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加快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党中央对新型智库建设做出系列部署,山西省新型智库建设快速推进。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新型智库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期。当前,山西省正处于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把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的硬道理贯穿到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国家重要综合能源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在新时代强国建设中担负着重大使命,迫切需要加快现代新型智库建设,为山西省率先蹚出转型发展新路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山西省智库虽已取得长足发展,但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着力推动解决。建设现代新型智库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多方面探索和创新。要把智库建设与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高度统一起来,以服务党委、政府决策为宗旨,以政策研究咨询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现代新型智库。
关键词:新型智库建设 全新机遇期 决策咨询服务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10-011-03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着眼改革发展聚智聚力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随着时代发展,智库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智库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思想理论水平,影响着各级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能力。当前,山西省正处于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把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的硬道理贯穿到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国家重要综合能源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在新时代强国建设中担负着重大使命。迫切需要加快现代新型智库建设,造就一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富于改革创新精神、善于提供决策咨询的专家队伍,为山西省一步一个脚印蹚出高质量发展新路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山西省新型智库发展现状
近年来,党和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步伐不断加大,加之公共政策专业化特点逐步显现,中国智库已初步形成了以官方、半官方智库为核心,民间智库作为有益补充的多元化发展新格局。智库的地位日益凸显,功能定位也从专业性、学理性为主的研究机构向参与国家及地方决策的真正意义上的智库模式转变,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到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中来。山西省各类智库贯彻《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按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新型智库解惑释疑、研判方向,提出、分析、解决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功能和作用,在提供决策咨询和政策建议、积极引导舆论、启迪公众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新型智库数量爆发式增长
近年来,山西省新型智库建设快速发展,以“智库”冠名的单位纷纷成立。其中,发挥作用较强、影响力较广的是具有“官方、半官方背景”的智库。这类智库主要由各级党政研究室、党校等构成。在省级层面,山西省委确定了省社科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委党校等重点智库,省人大、省政协也成立了相应的智库,省政府特别加强了省政府参事室的力量等;各大专院校在现有的学科专业研究和人才资源背景下成立了研究中心或研究基地等;另外还有取得社团法人资格的“民间”智库,比如山西省智库发展协会等。此外,一些新的服务主体与组织形态也大量涌现,许多知名咨询机构积极介入智库产品提供,以华为、百度等为代表的大数据、互联网公司,正以强大的数据资源及数字运算能力,成为资政服务的供给者。总的看,山西省新型智库建设呈现出数量迅速增长、形式多样并存的发展态势。
(二)智库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山西省大多数智库功能主要体现在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决策服务,或配合完成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任务等。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经历了极不寻常的发展历程。各类智库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五句话”总体要求、“一个指引、两手硬”“四为四高两同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两个基本实现”“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山西答卷”等重大战略部署,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坚持面向经济社会实践主战场,就数字化建设、创新创业生态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为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多维度智力支持和服务,推出了一批具有综合性、战略性、高价值性的决策咨询报告,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支撑。比如山西省社科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山西决策建议》、省委党校的《研究报告》、太原市社科院的《并州智库》、太原市委党校的《领导参阅》等,均定期报送相关领导。省、市两级党委、政府的研究机构和厅局所属研究部门,依托熟悉政策、与政府部门联系紧密的优势,也通过固定的内刊提供决策服务。
