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德育工作 增强德育实效

2024-10-24 00:00陈进威
师道·教研 2024年10期

目前,小学德育的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先进的评价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核心仍然在于思想道德。我校坚持以“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基本理念,打造了以“学校主导、社区参与、家庭配合、活动驱动”的德育培养体系,将德育工作理念渗透在日常德育工作中。

一、建立德育系统工程,构建“大德育”观

学校构建以校长为核心引领的德育管理体系,并同时设立了专注于学生思想引导的专门工作小组,倡导确立三大核心理念。一是未来观念。教育应该肩负着塑造未来的责任,担负起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二是素质观念。教育应契合“三个面向”的战略方针,聚焦于培养并塑造具备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三是全面观念。积极践行教育宗旨,将教育覆及每位学生,实现对学生整个成长周期的全方位关怀。在此基础上实施“一二三四五”育人工程。“一个中心”:以国家和人民的福祉为最高准则。“两个渗透”:将思想教育工作深度地融合至日常教学及各项活动中。“三个坚持”:保持思想教育、行为规范以及理想教育分别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和序列化的发展。“四个原则”:方法灵活化、形式多样化、内容具体化以及活动经常化原则。“五个结合”:分别实现爱祖国与爱家乡、爱科学与爱实践、爱学校与爱班级、爱师长与爱自己、爱学习与爱劳动等方面的结合发展。得益于领导层对德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我校的德育工作的开展,在实现理念创新的过程中,正逐步走向科学化、专业化及规范化的新阶段。

二、活动驱动,创设寓教于乐的自我教育环境

德育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实践中,这是塑造学生品德不可或缺的路径。在传统的德育路径中,主要依赖于单一的教师说教模式,它向学生宣讲抽象的概念,空洞的道理,德育目标没有内化为学生的实际需要,没有得到学生的心理认同,德育工作变得枯燥乏味,成效难以彰显。我校积极创新为学生打造愉悦的自我探索空间,鼓励学生主动投身实践,在玩乐中探索知识、追求真理、崇尚美德、追求美好。在鲜活的社会生活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得到积极的释放,这种在实践中积极体验的方式,更能促使其持续成长;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道德规范的内化过程,让学生在道德实践中实现自我认知、自我约束、自我创新、自我发展。

三、构建“三结合”互动式教育网络,发挥社区育人功能

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有很多,例如学校、家庭、社会等都有可能对学生的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学生在学校成长,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的帮助,学校教育必须融入家庭与社会,才能发挥德育的整体教育功能。为此,我校积极构建互动式的教育网络,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探索出一条“全员参与,齐抓共管,互动互联”的德育道路,积极调动各方力量,为学生的教育发展提供更多的能量,并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的教育活动,让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能够有质的提升。

1.组建家校协作委员会,打造家长核心团队。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影响作用,定期召开家长会议进行教育经验的交流。家长委员会在这个过程中,承担了较多的功能作用。

2.建立全面家访机制,强化家校互动。学校开展“千师访万家”活动,将教师、学生和家长汇集在一起进行经验交流,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来自父母的关怀,又是学生切身体会到了师长的深切教育,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有帮助。

3.定期召开家长会。学校教育同样离不开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责。一直以来,我们坚持“开成功的家长会”,在形式上求创新,在内容上求实效。家长会的召开,让学校与家庭之间有了信息交流的纽带,促进双方在对于学生成长教育的理念共识。

4.聘请家庭教育专家,加强专家教育指导。专家的引领非常重要,可以深层次地、精辟地向家长传授教育孩子的方法、经验、理念,引导家长走向深入,对孩子的成长与教育有更加深刻的思考。

5.整合社会资源,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社区的教育作用。

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