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数学课堂的追问策略

2024-10-24 00:00钟秀红
师道·教研 2024年10期

在三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课堂追问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艺术,体现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主导力,是一种必备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需要经常运用艺术的策略精心设计、实施课堂追问,对症出击,紧扣不放,穷追不舍,让课堂追问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使得教学既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又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让学生的思维与表达都得到提升,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一、递进式追问,激活学生思考

堂简录示例: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一课中,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我:“森林里有好多小动物呀,它们分别有几只?哪种动物比较多?哪种比较少?咱们现在来数一数、比一比,好吗?”(学生们开始数数并进行比较)

学生:“有6只小老虎、4只小松鼠、5只小马、3只小鹿、5只小鸟。”

我:“你怎么知道小鹿是最少的?”(这是他比较后的结论,教师希望他能把思维的过程表述出来)

学生:“小鹿才3只,其他小动物都不止3只。”“小老虎最多,有6只。”“小马比小松鼠多。”

这时,很多老师就顺着学生的回答比较起大小来,开始介绍起大于、小于号来;“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学生无法说出来。如果教师这样追问,就有了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我:“这么多小动物,老师记不住它们的数量。哪位小朋友能想出个好方法,能够一眼看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呢?”

学生:“老师,我想到了,我们可以一个对一个,像我们排队一样,一眼就能看出哪个队伍多。”

我:“怎样一个对一个,能到讲台上来告诉大家吗?”

学生们把小动物的图片在黑板上一一贴上。

我:“你能跟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吗?”

学生:“1只小马对1只小鸟……小马和小鸟都对完了,小马和小鸟同样多。”

二、启发式追问,引领学生思路

课堂简录示例:在学习了一年级下册 “十几减9”的课程后,笔者发现在学生得出了“破十法”“平十法”“想加算减法”等数种方法后,有些方法学生容易算错,例如,由于学生对刚学习的二十以内进位加法还不熟,所以学生用“想加法算减法”时经常出错;“平十法”则有部分学生不明白先减几、再减几;刚学“破十法”算的慢,如摆小棒算“17-9=8”,学生也摆得挺费劲,还要每次一根一根地数出9根来减掉,再一根一根地数还剩8根,总觉得算法还没升华开来。笔者在教学“十几减8”时,笔者使用一种体积较大的物品,让学生数出8个,却无法一次拿走那么多的物品,那么学生就会探索别的方法,从而思考出94068310dc0f5c804f16c956e8467c2925f3f670f46b891e5acb5eadd98754de不同的算法。

三、开放式追问,发散学生思维

课堂简录示例:在教学“得数为0或算式中有0的加减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这样追问。

师:“猫妈妈为小猫准备了好多小鱼,小朋友们能数出盘子里有多少条鱼吗?”

学生迅速答道:“4条鱼!”

师:“那请大家猜想一下,小猫会吃掉几条鱼呢?”

学生们兴致勃勃,跃跃欲试,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猜想,有些说:“小猫吃完了4条鱼。” 有些说:“小猫吃掉了3条鱼,还剩下1条。”有些说:“小猫吃掉了2条鱼,还剩下2条。”还有些说:“小猫只吃了一条”。接下来,教师可以这样继续追问。

我:“大家说说,小猫怎么处理剩下的鱼呢?”

生甲:“小猫要把剩下的鱼放冰箱备着以后吃。”

生乙:“小猫把剩下的鱼拿去分享给其它没得吃的伙伴了。”

生丙:“小猫把剩下的鱼送给它的邻居1人1条。”

师:“同学们能数学算式表达你们的猜想吗?”

学生们就水到渠成地列出了有关4的所有加减法算式:4-4=0,4-3=1,4-1=3,4-2=2,1+1+1+1=4,2+1+1=4,2+2=4,3+1=4,…

正因为老师开放式不设限的追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身处AI时代,固化的知识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只是生搬硬套地教学,那么AI也能替代教师的角色。教师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在课堂中随机应变,抓住时机适时追问,从而在灵动的课堂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习惯,激发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