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二十大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并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如今,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只有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才能弄清楚“什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什么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命题,才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关键词:共同富裕 新发展阶段 习近平经济思想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0-031-02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自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英勇奋斗,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条件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只有深入理解新发展阶段这个概念,才能弄清楚“什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什么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命题,才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一、新发展阶段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条件
(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辟出了崭新的现代化道路,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广阔天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进程。我们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显著成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新道路秉持人民至上的观念,坚持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通过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直面“四大危险”和充分应对“四大考验”,通过党纪国法,严肃了政治纪律,营造了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态环境。”[1]确保我党始终成为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和永葆生机活力的伟大政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及变化,深刻把握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经济开始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也是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反映出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必须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升”的一般规律。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引领发展,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坚持协调发展补齐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坚持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坚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顺应时代潮流,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坚持共享发展,3LgUNUAIYQ81nRyEEAixM9saBK4WeICTkcBCAuNCZ8Y=不断把“蛋糕”做大,又不断把“蛋糕”分好,解决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
党通过健全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进我国经济基础性和关键性领域改革并取得更大突破。在政治领域,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健全相关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充分保障了人民的合法民主权利。在社会领域,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手段,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人民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强了人民团结奋斗、勠力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宏愿。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解决,把困扰中国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从历史上消除[2]。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人民宣告党的政治宣言已成功实现,从而更加主动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党的十九大在更高起点上科学规划,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明确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坚持把推进共同富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吹响了全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冲锋号”,鼓舞团结全体人民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征程上,有许多艰辛挑战和重大风险,这就要我们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发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为人民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奋斗下去。
二、实现共同富裕的困难挑战
(一)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立足新发展阶段,把握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就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中存在的主要矛盾,科学地判断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如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经过坚持改革开放,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持续发展,很多产业都成了世界的前沿,工业水平越来越高,它是中国社会生产状态阶段性变化的体现。但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还需要我们始终关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提出的新要求,人们的生活质量正在得到改善,对社会公平和正义更加关注,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也出现了阶段性的新特点。所以,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经济上取得更高质量的发展,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实行全方位人民民主,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始终如一地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针对我国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问题,要努力推动和有效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给大多数人“向上流动”的渠道更加畅通,促进共同富裕,要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与比例,努力建设中间大、两端细小的橄榄型社会收入分配结构,逐步达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二)在发展中逐渐缩小贫富差距
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了新难题、新挑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发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斗争精神,勇敢地应对经济建设中的困难。
第一,要缩减城乡发展差距。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格外严重,农村发展不足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农村居民收入相比城镇居民的劣势还在扩大。其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依然明显。医疗机构、医疗人员、医疗资源在农村一直滞后于城镇。从教育的角度讲,尽管我国的城乡教育事业产业已经有了将近20年的飞速发展,而农村学生升学率明显低于城镇,反映出城镇和乡村地区的教育还有很大的距离。
第二,要坚持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在各区域人民生活水平的比较中,东部城市的就业总量和工资水平一直领先于其他城市。共同富裕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要坚持系统性思维、以长远的战略导向推动各个区域协同联动、创新发展,统筹多个领域集体变革作为战略支撑。区域经济所涉及的领域最多,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如果不能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就不能如期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要立足新发展阶段,把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处理好“点与面”的区域关系,从区域发展布局层面就推动跨区域一体化建设和共享发展机遇,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更好地释放国内市场内需潜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
(一)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坚持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就是要促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科学发展。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一项重大挑战,也是一项艰巨任务,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来看,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怎样理解理论,在实践中如何处理,无不面临着一系列的新课题。在高速增长向多维性高质量发展阶段过渡时,已经不能只靠以量取胜了,而是必须执行更全面的策略,纵横捭阖于多种经济战略之中,总揽全局,才能不断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美好生活需求[3]。在高质ISA2tik9EUWHD9jKJ9baRQ==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是当下的基本遵循,只有明确我国社会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才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才能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到更多人民群众。
(二)坚持走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冲击下,单边主义、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势力抬头,越来越多的矛盾和危机即将爆发。合作共赢、携手与共是各个国家维护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最佳选择。中国共产党既维护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为人类和平幸福的永恒事业而奋斗,始终坚持平等相待,友好交流,以最大诚意和包容的态度解决矛盾,倡导各个国家都走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将世界建设成持久和平的大家庭。应对全球治理的新难题,党倡导“一带一路”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与沿线国家共享发展机遇、共担风险挑战、共建公平秩序,打造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用发展的成果优化个体利益,维护和保障本国人民利益,进而给其他国家的人民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党所领导的现代化建设代表着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其发展思想始终以人民中心,是以实现人民的自由而全面进步发展为指向的。在坚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目的下,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建立起符合时代潮流、基于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充分利用资本促进资源、核心要素高效配置,又严格管控资本肆意生长、使其不偏离市场秩序和社会生产的目的,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实现共同富裕就始终不能脱离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4]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追求富裕是每个国家的现代化目标,然而越是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发达的国家,其社会两极分化、社会割裂就越严重,就难以实现共同富裕。我国人口规模巨大,对于发展的资源条件与发展动力的要求也很大,这是我国的国情。我国充分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始终秉持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庞大的人口规模团结起来集中力量办大事,把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鲜明价值底色,把共同富裕作为重要特征,见证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把握历史主动、占据着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道义制高点。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本质体现,因此,我们始终应以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不断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地造福于全体人民。[5]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发展的同时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一是要办好让群众安心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二是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人们生活的安全网,也是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必须全面建成覆盖全体人民,城乡协调的城市,让多层次、多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得到了合理保障。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健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本质区别,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本就是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的有机整体,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秉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和不断深化我国收入分配体系,进而达到全体人民物质极大丰富、生活极大满足和自由全面发展的共同富裕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 秦华伟.新发展阶段推进共同富裕研究[D].中共重庆市委党校,2022.
[2] 宋才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主要特征[J].贵州民族研究,2023,44(02):134-140.
[3] 金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04):518.
[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5] 韩喜平,王思然.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同富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04):23-29.
[作者简介:刘昊燃(1998—),男,黑龙江大庆人,汉族,黑龙江大学2022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