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国家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是一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各地财政部门都在积极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因此学校作为财政资金使用单位也应当积极参与到一体化建设中。文章论述了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推进学校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实施策略与保障措施。
关键词:预算管理 财政资金使用单位 财政资金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0-066-02
引言
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是“十四五”时期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预算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必由之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工作,提出要把这项改革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确保2021年底前基本实现全国范围内的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财预〔2021〕7号)明确提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时间节点,切实抓好落实。”这为学校参与一体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学校应当主动、积极作为,推动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进程,为此应当展开相关研究。
一、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通过对各类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将预算管理要求嵌805e5d4bc7fb320cb0543ccffdd3f1f1入业务流程,实现对预算执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和信息反馈,通过制度、机制、流程和技术等手段,建立起规范统一、标准一致、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学校作为财政资金使用单位,参与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可以有效推动预算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有助于实现预算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和信息反馈,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学校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一体59f8e73afe043a6db220332032aea8b3化制度体系
学校应针对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在制度建设上要从源头抓起,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一是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学校应当制定预算管理办法和预算编制办法,明确各部门的职责,细化预算编制的内容、方法和流程。二是要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会计核算是预算管理的基础,在对会计凭证、账簿进行统一规范的基础上,学校应制定统一的会计核算办法,对各项业务活动进行详细记录。三是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学校应将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内部监督的重要依据,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方位监督。四是要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学校应当在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绩效考核机制,将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1]。
(二)保障预算编制流程完整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其对最终管理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学校在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保障预算编制的流程完整。
首先,学校要明确完整的预算管理流程。学校应提出合理规范的预算管理流程,实现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督的全过程管理。过程中必须做好基础数据收集工作,将上级政策和本校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以完善数据来源渠道。其次,要按照全面完整、公开透明原则编制预算,科学合理确定项目内容、数量及资金规模,同时要及时更新项目库。最后,要对预算编制过程进行严格把控,认真审核相关数据和资料后才能提交上级部门审批。
(三)健全预算执行监督机制
学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加强教育经费保障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同时,教育事业改革也需要学校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质量。只有不断完善学校预算管理体制机制、强化预算管理、规范预算编制、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强化财政监督管理,才能确保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让预算执行监督机制更加完善,学校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健全预算编制与执行信息反馈机制。要及时更新预算编制的相关信息,使得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减少预算管理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二是强化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机制。要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全过程监督机制,提高预算执行的规范性。三是完善预算编制管理信息系统。要不断提升信息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对业务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总体而言,学校应当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将预算执行结果与绩效评价相结合,对重点项目采取跟踪管理的方式进行监控。
(四)健全绩效考核机制
《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中提出,“对财政支出开展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通过科学设定绩效目标、严格绩效运行监控、强化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等措施,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学校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和管理,推动学校各业务环节的有机融合。目前,不少学校已经在一体化系统中设置了绩效考核指标,但普遍存在考核指标过于宽泛、缺乏操作性等问题。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一体化系统中建立预算执行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引入信息化手段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管控,如通过使用监控预警模块加强对项目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的实时监督和控制。
在绩效考核机制检核过程中,学校应结合自身特点,设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全面评价预算执行情况和实际绩效。要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要加强财务系统、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实现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实时联动和信息共享,及时发现和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
为了避免考核指标过于宽泛、缺乏操作性问题发生,学校还要注意几个要点:一是要细化财务考核指标体系。各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对财务考核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完善,保证考核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公正。二是做好绩效统计。学校应安排专人负责对相关部门的季度绩效进行统计,并要求部门做好内部个人绩效统计工作,以便学校协同财务部在结算时有充分、可靠的考评依据,为预算安排提供良好的基础。三是要加大监督和问责力度。学校应当建立监督机制和问责机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处理,并对违规责任人进行问责或处罚。只有加大监督和问责力度,才能不断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
