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5M1E分析法是从人员、机器、材料、方法、测量、环境六个方面分析造成产品质量波动原因的一种传统生产产品工序质量控制方法。文章在分析新时代内部审计面临的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将内部审计工作视为一个产品加工过程,借助5M1E方法识别六项审计风险,包括审计人员风险、审计标准风险、审计证据风险、审计方法风险、审计结论风险、审计环境风险,并运用SAD模型评估分析影响审计工作的两项主要风险因子包括审计人员素质风险、审计问题整改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以期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使内部审计可以充分发挥其监督企业经营活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
关键词:5M1E分析方法 SAD模型 内部审计 风险因子 风险管控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0-079-03
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经营活动的发展使得经济业务日趋复杂,企业面临的风险加大,作为承担运行监控职能的审计部门也在适应这一变化,管理模式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加之新时代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三个主要矛盾,即繁重的审计工作任务与有限的审计资源条件之间的矛盾,复杂的职业执业环境与粗放的审计技术方法之间的矛盾,较高的审计价值期望与较慢的审计转型步伐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无疑增加了审计风险,如何有效识别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以及采取合理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果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为此,将内部审计工作视为产品加工过程,采用5M1E方法识别审计风险、运用SAD模型评估分析影响审计工作的主要风险因子,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运用5M1E分析法识别风险因子
(一)基于5M1E分析法的内部审计风险识别
为准确分析辨识审计风险,将内部审计工作可以视为一个完整的生产加工流程,那么审计资料、审计证据等是内部审计的“原材料”,工作底稿、事实确认是内部审计的“在产品”,审计报告是内部审计的最终产品,即“产成品”。即把5M1E分析法中的人、机、料、法、环、测六要素一一对应到内部审计工作中,依次为“人—审计人员”“机—审计标准或审计程序”“料—审计证据”“法—审计方法”“环—审计环境”“测—审计结论”。运用5M1E分析法将审计风险分解为审计人员风险、审计标准风险、审计证据风险、审计方法风险、审计环境风险、审计结论风险,再逐层依次细分风险。
(二)影响内部审计风险因子分解
根据上述基于5M1E分析法的内部审计风险,将影响内部审计风险因子进行逐项分解:
1.审计人员风险。审计人员素质风险:由于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不足,可能影响信息获取和深层次问题的挖掘,导致内部审计项目质量。审计人才储备风险:由于审计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合理,造成后备人才断层,或审计人员专业知识欠缺,审计力量薄弱,导致审计任务不能保质保量完成。
2.审计标准风险。审计项目立项风险:由于审计立项项目不能反映公司重点关注事项,可能导致审计结果不能有效支撑公司经营决策,影响审计质量和效果。审计计划风险:审计计划制定不合理或不全面、审计计划未经过有效审核,可能导致审计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审计执行风险:由于审计重点、内容、方法等确定不当,或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或审计执行受阻,可能导致反映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或审计证据不能支撑结论,影响审计工作质量。审计问题整改风险:由于未对审计整改事项开展后续审计工作、未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或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提出问题整改不到位,可能导致审计发现的问题未落到实处,内部审计的职能未执行到位,影响审计成果转化及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实效性。审计制度设计风险:由于审计制度缺少顶层设计、制度设计不当或设计不完整,可能导致审计依据不足,影响审计项目质量。
3.审计证据风险。由于取得的审计证据不可靠、审计证据的相关性不突出,或审计证据证明力不足,可能导致得出不准确的审计结论,影响内部审计项目质量。
4.审计方法风险。先进审计方法应用风险:由于对现代先进的审计方法不熟悉或应用不当,可能导致获得的审计证据不足以支撑审计结论,影响内部审计项目质量。审计方法创新风险:由于审计方法单一或传统审计方法不突破,不适应现代新型审计业务,可能导致审计项目不能有效开展,影响内部审计项目质量。
