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挖细掘教材文本,找到劳动教育的契合点
教师在备课、研究教材的时候,要注重寻找教材文本中的劳动教育元素,找到语文课堂与劳动教育的有效契合点。《故都的秋》把清晨环卫工人扫街的情形,劳动人民秋天的果实收成的喜悦都巧妙地融入到散文里,增添了劳动色彩;《离太阳最近的树》和《像山那样思考》则从另一角度反映劳动既能创作美好的生活,也会破坏生态平衡,呼吁人类在劳动中珍爱生命、保护环境;《黄山记》课文中对“黄山石工”“药农”及气象站里的“几位年轻的科学工作者”的描写,看似平凡,却是点睛之笔,体现了劳动人民不畏艰险,征服自然,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等等。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在教材中深入挖掘一些有意义的劳动场面,并对其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分类整理。另外,还要将这些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探索其与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在语文课堂上将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讲解。同时还可设置一些与劳动教育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譬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问题的交流和探讨,譬如“劳动场景的描写在作品所是怎样呈现了一定的美学意义?这些劳动场景的描写是否对人物的情感进行了铺垫及对作品深层内涵起到了折射作用?”在学生讨论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们进行总结和归纳,还可撰写相应的文章,以更进一步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深刻感受到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品质、劳动魅力等劳动素养熏陶,以此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脚踏实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劳动价值
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发现劳动之美,同时能让学生领悟到劳动过程所包涵的人类的智慧、劳动技巧和情感表达方式。课堂上,还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树苗生长过程、果农采摘荔枝、小贩售卖荔枝、物流公司储存打包运输荔枝、快递员日夜兼程派送荔枝等相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勤劳、负责等劳动精神。同时,还可让学生们将这些劳动过程诉之于笔端,以写出有关劳动教育的故事,增加劳动教育的魅力。同时,还可让学生对一些大型劳动场景进行认真观察,让他们描写出这些劳动场景中的人物及其发生的劳动故事,对于劳动的重要价值进行独立思考,并且教师可以予以适时指导和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劳动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让学生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及劳动成果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30033df1571e19309ad6d153b0b3705b各种劳动实践,懂得劳动创造生产力、促进社会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念。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写作的形式,深化学生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教师以“劳动教育”为专题进行写作教学,通过写作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挖掘有关劳动的素材,积极参加校内外劳动实践、学习有关的劳动生产技能,并通过对劳动地点、劳动环境、劳动人物、劳动故事、劳动过程、劳动收获等进行记录和描写,提升对劳动的感悟和理解,培养劳动的意识和习惯,增强劳动和创造的能力。
三、持之以恒渗透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渗透劳动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和长期学习过程,不可操之过急,在日常教学中持之以恒地“滴灌”学生的劳动观念。首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让学生对劳动教育的本质和重要价值有正确的认知。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家务劳动、校园劳动、校内实训、参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实习等活动,写出这些活动的场景、过程、故事和感悟。还要让学生学会善于观察、发现身边普通劳动者的故事,感受普通劳动人民的良好品质,不断积累,形成写作素材。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课文中有关劳动的人物、劳动场景、劳动成果等制作成视频、图片或者改编成小故事进行课前1分钟劳动故事演讲,促使学生真切感受劳动的乐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除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倡导学生利用周六日、寒暑假在生活实践中去搜寻家乡有关优秀工匠的案例和故事,并进行实地采访,在采访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这些工匠身上所体现的劳动传承、创新发展的思想,正确认识到劳动的重要价值。同时,还可将学生划分成小组,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互动交流,分享自己采访的工匠故事和优秀事迹,发表自己的内心想法。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