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随文微写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024-10-24 00:00蔡斌芳
师道·教研 2024年10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其中,“加强平时练笔指导”对“微写作”提出了两个具体要求:一是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微写作”,二是要对学生的“微写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小学语文教材随文微写作是以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为蓝本,伴随课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抓住教材的读写训练点,在“微”上下功夫,进行短而精的写作。随文微写作的提出是对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板块的一个巧妙融合,可说是教师落实语文教学根本目标的一把金钥匙。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教材随文微写作的课堂教学模式?笔者主要从课前预习连词成段、课中文本读写训练、课后随文小练笔三个教学策略进行探析。

一、课前预习连词成段——随文微写作的“前菜”

如果把“随文微写作”比作一席丰盛的正餐的话,那课前预习连词成段便是随文微写作的“前菜”。

课前预习是新课学习的第一步,许多教师都非常重视,在新课之前会布置学生预习。但是,大部分预习都是按“读课文、给课文标序号、划出生字、抄写词语”等一些比较浅层、不用太多思维能力的读写形式展开的。而“连词成段”则需要师生互动,深入文本,进行理解、消化、思考、创新。主要体现在:教师必须熟悉课文,课前深入文本备课,依据学生的实际学情,找到能概括课文的词串(一组生字词或关键词)在课前提供给学生。而学生必须在熟读课文,理解老师提供的词串含义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连词成段微写作(以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用词串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以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完成后,可以要求他们利用课前五分钟在学习小组内互评,教师巡堂并指导点评,学生结合同伴建议与教师的点评进行修改,在修改中反思,以提升自己的思辨与概括能力。教学步骤可以概括为:(教师)深入文本,提供词串——(学生)熟读文本,连词成段——(师生)小组互评,指导提升。

刚开始,课前预习连词成段微写作对于中年段的学生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词串中词语的意思后当堂示范用词串连词成段,学生模仿练习,当大部分学生掌握了这种微写作的方法后,教师便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创作。

例如, 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白鹭》一课,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词串为:适宜、寻常、镜匣、悠然、恩惠、美中不足。学生因为有了之前的训练,所以课前预习连词成段微写作有了如下的文采,既紧扣了文章内容,又写出了自己的理解。

“在作者郭沫若的心中,白鹭就如一首精巧的诗。它的色素与身段配合得十分适宜,但因为它的寻常,让人常常忘却了它的美。你看,在如镜匣般的清水田里,两三只白鹭正在悠闲地垂钓,显得那么和谐自然;晴天的清晨,白鹭独自在枝头站立,悠然自得,显得那么优雅矜持;若在黄昏的乡村能看到白鹭低飞,便是大自然对人们的恩赐!可是,有人认为美中不足的是白鹭不会唱歌,但在作者的心中,白鹭却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一幅诗情画意的水墨画!”

二、课中文本读写训练——随文微写作的“主菜”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教会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强调“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2019年秋季在全国范围开始使用的部编语文教材注重阅读与表达并重,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线,按照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规律,三至六年级每册不仅安排一个习作单元,还在每个单元导读指出读和写的语文要素,指向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部编语文教材的选文都是经典之作,无论是文本的谋篇布局,还是情节的关键处、活动的紧要处、人物言行的精彩处……都是学生随文微写作的“主菜”。而在阅读教学中,找准并切入读写训练点是这个“主菜”的关键。

因此,要求我们教师要细细研读每本教材,明确年段习作目标与教材单元的语文要素,找准课文的读写训练点。在课堂教学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品读重点段落,让学生在文本的字里行间领会文字表达的情意,体会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为“写”奠定基础。也可以适当拓展与课文类似的名篇微片段,提供微写作范例,为写法迁移做准备。接着让学生抓关键词,用思维导图列提纲,在脑海中形成有序的写作网络,再进行不超过十分钟的动笔写作。

写完后,学习小组在正、副组长的组织下进行互评,老师巡堂指导;选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各自修改,反思提升。教学操作步骤为:(教师)研读教材,找读写点——(师生)品读点拨,写法迁移——(师生)小组互评,指导提升。

在这教学策略中,选好训练点至关重要。读写训练点可以是富有表现力的段落、句子、甚至标点。例如,体现人物特点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烘托渲染气氛的环境描写、场面描写,以先概括后具体的总分构段方式,以列举事物的排比句段等的语言表现形式及写作表达方式,都是最佳读写点。

例如,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属于习作单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读);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写)。”此单元由两篇课文与两篇习作例文组成。其中,第二篇课文《刷子李》除了正面描写刷子李外,更侧重于通过徒弟曹小三的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从侧面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人物特点。教师备《刷子李》一课时,可以结合本课的语文要素,把读写训练点放在“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人物特点”上。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品读课文重点段落时,除了学习直接描写刷子李技艺高超的重点段外,更要引导学生关注描写曹小三的精彩段落,感受侧面描写能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甚至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能给读者带来的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学生对文章写法有一定的认识后,可以再拓展其他文章对人物侧面描写的微片段,加强他们对该写法的直观体验。接下来,学生的写法迁移便可以水到渠成了。

三、课后随文“小练笔”——随文微写作的“甜点”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除了大作文之外,还在某些课文后增加随文“小练笔”,意在随时表达见闻、感受和想象,把笔头练熟。写观察发现,写生活感悟,写读书收获……仿写、创写,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就如餐后的“甜点”,多而不单一。从三年级到六年级上下六册书中一共安排了19次课后小练笔。其中三年级6次,四年级5次,五年级4次,六年级4次,再加上课后要求写的“选做”题,一共有26次练笔。从训练的次数看,从中年段到高年段有所递减,但从练笔的内容看,安排有梯度,螺旋上升。

这些小练笔就是“微写作”的一种样态,与教材中的习作单元、单元习作的练习等相互配合,形成一个个训练点来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它不仅是对文本理解的再深入,也是对文本表达技巧的学习模仿。

如:部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文《手指》一课的小练笔:“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学生明确练笔要求后,回到文本再次深入了解作者丰子恺如何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拟人化手法,写出了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与迥异性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梳理出这四个自然段都用了“先概括后举例”的表达方式,采用了拟人、排比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先写手指的姿态,再写手指的不同性格,使读者对五根手指的长、短处了然于胸。这就是作者丰子恺能把看似平常的手指写得生动有趣、深入人心的写作妙招。有了写作技巧,学生先在小组讨论五官的不同特点,再模仿466f05911bdea1855bdd0603e2695cf93ee498f7353ac05edf71ac0329637f1c文本的表达方式给自己喜欢的五官之一写一段话。

写完后,在学习小组互评与全班交流后,学生各自修改,反思提升。简而言之,教学步骤为:(学生)明确要求,回归文本——(师生)梳理技巧,模仿迁移——(师生)小组互评,指导提升。

吕叔湘先生认为学习语言的一般过程,是模仿—变化—创造。他强调:“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对于教材中,无论是概括文章内容的词串,还是读写结合的精彩语段,以及课后小练笔,都是习得写作方法的最好的“微写作”素材。

文本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教师只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将阅读与写作训练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微”上下功夫,进行短而精的随文微写作,才能做到“一课一得,一写一得,得得相连”,学生才能逐步形成“读中悟写,以微促写,以点带面”的习作能力。这样,“随文微写作”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花结果。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小学语文教材随文微写作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2021YQJK286)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王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