5.审计结论风险。审计评价风险:由于审计评价单一笼统、片面或用词不准确等,可能影响审计决定或结论,导致审计评价的不客观。审计问题揭示风险:由于审计问题揭示不当或问题与风险界限混淆,可能导致揭示的审计问题无法整改或整改不到位,影响审计质量。审计建议风险:由于提出的审计建议不专业或过于笼统,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整改效果不佳或不能有效支撑公司经营决策,影响审计质量。
6.审计环境风险。审计氛围风险:由于被审计单位的不配合或企业未形成良好的氛围,可能导致审计项目不能有效开展,影响审计监督职责的发挥。审计资源风险:由于审计资源薄弱或资源配置不当,可能导致审计实施受阻,影响审计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二、运用SAD模型评估风险因子的影响程度
(一)SAD模型分析法
系统调整与发展分析法(SystemAccommodation and Development
),又称SAD模型分析法,这种方法是对影响总体目标完成的各种因素加以整合,并对因素的影响程度定量化,以明确找出改善和优化方法,便于企业合理分配有限资源,提高管理效果。
其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研究范围。可通过分析影响问题的各种因素,找出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初步确定研究的范围和目标。
第二步,构建SAD模型。SAD模型是按因果关系将存在问题的各种因素按因果关系联系起来的图解模型,是一种最终目标、中间目标和改善手段三者之间的关系。SAD模型计算表达式为线性函数,设现行问题的结果为Y,问题的原因为X1,X2,X3,……,Xn,并设:0≤Y,X1,X2,X3,……,Xn≤1,并且将Y和X关系表达为:Y=A1X1+A2X2+…AnXn,其中,An表示Xi对Y的影响系数。当原因只有1个时,Y=X;当原因有2个,则Y=0.5X1+0.5X2(影响度相同时),或Y=0.6X1+0.4X2、Y=0.7X1+0.3X2(X1比X2具有较大影响时),或Y=0.9X1+0.1X2(X1比X2具有很强影响时);当原因有多种时,按照比例将数值1分配各个权重。
(二)建立内部审计风险分析的SAD模型
1.影响内部审计风险因子的SAD模型。为了找出影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主要风险因子,提高审计工作管理的效率,按照上述分解的内部审计风险因子以及影响审计风险因子的主要因素,结合实际业务开展情况判断其因果关系并根据影响程度赋予不同的权值,从而建立影响内部审计风险因子的SAD模型。
(1)将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因子分为审计人员风险、审计标准风险、审计证据风险、审计方法风险、审计结论风险和审计环境风险等六项风险,根据影响程度分别赋予0.3、0.2、0.2、0.1、0.1、0.1的权值。
(2)将审计人员风险分为审计人员素质风险和审计人才储备风险等两项风险,根据影响程度分别赋予0.7和0.3的权值。其中影响审计人员素质风险的因素为胜任能力不足,因此,赋予1.0的权值;影响审计人才储备风险的因素为后备人才断层,因此,赋予1.0的权值。
(3)将审计标准风险分为审计项目立项风险、审计计划风险、审计执行风险、审计问题整改风险、审计制度设计风险等五项风险,根据影响程度均赋予0.2的权值。其中,影响审计项目立项风险的因素为未反映审计重点事项、影响审计计划风险的因素为审计计划不合理、影响审计执行风险的因素为执行不到位、影响审计问题整改风险的因素为问题整改不到位、影响审计制度设计风险的因素为制度设计不完整,影响因素均为一项,因此,均赋予1.0的权值。
(4)影响审计证据风险的因素为审计证据不相关、不可靠和不充分,影响因素为一项,因此,均赋予1.0的权值。
(5)将审计方法风险分为先进审计方法应用风险r4fL7Xhfif7PRh0Pdtl5kb/0bQb7chbmBW5EP2UHJ1E=和审计方法创新风险等两项风险,根据影响程度均赋予0.5的权值。其中,影响先进审计方法应用风险的因素为先进审计方法不熟悉、影响审计方法创新风险的因素为先进审计方法单一,影响因素均为一项,因此,均赋予1.0的权值。
(6)将审计结论风险分为审计评价风险、审计问题揭示风险、审计建议风险等三项风险,根据影响程度,分别赋予0.3、0.4、0.3的权值。其中,影响审计评价风险的因素为审计评价不准确、影响审计问题揭示风险的因素为审计问题揭示不当、影响审计建议风险的因素为审计建议笼统,影响因素均为一项,因此,分别赋予1.0的权值。
(7)将审计环境风险分为审计氛围风险、审计资源风险等两项风险,根据影响程度均赋予0.5的权值。其中,影响审计氛围风险的因素为未形成良好的审计氛围、影响审计资源风险的因素为审计资源薄弱,影响因素均为一项,因此,分别赋予1.0的权值。
此外,胜任能力不足还影响审计方法创新风险、先进方法应用风险、审计证据风险、问题揭示风险;审计证据不相关、不可靠和不充分也影响问题揭示风险;问题整改不到位还影响审计执行风险以及审计分为风险。在实际审计业务开展中根据影响程度赋予一定权值,因此,在建立影响内部审计风险因子的SAD模型时也将考虑这一部分因素的影响度。
2.计算外部原因的影响度。计算SAD模型外部各因子对内部审计工作风险的影响度,则:
X1的影响度(胜任能力不足):1.0×0.7×0.3+1.0×1.0×0.2+1.0×0.4×1.0×0.4×0.1+0.6×1.0×0.4×0.1+1.0×1.0×0.5×0.1+1.0×1.0×0.5×0.1=0.55
X2的影响度(后备人才断层):1.0×0.3×0.3=0.09
X3的影响度(评价不准确):1.0×0.3×0.1=0.03
X4的影响度(建议笼统):1.0×0.3×0.1=0.03
X5的影响度(审计资源薄弱):1.0×0.5×0.1=0.05
X6的影响度(未反映重点事项):1.0×0.2×0.2=0.04
X7的影响度(计划不合理):1.0×0.2×0.2=0.04
X8的影响度(制度设计不完整):1.0×0.2×0.2=0.04
X9的影响度(问题整改不到位):1.0×0.2×0.2+1.0×1.0×1.0×0.5×0.1+1.0×1.0×0.2×0.2=0.13
