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实施过程的研究与实施案例

2024-10-24 00:00蔡正娟黎敏玉
师道·教研 2024年10期

一、作业简介

(一)作业背景

2021年“双减”政策落地,该政策再次明确学生作业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同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提出: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可见, 基于现实情境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因此,基于课程标准的实施推进和落实“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单元作业是一条减负提质的新思路。本文以人教版二下《图形的运动(一)》这一单元为例,思考和设计本单元的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希望通过提高作业设计和实施质量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作业的效果,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

《图形的运动》这个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轴对称、平移和旋转, 通过对日常生活观察和发现,动手实践去直观认识和感知这些图形运动的现象。因此设计了以下作业内容:1.观察生活实例;2.手工操作;3.亲子游戏;4.创题说理;5口述小结。

(三)作业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

2.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通过实践观察生活实例,充分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之美。

二、案例描述

在作业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确定目标、搭建桥梁, 促使学生去观察大量的生活实例,积累学习的经验,让学生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而多样化、生活化、游戏化的作业较好的引起了学生作业兴趣,通过这些作业的实施让学生充分理解图形运动的概念,感知图形运动的特征。我们收集学生的作业素材,利用课堂的作业展示环节让学生充分表达、交流和互相学习,也激发学生再次参与活动的欲望和完成作业的灵感,促进了学生主动建构空间观念又提高了学生参与数学作业活动的兴趣。

1.作业链接生活,效力师生积累学习经验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是科学的,也是美丽的。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中图形的运动现象,让学生去挖掘生活中图形运动的素材,积累学习经验,丰富数学感知,为建立空间观念做好知识储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开观察和想象,在理解中创作、构造、摆拼,组成一幅幅具有独特创意的主题图。在此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渐形成数学思维,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通过学生的作业感受到学生对图形的运动概念的直观感受和理解,丰富的生活实例让我们更加肯定了实践性作业更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观察细致到位。但是,刚开始也只有大约65%的学生能顺利完成,在这些完成的作业中有大约18%的学生作品是目标突出、富有创意。我们对小部分无法完成作业的学生和家长进行了访谈,他们认为实践作业成为了家长负担,或者因为时间与能力无法完成作业;更有甚者直言这样的作业是数学作业吗?

我们虽然有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有所预设,但是针对这样的反馈,我们还是及时进行了反思并迅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1)与家长做好沟通,简述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2)本单元的操作活动也比较多,为了不让数学作业变成 “手工作业”,失去数学的味道,在作业中加入“考”料——“这是什么运动现象?怎么判断?”让学生在体会出题的乐趣中巩固运动的概念和运动的特征。 (3)作业要及时评价、反馈,利用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充分表达、交流和互相学习,希望借此能激发学生再次参与作业活动的欲望和完成作业的灵感,提高学生参与数学作业活动的兴趣。

2.作业结合游戏,回馈课堂提升学习效果

基于二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在游戏中学数学,更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想学乐学。课余时间较多,布置了亲子游戏,调动家长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他们较大的空间去创作。例如亲子玩飞机棋,石头剪刀布跳方格,摆轴对称图形等,这样的游戏既巩固了知识点,又促进了亲子关系。学生感受到游戏和数学的自然融合,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在专注与欢乐中得到学习的升华。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设游戏的经历,就是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过程。

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及时进行评价、及时反馈, 当天批改之后马上对明天的教学进行重组再备,收集学生的优秀作品,在课堂上作为教学的素材。学生观察的面更广更丰富,更贴近他们的认知水平,丰满了我们的课堂,还减轻我们备课时找素材的负担。我们感叹孩子和家长一起游戏时的创意无限,学生也在为他们的创意作业用在课堂上感到荣誉和自豪。

作业的实施过程,我们以课堂为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 以课后活动为作业实施的主战场,紧靠作业目标和设计意图,收集学生的作品和创意,及时归纳总结,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提升,建立空间观念。到最后有大约90%的学生能参与进来,在大部分学生的作品当中发现学生对生活实例的观察更细致全面,对于手工作品的创作越来越有创意,学生的语言表达越来越完整、流利清晰, 甚至是亲子游戏中家长的参与度也更高了。

三、案例分析

《图形的运动(一)》是小学阶段中学生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学习从直观思维转向抽象思维的单元,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重要的起点,结合学生直观思维的特点,对本单元作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1.在生活实践中培养空间观念,厚积薄发助力建模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除了课堂教学,空间想象能力还需要学生长期地对生活进行观察、实践, 在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下,经常有意识的让学生进行这样的练习,能让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充分感知、操作体验、解决问题的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

2.在作业实践中激发创造力,启迪思维手脑共进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与实施,我们发现,实践性作业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性,增强作业的效果,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的支点,为今后的有效教学打开了新的思路。

3.在家校合作中加强有效沟通,携手共育护航成长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作业的实施效果与家长的支持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在不降低作业质量的基础上,要适当的降低作业完成质量的要求,例如,可以一对一指导个别学生做什么、怎么做;也可以鼓励邻近的学生“一带一”;还可以与家长多沟通,共同探讨作业的实施方法。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一方面能提高作业完成的效果,另一方面,还能促进亲子关系更加融洽,实现校家共育,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空间观念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检验学生是否建立了空间观念,作业的设计实施是一个很重要的载体。通过本单元作业的实施研究,我们更加感悟到单元作业设计实施的重要意义。

【注:本文系2023年广州市海珠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师专项课题“‘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一二年级非书面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编号2023C005)的研究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