(三)智库综合影响力持续扩大
山西省部分智库机构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报告会、讲座培训会等,在研判形势、阐释理论、解读政策、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山西省社科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每年召开两次全省经济形势分析暨政府系统智库建设座谈会,邀请省委政研室、省政府研究室、省委党校等部门参加,围绕如何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省委对经济运行的判断上来,如何把决策咨询研究统一到省委对经济工作的部署上来,如何更好发挥决策咨询本职,加强合作交流共建特色新型高端智库,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支撑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各智库注重发挥智库专家优势,帮助地方和企业总结“十三五”、谋划“十四五”,积极与中央、省“十四五”规划有效衔接,组织国内、省内区域经济、城乡规划、能源、农业等各领域专家,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基础上为各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提出富有针对性、科学性、前瞻性的意见建议。各类智库在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的同时,也逐渐成为联系政府和公众的桥梁纽带。
(四)智库人才队伍和制度建设日趋完善
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山西省各类智库在发展过程中加强制度创新,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才梯队。推动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大学智库等人才跨部门流动,形成良好的智库人才格局。智库融合发展正在成为潮流,跨领域、跨学科、跨机构的合作模式不断创新。一些具有“官方背景”的智库积极与人社厅沟通,对职称评审制度进行创新,提高了对决策咨询类成果的认定,特别对得到省部级领导批示的研究成果给予明确规定,极大激发了研究人员的创作力。一些智库积极推动智库融合发展,与国内外高端智库,如北京大学新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等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智慧的联合与跨界的融合,共同为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库力量。
二、山西省新型智库建设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新型智库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党中央对新型智库建设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智库的期许相比,全省智库建设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在成果有效转化、评价考核机制、人才结构等方面亟待在今后工作中着力推动解决。
(一)相关管理工作和智库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一方面,智库行业底数不清、发展情况不明、界定标准不细、行业布局不合理、政策导向不清晰、规范引导不科学等问题,使得一些智库定位不明,发展滞缓;另一方面,各类智库间的互动联通机制尚未建立,多数智库各干各的,彼此之间有一些交流,但缺乏深度合作,很多时候都是类似问题低水平重复性研究,深度合作、集团作战的模式尚未建立。智库间的合作交流还局限在行业、专业间,存在过度依赖智库负责人的个人能力和影响力的问题,缺少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总体性、全面性、深层次、跨领域的研究合作。
(二)智库人才培养和引进制度亟待加强
随着全省各类新型智库的不断涌现,各新型智库在建设上还存在创新能力不适应、智库专家不够用和用不好、建设步伐跟不上等问题。智库人才数量不足,有的智库与基础研究机构“一套人马、多块牌子”,智库研究人员基本上是挂名的和兼职的。智库人才能力不强,受基础理论研究的惯性思维,对政策把握不准、对实践了解不深,导致研究成果的政策匹配度不高、建议的可操作性不强,有重大决策影响力的成果少。对智库人才认识不高,还存在重学术人才轻智库人才、重学术成果轻智库报告的倾向。究其原因,主要是新型智库人才数量不足,尤其是领军人物和杰出人才稀缺。而新型智库人才数量不足在于培养和引进机制存在短板,既不能系统、持续地培养智库既有人才,也不能有序地引进高层次人才。
(三)智库与决策方尚未形成健康有效的依存关系
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决策方在决策前后运用智库资源对决策的出台和后期效果评价的意识不强,运用智库的制度机制不够完善,致使智库的决策咨询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智库方也存在主动性、针对性不强和能力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比如高校智库在高层次人才、专业设置、信息资料等方面都具有较强优势,但限于高校考核仍以论文、课题等为主,个别高校尚未将智库类研究成果纳入考核体系,而且对其价值评判标准尚未科学设计,导致服务决策的能量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另外,许多社会智库虽然参与公共决策服务的热情很高,但囿于缺乏宏观研究视野,研究成果难以得到决策者的认可。
(四)新型智库研究能力不足与研究成果的评价缺位并存
大多数智库以“经院式”研究模式为主,形成的研究成果与现实存在脱节现象,可操作性不强。一方面,许多智库在服务决策的议题设置上滞后于决策部门,在一些关切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迫切的研究中,提出的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不多;另一方面,有些智库成果侧重政策阐释、解读和理论研究,对策部分缺少前瞻性、预判性和针对性的建议,战略性或可操作性决策咨询不足,无法支撑山西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削弱了智库的影响力,造成决策咨询市场的需求乏力。另外,至今尚未形成一个运用科学有效的智库评价体系,对全省既有的150多个智库开展评价工作。
三、加快推进山西省新型智库建设的思考
建设现代新型智库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多方面探索和创新。要把智库建设与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高度统一起来,以服务党委、政府决策为宗旨,以政策研究咨询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现代新型智库,忠诚担当,勇于作为,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智库贡献。
(一)新型智库建设要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
