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以新课标为引领,贯彻新课程理念,优化教学路径,落实教学目标。笔者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为例,探讨议题式教学实践。
一、根据课程内容,科学设计议题
议题是开展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劣。那什么是议题?议题是在一定的课程知识框架内,与社会生活实践相关,能引发并推动学生开展辨析式学习,能凸显思维多元化和核心价值引领的系列化可议性问题的组合。
1.依据课程标准
第四学段是初中年级段,在该学段课程内容中设置了5个主题,“建设美丽中国”属于“法治教育”和“国情教育”主题,对应的内容要求与教学提示如表1所示。
一般情况下,对于理论性不强的内容,可以将课标议题直接作为教学议题,但“建设美丽中国”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人与自然问题可关注的点也很多,如果顾及到每个点,容易使得课堂结构散乱。因此,在设计总议题时,笔者结合沙溪创建绿美镇区的实践活动,将教学总议题确定为:“共筑绿美沙溪生态梦”。
2.依据教材内容
从教材结构看,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属于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本课一共两框四目,从发展中的人口问题、资源环境面临危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探究实现美丽中国的措施。在解析教材结构后,笔者将教材内容整合为四个课堂活动,分别设计分议题“探寻绿美沙溪”“透视绿美沙溪”“助力绿美沙溪”“展望绿美世界”。这些议题不仅对接逻辑鲜明的学科知识,而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探究活动串联起来,让学生在层层深入中领悟教材观点,理解并认同我国的新发展理念和绿色发展道路,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建设美丽中国。
二、贯彻课程理念,有序展开议题
在确定好议题后,课程理念则为教学设计指引了明确的方向。新课标指出道德与法治学科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育人和成长规律;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深入贯彻课程理念,从“结合时政”“生活为基”“活动多样”“注重实践”等方面开展探索。
1.根据议题,紧扣时政,形成有高度的课堂
新课标指出,“教学要结合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时事进行讲解,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如教学“建设美丽中国”,笔者播放杭州亚运会视频作为议学情境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朗读书本83页相关链接。议学任务:“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都在践行绿色低碳理念,让世界看到了精彩的绿色答卷,这对我国有何意义?”通过视频和文字,引导学生领悟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充分展示中国的大国担当,绿色亚运是承诺和答卷。借助时政新闻,让学生厚植爱国情怀,发挥道法课思想引领作用。
2.围绕议题,贴近现实,烘托有温度的课堂
新课标提到:“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道德与法治课成为有现实关怀的课堂。”
如分议题一:“探寻绿美沙溪”,笔者展示议学情境:(1)学生的朋友圈:周末一家出游,哥哥想去商场玩机动游戏,妹妹却想去沙溪凤凰山公园玩,妈妈选择去凤凰山公园,哥哥很生气,觉得妈妈偏爱妹妹。(2)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沙溪镇的各项数据。议学任务:“你有类似的经历吗?二胎反映我国人口政策有哪些变化?国家调整的原因?数据说明沙溪镇乃至全国人口有哪些特点?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根据课前调查,大部分学生家里都有二胎的兄弟姐妹,关于亲子冲突的问题学生有切身体会,以此情境引出人口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探究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人文关怀。
3.结合议题,创设活动,挖掘有深度的课堂
新课标指出,“教学要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体验活动。正视关注度高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如分议题二:“透视绿美沙溪”,笔者采用古诗引出议学情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视频《凤凰山破茧成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视频《狮窖河华丽转身》。议学任务:(1)演一演:假如你是沙溪镇人大代表,面对因土地欠缺导致经济发展滞后的困境,会建议政府把凤凰山建成工厂还是公园?理由?(2)说一说:沙溪镇在治理狮窖河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经验?沙溪经验若要向全国推广,能否打造更多的滨江公园?理由?(3)列一列:我国制定和修改了哪些有关资源环境的法律?
凤凰山和狮窖河被称为沙溪镇的南山北水,学生非常熟悉。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两难的选择中自我审视,在比较、思考的基础上,认同当地党委和政府在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价值取向。通过演、说、列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沙溪经验能否推广的理由和相关法律,联系加强宪法监督、厉行法治等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层层递进实现知识迁移,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4.借助议题,注重实践,打造有广度的课堂
新课标提出:“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以致用。”
如分议题三:“助力绿美沙溪”,议学任务:(1)“有同学认为既然有了基本国策和政府的有力措施,绿美沙溪就指日可待了。你赞同吗?理由”。追问(2)“作为社会成员,我们能为绿美沙溪做何贡献?”接着展示师生参与绿美校园志愿服务图片。
任务(1)属于思辨性问题情境,引发价值冲突,让学生的理性思维在矛盾冲突中得以提升,自然过渡到自身作为社会成员应该承担的责任。任务(2)属于开放性问题情境,在情境中多角度投放信息点而不给出标准答案,学生思维不受限制,可以多角度分析和解释,从而拓展思维广度,实现知行合一。
三、聚焦课程目标,巧妙升华议题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不同学段特点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本课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如表2。
对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国情,学生在小学已有一定认知,但深度和广度还不够,需要进一步正确引导。据此,笔者制定教学目标:1.通过图片和数据,了解人口、资源、环境国情,认同走绿色发展道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2.通过回顾我国的双碳承诺,感悟大国担当。3.通过分析沙溪镇保护绿水青山的原因和做法,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增进保护环境的法治观念。4.通过分析如何为绿美沙溪做贡献,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笔者升华议题——“展望绿美世界”。欣赏视频《我们蔚蓝的星球》。议学延伸:拍摄“绿美沙溪,你我同行”主题宣传片,并向学校、环保局公众号推送。通过教师寄语,引导学生从绿美沙溪放眼国家和世界,深入理解我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通过带有团队合作和项目任务性质的宣传片拍摄作业,及时评价学生学业达成情况,达到以评育人的效果。
综合来看,实施议题式教学,要以新课标为指引,积极拓展教学路径,努力让学生从“听中学”向“议中学”转变,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