求贯彻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审计作为党直接领导下的监督制度安排,全面纳入党的治理体系,从而具有了高度的政治权威、制度权威和工作权威。对于高校而言,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就是要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的作用,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经济责任审计是干部监督的有力方式,坚持党委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重要体现。
(二)锚定发挥审计监督的政治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是检验领导干部是否贯彻执行党中央要求,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监测器”,也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考察领导干部是否担当作为干净做事的“作风显微镜”。经济责任审计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揭示经济问题、经济责任,反映政治问题、政治责任,从而保障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政治意图和战略目标有效实现,更好发挥审计在促进高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注重纠治已病和防治未病并举
经济责任审计既要求精准发现、坚决纠治已病,更要求主动靠前进行风险隐患提示,有效预防和减少经济责任职责履行中的违法违规现象。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问题尽管表现多样,但综合归纳提炼,能发现其中的普遍性规律特点。通过梳理分析历次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共性问题,有效前移审计监督关口,督促开展“未审先改”工作,着力提升“经济体检”效能,真正为教学、科研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推进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推进高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需要进行系统施治,以健全体制机制为引领、以压实主体责任为重点、以形成监督合力为抓手、以全面客观评价为导向,持之以恒推进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以健全体制机制为引领
1.健全完善审计工作制度规范。高校审计部门要及时跟进学习了解中央关于审计工作的新精神,结合高校工作实际,更新完善学校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体系,制定修订一系列操作性、程序性规章制度,不断织牢织密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机制,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权威和工作权威。要进一步强化学校党委对审计工作的领导,推动成立高校党委审计工作委员会,并配套制定相应的工作规则,强化学校党委对审计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高质量推进审计工作覆盖,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政治权威。
2.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把控机制。根据中央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署《关于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不得将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整体委托其他组织独立实施”。在确需通过购买社会中介机构参与经济责任审计业务时,高校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审计中介机构的全过程监督把关。在遴选确定中介机构时,严格审核中介机构的从业资质及专业业绩,对于参与审计项目的具体人员尤其是负责人,进行重点考核,确保受托方有资质、有能力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高校审计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项目现场管理,开展业务督导指导,定期开展考核评价,进一步规范提升审计质量。在审计工作结束后,高校审计部门要根据审计效果、报告质量、审计进度、服务态度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评认定,动态更新可供委托的审计中介机构名单,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过硬。
3.建立健全审计结果运用机制。高校审计部门要推动建立健全高校组织部门和审计部门常态化定期会商研判工作机制,落实经济责任审计成果会商研判的制度要求,对如何“将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被审计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组织研究细化落实的工作举措,不断增强监督贯通的整体效能。要用好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后半篇文章”,通过精心选取近年来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全景展现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不同职务的领导干部在履行各项经济责任中的失职失守情形,通过“熟悉的人”“熟悉的事”,为广大领导干部提供生动政治课、思想课、廉政课,提醒领导干部切实防范各类风险隐患;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相关同志要带头释纪普法,对典型案例进行解读剖析,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干部教育培训深度融合。
(二)以压实主体责任为重点
1.关注第一责任人职责履行情况。经济责任审计是集“人、权、责”于三位一体的审计形式,决定了领导干部权力多大,就应当承担多大的责任,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责任就应当落实到哪里。经济责任审计中,高校审计部门要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全局性、穿透式“扫描”,针对不同岗位领导干部的职责权限和岗位特点,关注第一责任人职责的履行情况。比如,审计对象是否根据上级领导机关、学校党委的部署要求,及时传达落实,并针对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办法;比如,审计对象领导的部门或分管领域,是否形成了层层分解任务、逐级传导压力的工作机制;再比如,审计对象对分管和下属单位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是否到位,是否普遍存在违反廉洁纪律等问题。
2.关注领导干部个人廉洁自律情况。在个人述职述廉报告中,领导干部会对其廉洁自律情况进行阐述。高校审计部门要综合运用多种审计手段,结合审计工作中所掌握的实际情况,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作出审慎评价。
(三)以形成监督合力为抓手
1.完善审计工作联动机制。高校审计部门要注重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的平台作用,不断完善成员单位间信息沟通、线索移交、措施配合、成果共享工作机制,把加强审计监督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规范权力运行贯通起来,不断提升监督实效。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前期准备阶段,高校审计部门要系统收集以往各类巡视巡察、专项检查发现的问题以及信访举报线索,检查是否存在反复发生的问题、应改未改的问题,同时要聚焦人权、事权、财权集中的重点部门、关键岗位,强化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促进权力规范运行。
2.强化审计信息化建设。高校审计部门要推动建立健全审计信息系统,强化审计过程控制,推动审计业务标准化、智能化、规范化建设。要依托“智慧校园”建设,将财务、科研、人事、采购、资产等信息进行梳理整合,确保各项信息完备齐全,做到检索时快捷方便。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审计知识法规库,将上级机关、高校自身制定的各领域制度规范纳入其中,实现审计知识的积累与传递,同时利于增强审计工作便利性,提升审计工作效率。
3.形成具有丰富经验的审计工作组。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要尽量选用熟悉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或具有类似项目审计工作经历的审计人员作为审计工作组成员,从而便于充分调动发挥审计人员积极性,为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四)以客观、公正、全面、准确评价为导向
1.把握时、度、效。审计评价是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环节,也是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需要充分把握时、度、效。所谓时,就是要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统一,对审计事实既要历史地了解,也要现实地看待,坚持“三个区分开来”,注意划清前任与后任、过去与当下等界限,从而精准把握好责任界定的尺度。所谓度,就是要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审计评价应该围绕审计内容,聚焦“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坚持审计什么评价什么的原则,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事项、法规依据不充分或难以定性的事项,绝不能妄加评价。所谓效,就是要深刻理解“立足经济监督定位”,依法能动履职,坚决做到为大局服务。
2.做到精、准、明。进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时,要用精炼的语言、准确的判断和鲜明的观点来进行评价。具体来说,审计评价要做到言简意赅、短小精悍,绝不能拖泥带水,同时评价要有很强的逻辑性,防止出现前后矛盾;要做到正确区分、准确评判,在有充分审计证据支撑的基础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指出审计对象应当承担的责任,切忌含糊其词、模棱两可。当前,高校审计部门的突出任务就是要构建起一套具体可测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内部组织架构、部门经济业务特点,从行政管理、教学科研、经营企业等主体角度出发,制定各岗位对应的审计重点、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标准,明确审计什么、关注什么、评价什么。按照“以权定责、以责定审、以审定评”的原则,结合具体审计内容选取重要指标并细分为分级指标,建立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相统一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并实时根据审计对象的职能特点进行调整设定,从而以科学、完整、客观、公正的评价反映高校领导干部的各项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参考文献:
[1] 杜伟.新形势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财经界,2023,No.674(31):162-164.
[2] 马淑红,潘亚俐,滕萱,张小玲.审计全覆盖视角下高校处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J].商业会计,2023(23):82-85.
[3] 王旭东,李旭鹏.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2(11):171-173.
[作者简介:易小雯(1995—),女,汉族,四川省乐山市人,硕士,审计师,研究方向:高校审计、纪检监察工作。]
(责编: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