按照上述SAD算法,可以看出影响内部审计项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人员胜任能力不足和审计问题整改不到位两项因素,影响度值分别为0.55和0.13。对应的风险为审计人员素质风险和审计问题整改风险为主要的影响风险因子。
三、影响内部审计项目质量主要风险应对
针对上述影响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的两项主要风险因子,分别针对审计人员素质风险、审计问题整改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一)审计人员素质风险应对措施
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决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内部审计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为此,应开展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素质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内审人员能力素质提升工作,促进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一是加强对国家政策法规、上级单位及企业内部相关文件和规章制度的学习研讨交流,认清形势、开阔视野、明确方向、理清思路。二是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创新,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积极构建学习型审计团队。三是在审计项目实施之前,应先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被审计单位业务性质和需要特别关注的重大经营问题,加强审前调查,同时在组建审计项目团队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现有人员类别、知识结构,合理搭配、取长补短,做到审计队伍整体提高,共同成长。
(二)审计问题整改风险应对措施
审计的目的不仅是揭示问题,更重要的是督促解决问题,将审计问题整改落在实处和日常工作中。一是建立审计整改监督机制。企业各业务部门管理层要将审计发现的问题纳入督察督办事项中,审计部门根据问题整改台账跟踪检查问题整改情况,按照“制度未完善的不放过、资金未追回的不放过、责任未落实的不放过”的原则,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跟踪检查,对审计问题整改情况建立清单,实行销号管理,保证整改落实效果。二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作为整改的第一责任人,对重大问题要亲自管、亲自抓。对整改不到位、不及时、不彻底的要与相关单位及人员约谈,对整改不力、屡审屡犯的要严格追究责任。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把审计整改与管理改进相结合,研究和剖析问题成因,从管理体制上加以改进,完善制度规范、健全内控措施、优化管理流程,逐步建立“过程清楚、责任明确、措施有力、处理有效”的整改长效机制,树立审计权威,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四、结论
内部审计要快速转型以适应新常态和新形势,就要有效识别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以便采取合理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降低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果。面临企业风险加大,作为承担运行监控职能的审计部门也在适应这一变化,管理模式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本文将内部审计工作视为一个产品加工过程,借助5M1E方法识别审计风险,共六类15项风险因子,并对影响风险因子原因逐一分析,通过运用SAD模型评估计算出影响审计工作的主要风险因子的影响度,分别就影响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的主要风险因子,分别为审计人员素质风险、审计问题整改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以期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以维护公司健康运行、防范风险、提供增值服务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孝玲.基于质量控制5M1E分析法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7(03)
[2] 宋俊杰,兰晓笛,宋丹丹.基于SAD模型和AHP法的评标指标影响程度分析[J].价值工程,2015(10)
[3] 杨芳,魏强.以防风险和提效益为驱动的企业内部审计监控机制建立与实践[J].经营与管理,2020(07)
[4] 何凯,周栩,汤立.SAD模型法在施工质量控制中的运用[J].四川建筑,2007(04)
[5] 闫燕飞.CF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案例研究[J].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硕士论文,2020.
[作者简介:杨芳,管理学硕士,庆安集团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风险管理与审计管理。]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