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学术的灵魂,是新型智库研究和建设的指南。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就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系列论述,是新形势下指导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纲领性文献,为加快新型智库建设提供了根本指南。山西省明确提出要牢记领袖嘱托,扛起时代使命,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山西篇章的时代号召。加快新型智库建设,首要的就是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新型智库建设始终,不断增强智库工作的政治性、时代性、创新性、战斗性,做到立场坚定、观点鲜明、态度坚决。
(二)及时跟进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动向,提升决策咨询服务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要求智库建设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有条件的要为中央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这些都为智库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地方新型智库建设中,密切关注现实需求,提升决策咨询服务能力是各类智库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心所在。提升决策咨询服务能力,要及时跟进党委、政府重大决策动向,以此为引导。首先,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对隐藏问题、走向趋势等进行深刻分析,把调查研究作为智库研究的基本方法论;其次,要创新决策服务,善于运用新发展理念分析先进地区经验,研判基层典型案例,按照“全面融入决策、全面服务决策”的要求,全面提升决策服务能力;最后,要注重运用大数据技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数据应用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运用大数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趋势,智库要善于运用大数据技术提高服务决策的准确性、全面性和科学性。
(三)处理好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的关系
智库作为决策咨询和政策研究机构,更多地关注应用学科和应用研究,在研究方法、传播手段、转化渠道等方面有自身突出的特点和(下转第14页)(上接第12页)规律,不同于一般的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但智库的应用对策研究不能脱离基础研究,学科建设和基础研究是智库对策建议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可以说,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源和流、本和木的关系,基础研究不扎实不深入不科学,应用研究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加快现代新型智库建设要处理好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的关系。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并重,一方面,要深化基础理论研究,为应用对策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支持;另一方面,要以应用对策研究为突破口,带动基础理论研究不断走向深入。比如山西省社科院与相关厅局、市县等开展战略合作,山西省委政研室与山西大学成立省校合作智库示范基地等,吸纳优秀智库人才参与重要会议讲话稿撰写、规范文件起草等工作,采取专项课题委托研究等方式,大幅提升了服务决策的能力,较好地协调了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之间的衔接和转化。
(四)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GjrqMzBAmUEmQOPNilZyGjOl77GuMaSa10i8FaXGqRw=新型智库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大力实施新型智库人lau5LgcE0pOOxgJglpTQfBocfe5Fd+ZN/UOaYVtLln0=才培养计划,利用山西省内高校、省委党校、社科院、中小智库等既有资源,大力培养复合型智库人才和学术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引进国内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智库专家学者、企业家参与山西新型智库建设。积极探索有利于智库人才发挥作用的多种渠道,为人才成长搭台子,创造良好的条件,激发智库人才干事创业的动力与活力。不断提升为智库人才提供专属服务的水平,定期组织教育培训、咨询服务、研讨交流等活动,借助高端智库、党政智库的专家优势,在提升智库人才综合素养中增强对智库成员的吸引力。着力推动职称评定、岗位聘用、人才流动等方面有利于发挥智库人才作用政策的出台,在课题研究、智库报告、第三方评估等事项中制定双向选择机制,充分调动智库人才参与智库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我国新型智库建设者和工作者提供了空前广阔的舞台,也给我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艰巨任务和要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需要新型智库建设者具有超常的勇气胆魄,超强的团结奋斗精神,超凡的智慧引领,超级的战略策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破解难题,这就是当代中国新型智库建设者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和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R].2015.
[2]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负责人就《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答记者问[N].光明日报,2022-04-28.
[3] 李永杰.高质量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12-28.
[4] 李国强.对“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认识和探索[J].中国行政管理,2014(05)
[作者简介:温万名(1974—),男,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政治与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法学理论研究。]
(责编: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