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结构教学评框架下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法治观念”测评实践探索

2024-10-24 00:00谭日新
师道·教研 2024年10期

基于新结构教学评框架下的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法治观念”的测评强调以评促教、以评促学,通过以大概念作为测评方向,以构建真实生活情景作为测评手段,着重落实对“法治观念”的知识、能力、情境和水平四个维度测评学习结果。

一、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法治观念”测评应体现的原则

法治观念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维护宪法权威、践行法律规范、履行法律权利义务的理念、思想和追求。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小学思政课程“法治观念”测评应体现以下原则。

1.体现“立德树人”育人理念原则

“立德树人”是中小学思政课程测评的终极目标,在测评中考查学生法治素养,是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有效途径。结合《标准》和新结构教学评的相关表述可以看出,法治观念的本质内涵是形成具有公平正义感的人格品质,具备严谨的法律责任义务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条文,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以法治思维、法律行为来维护公平正义,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和品质。

2.尊崇“宪法至上”原则

尊崇宪法至上应该是学生必须养成的品格价值观,是学生必备的一项核心素养。新结构教学评中将学生的品格价值观和无认知知识作为核心的知识素养,在对初中道德与法治中也应将“法治观念”的宪法至上观点和知识建构作为对学生学习成果重点考评的内容。

3.无情景不测评原则

新结构教学评注重知识技能在具体情境中的运用技巧,并注重考察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的知识运用技巧。因此,在中小学思政课程学习成果测评中,应注重对学生法律责任与义务的认识与理解的测评,并综合考察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生活情境应用技巧,以测评引导学生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应用,促进学生形成法治素养。

二、新结构教学评框架下思政课一体化“法治观念”测评实践探索

从新结构教学评理论视角看,我们把法治观念的学业水平概括为“认识”“认可”“认同”“认定”四个质量水平,对应学生认知进阶“习得性学习”“应用性学习”“拓展性学习”“适应性学习”。评估学生法治观念的认知进阶水平,一要基于课程目标、法治观念的构成要素和相关的教学内容,二要考查学生在不同类型情境中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不同表现。新结构教学评强调全面评估学生在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的实际增值和发展状况,关注学生综合运用结构化知识分析、评价问题,迁移与实践、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的综合表现。(见表1)。

1.做好命题规划,完善教学评框架

命题规划是新结构教学评“测评”的关键环节,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法治观念”测评,要根据新结构教学评以测评课程标准质量、复杂情境中知识综合应用的要求,科学设计“法治观念”考核新结构多维命题细目表(见表2)。

新结构多维命题细目表分列了框定了课程标准、行为表现、核心素养、应用情境等维度的测评内容,提高了学业水平命题的规范性,促进了教、学、考、评各环境的衔接性、一致性,明确了考试命题改革的正确导向和科学规范。

2.突出核心素养,融入生活情境

新结构教学评框架下的法治观念测评是在对具体的法治生活情景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的呈现,践行以“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的典型特征作为依据,选好题、命好题。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各个学科的本质要求,从表2可以看出,新结构多维命题细目表以结构化的测评要求、情境化的能力导向、一体化的应用标准,满足了新结构教学评一致性原则要求,在考核标准上明确了课程标准、表现,并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明确列示为表现标准,将核心素养以具体情境来反映和体现,达到测评学生法治观念应用能力的目标。

三、新结构教学评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法治观念”测评对学科教学的启示

1.以具体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在思政学科教学中,要通过白板、PPT、文字描述等形式创造仿真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思政观点,提高应用能力,在落实立德树人要求中走得更深更实。

2.以贴近生活引起学生共鸣,促进思政知识的贯输

任何学科的教学效果都离不开学科知识的贯输与掌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经过知识掌握达到具体运用、能力强化、思想建构的过程。根据这一规律,在思政学科教学中,要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场景,以实际场景分解结构化知识,促进学生高效的掌握相关思政知识,并将结构化知识运用或模拟到具体生活场景中,锻炼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思政建构的效果。

3.以实践载体增强运用能力,深化核心素养的形成

如果不经过实践的强化,课堂教学中的内容不会在学生的脑海里存留太久,学生也会在实际生活中忘掉思政教育中形成的观点。因此,在思政教育中,要多创造一些实践活动载体,让学生以实际生活、研学甚至工作场景为载体,对思政观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运用,促进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融合,不断深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注: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视角下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策略研究”(202213985)的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