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合作与通草画传承,拓宽传承路径的新思路

2024-10-24 00:00石智君
师道·教研 2024年10期

在非遗项目中,通草画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得到了不少业内外人士的关注和推广。通草画,大约在1820年左右出现,于1880年达到鼎峰,而后由于照相技术的出现,使得通草画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所以,在今天,通草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比较冷门的一门艺术。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新鲜事物的不断产生和外来文化的冲击,通草画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更多挑战。

一、初识通草

要了解通草画,首先得知道什么是通草。通草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植物。最初的用途是用来治病,其后演变出的用途是生产人造花,再到后面有人把这种植物的茎髓切成薄薄的切片,代替纸张创作水彩画,就成了所谓的通草画。我先谈谈早期我对通草画的一些看法。首先,材料的局限,通草纸并不是传统中的纸浆所制,是纯手工制作并必须依赖原材料——通脱木,原材料的供应是否充足,还有“制纸”的手工艺传承也是一大问题。其次,通草纸的本身也比较脆弱,不能被卷起来,只能平放,如果稍不留神就比较容易弄烂,所以在作画的时候需要非常小心。再者,纸张的大小对于其它画种来说很小,长度一般只有20厘米左右,对创作而言,就有较大的局限性。还有,通草画因为其特性,在清朝时期是属于迎合西方国家的外销商品,所以大多数留下来的通草画都是在国外的博物馆里,在国内的数量有限。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通草画缺少名师支撑,因为通草画在当时是属于民间工匠的手工艺品,所以,没有像其它画种那样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名作留存于世……种种原因,所以早期我对通草画是没有太多认识,提不起兴趣去学习,更别说引领学生去探讨学习以及推动传承。

二、转变观念

2022年6月2日,通草画入选了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在官网公布的关于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2023年6月,通草画被正式列入广州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新增的七个传统美术项目中之一,可谓意义非凡。自此,我突然意识到,通草画已不能仅当一门单纯的技艺来看待,它已上升到历史、文化的范畴,对于美术史、中外贸易史、艺术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而言,均有着深远的研究意义。广州正在培育“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和“创新文化”四大城市文化品牌。而与广州海外交往史、贸易史密切相关的“通草画”便成了香饽饽。于是,我便开始认真审视自己以往对通草画那种带着偏见的观念,决定重新好好认识、学习通草画这一门艺术。

三、探研思考

关于通草纸的脆弱问题,通过向苏昕等少年宫有经验的老师交流探讨,发现在作画的过程中是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来避免的。譬如,用美纹纸粘贴固定通草纸的四周在白卡纸上、用喷壶适当喷水湿润增强其柔韧性等等。而且,通草纸也能反复多次涂洗修改,只要掌握其方法即可。而通关于草画的纸张不大的问题,好处就是创作时间相对来说比大幅的画作要少,自然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构思创作更多的作品,这样便容易积累更多的成果。据了解,通草画在清朝的高光时刻,它是以水彩、水粉为主的,真实再现了我国18、19世纪的社会生活百态,如港口风情、官员兵勇、市井人民、文化习俗、戏剧表演、花鸟鱼虫等。由于采用西方绘画原理,又反映中国本土风情,所以深受当时西方人的喜爱。那么,发展到今天,如何让通草画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呢?我认为,通草画创作在内容、材料、形式上可以进行跨界的尝试。如内容上可以与红色文化、中华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或新时代相关的航天科技、城市风貌、军事武器、体育竞技和媒体娱乐等结合,材料上大胆尝试用国画、油画、丙烯、版画、马克笔和特殊材料等,再采用写意画、工笔画、装饰画、连环画、漫画等形式来表现。除了在内容、材料、形式上进行跨界尝试,我认为还可以在各领域、行业、文化等进行跨界尝试。譬如举办主题赛事、展览,加强馆校、校校的联合探究,和商业挂钩(广府庙会的宣传)等。此外,我希望通草画能纳入专业院校的专业项目当中。这样,便会有更多专业的人才、画作涌现,通草画的传承将会得到更好的成效。现在,署前路小学大部分的学生对通草画都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草画的传承与发展已经有一定的成效。通过宣传和教学,开设通草社团,学生积极参与不同的赛事、活动,在几次的比赛和活动中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