三、推进学校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成立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
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成立由财务处牵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形成合力。具体工作包括:研究制定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方案,并组织推进;组织开展全校范围内的业务培训,确保全员参与;加强与上级财政部门和兄弟院校的沟通和交流,及时收集整理各部门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负责学校一体化系统的开发、实施和维护工作,确保学校一体化系统顺利上线运行;负责学校一体化系统日常维护与升级、数据传输等相关工作;负责做好信息安全保障和保密工作[3]。
(二)梳理业务流程和系统功能,明确工作任务
目前已有很多学校已建成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有效解决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但在系统中依然存在大量的手工操作事项,导致财务工作效率低下。因此,要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将相关业务流程、系统功能和工作任务梳理清楚,明确每个环节的工作任务,并把这些工作任务分配到相关部门和人员。例如在学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设置预算执行模块,学校预算执行模块根据不同的预算项目设定不同的预算控制参数。以固定资产管理为例,如果设定了固定资产的预算控制参数为“某一年度内预计购置总额”,则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就会自动生成固定资产年度采购计划和采购订单,然后通过系统自动根据年度采购计划和采购订单生成相关预算控制参数,并在对应的控制参数中自动生成资产购置申请单[4]。
同时,财务部门按照责任人提出的资产购置申请单内容,审核通过后将相关采购信息录入系统中。对于资产购置申请单未审核通过或不符合要求的资产购置申请单,财务部门需要重新办理资产购置手续。这样就可以把预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资产购置业务全部纳入财务系统中。
(三)加强人员培训,提升业务能力
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涉及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和监督等诸多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财务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信息化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一体化建设要求。因此,学校要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学习新政策、新规定以及财务制度,不断提升学校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信息化水平[5]。
首先,要通过培训让财务人员熟悉新系统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通过培训让财务人员掌握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和监督等环节的流程和操作规范。其次,要通过培训提升学校财务人员的信息化素养。通过培训让学校的财务人员充分认识到新系统是基于现有信息平台之上的业务系统,其主要作用是方便对预算进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以业务流程为导向,进行系统设计
当前,有很多学校已开始将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嵌入到信息系统中,通过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实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和监督全过程管理,而全过程管理对于学校财务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财务人员必须及时梳理业务流程、分析业务数据、明确业务活动、提炼出关键业务节点和关键控制点。
在此基础上,学校应协同财务人员对其他部门提出财务要求,例如,制定其他部门的经费支出标准,在信息系统中设置支出定额指标、定额标准体系等数据项。同时,各部门还要按照不同的业务类别设置不同的业务规则和操作流程,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和监督等工作串联起来。另外,各部门还要在系统中设置相应的审批环节和控制点。例如,财务部门对上报的项目资金申请进行审批后,通过系统传递至相关科室或项目负责人;主管部门对上报的项目资金申请进行审批后,传递至学校领导[6]。
(五)做好数据标准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确保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涉及学校众多部门,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业务系统,因此需要构建一个统一的数据标准。
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数据标准制定工作:一是实现预算业务数据标准统一。为了有效避免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不完整的问题,学校应明确财务部门是预算业务数据的归口管理部门,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来规范和约束各业务系统,保证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二是建立财务和业务系统之间的双向沟通机制。可以通过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之间的双向沟通机制,实现业务系统中预算数据与财务数据之间的双向转换,保证预算编制工作更加科学、合理。三是建立预算管理一体化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在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学校应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密码应用安全管理”等相关要求。四是制定学校预算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运行和维护管理办法[7]。通过完善信息安全保障制度,明确职责分工,落实责任到人,加强对信息系统运行、安全和保密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审计,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同时,要加强对操作人员、授权人员、开发人员等岗位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只有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才能保证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运行的稳定、可靠。
四、结语
预算管理一体化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学校作为财政资金使用单位,应当积极参与到一体化建设中,一方面要以财务会计制度为基础,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另一方面要积极配合财政部门的工作,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流程和制度体系。因此学校作为财政资金使用单位,应当主动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积极参与到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 汪德芬,侯令坤.浅谈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面临的现状与对策——以平利县为例[J].西部财会,2022(03):44-46.
[2] 张晶,赵洁.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中小学校会计辅助核算的运用[J].时代商家,2023(24):73-75.
[3] 杜长市.中小学校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的探讨[J].商业故事,2023(02):148-150.
[4] 王晓凤.预算管理一体化平台下学校会计核算的影响[J].财经界,2023(18):120-122.
[5] 赵志宏.预算管理一体化下中小学财务管理的优化研究[J]. 知识经济,2023,650(22):45-47.
[6] 凌亚.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施对公办学校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会学习,2023(23):49-51.
[7] 陈星亦.预算管理一体化对学校财务管理的影响[J].南北桥,2023(16):94-96.
[作者简介:袁昭(1990—),女,汉族,湖北钟祥人,大学本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学校财务管理。]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