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施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

2024-10-24 00:00梁德明
师道·教研 2024年10期

一、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的设计原则

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设计原则要求实现课程的整合,确保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将各个知识点、概念和技能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强调启发性教学,通过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或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在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系统性原则,确保单元学习目标的内在联系和层次性,并体现学科教学水平、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综合考虑。此外,还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和学习评价中都能发挥主动性和参与性。

二、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结合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以沪粤版初中物理《力和机械》为例,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即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力的基本概念、力的三要素、力的分类等基础知识,还要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强调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为了结合多元化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力的基本概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力的作用和机械的工作原理。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滑轮、杠杆等简单机械来提起重物,观察并记录力的变化和感受使用机械的优点和缺点。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力和机械的关系,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探究问题,如“如何设计一个能够省力且高效的机械装置?”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避免由于力的不合理使用而造成的机械损坏或人身伤害?”等。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和价值。

(二)通过任务活动的设置来完善教学过程。在沪粤版初中物理《神奇的压强》这一单元中,教师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任务,如“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压力计,并测量不同物体对地面的压强”。这个任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a2e313cdf30003d31b4c208d3d694cd4操作,初步体验压强的概念,并学会使用基本工具和方法进行测量。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为什么书包的背带设计成宽带而不是细绳?为什么铁路的钢轨铺在枕木上?”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压强与受力面积和压力大小的关系,同时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对压强有了基本理解后,教师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活动,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任务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验设计和操作技巧,进行科学探究。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锻炼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设计一些具有实践性的任务活动,如“调查当地建筑工地如何确保地基能够承受建筑物的重量”。这个任务需要学生将压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的设计。

(三)通过问题导向学生培养学生科学思维。问题导向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是把需要探究学习的内容转化为若干个“小问题”,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初中物理复习课中有着很广的应用价值,它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激发学生的兴趣,散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枯燥无味的复习中集中精力,聚焦物理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体现物理核心素养。以沪粤版初中物理《浮力与升力》为例,在这个单元中,评价体系应包含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通过课堂测验、作业和小测验等方式进行,确保学生对浮力与升力的基本原理、公式以及应用有深入的理解。实验技能的评价是这一单元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安排一系列实验活动,如测量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探究浮力与物体形状和材质的关系等。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记录能力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设计一些探究任务,如“研究不同形状的气球在空气中的升力表现”或“探究液体密度对浮力大小的影响”等。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在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以及得出结论等方面的能力。最后,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和探究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科学态度,如是否尊重事实、是否愿意与他人合作、是否对实验结果负责等。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