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的“探究”其本质是学生解决问题构建新知的过程,是学生亲身去活动、去体验、去参与的过程,学生在主动课堂参与和积极师生互动中获取更多知识、习得更多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所悟有所得,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构建联系生活实际的数学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尝试自主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通过探究解决问题和优化问题解决方案,可以培养学生的明锐洞察力、灵活多变的问题解决能力,在解决问题中强化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从而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质是提升学生获得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学生解决问题后,还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优化问题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思维品质越高的学生学习效率越高,学习过程中获得感越强,因而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以问题为主线,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学生学习氛围相对轻松愉悦,学生容易接受,因而能获得积极学习体验,能够树立良好的自我学习效能感,形成数学学习良性循环。
一、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培养学习能力不仅是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践行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多元化和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等理念。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是为了在学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基础上服务学生的长远发展。首先,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习才能高效,才能提高学业成绩。学生的学习越是积极主动,学习效率越高,学习效果越好,这一点随着学段的提高会越发明显。其次,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是其终身学习,长远发展的根本保障和前提。学会学习,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才能自主学习、坚持学习,发现学习的乐趣。
让学生经历问题的发现、分析及解决,学会探索的课堂,能更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贴近学生学习需求,能有效达成数学课程的育人目标,为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贡献数学学科的力量。
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策略
以问题为主线,通过问题解决驱动学生探索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从“会听”到“会学”的转变。具体而言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优化解答等步骤。
1.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让学生提出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知识储备、思维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要求更高,对学生思维、学习能力的发展作用明显。构建数学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圆柱的体积应用”一节的教学,展示课本情境,让学生产生好奇的想法,让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
2.求解问题,夯实基础
问题解决可以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习得分析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并实现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教师需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和甄选。评价是为了完善学生的问题,提高学生提问能力和表达能力。甄选是为了下一环节探讨数学问题做铺垫。引导学生探究甄选出来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在知识的构建、运用过程中夯实知识、发展思维。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学科素养才能得到发展,学习能力才会提升。
3.优化解法,提升能力
问题得到解决后,引导学生反思问题解决过程有没有可以改进之处。通过对问题解决思路、步骤等方面进行优化,探寻更优、更巧的解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验一题多解,另外可以在对比不同的解法时发展学生思维。具有良好品质思维的学生往往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学习本节内容时,学生已掌握将形状不规则物体转化成形状规则物体的数学方法,对画图辅助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性有较深入的理解,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计算方法,通过动手画图,学生思路会豁然开朗。
三、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思考
本节课引导学生从“经历”过程到“探索”方法,学生从懵懂到茅塞顿开,教学效果比知识灌输更好,学生不仅能高效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学生在经历问题发现、解决、优化过程中,夯实基础知识掌握,思维水平得到提升,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数学教学的要素不外乎教学内容、学生、教师等三个方面,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对教学进行优化,夯实问题解决过程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1.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甄选有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教学才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学生对学习内容兴趣盎然,注意力才能聚焦于学习内容,思维才能被激活,才能提出与价值的数学问题,才有动力、毅力探究问题、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案。以有趣的课堂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去思索,去解决,去优化,当出现不同意见时,他们会迅速改变想法,去尝试。在这节课中,首先把已知条件和情境图出示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去自己解决。带着问题不断地去探索,整节课层层递进,符合了学生学习的特点,有趣有效。
2.让学生做真正的主人
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充分经历知识构建的过程,扎实掌握知识,充分发展核心素养,提升学习能力的目标才能实现。课堂上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思考、表达、争论,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展现思维过程。让学生在不断交流、争辩中深入思考。
3.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学中教师充当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做到相信学生,敢于放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予适当的肯定,赞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思维碰撞产生火花,学生习得的不仅是知识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更是学会怎样与人交流沟通和怎样学习。通过交流学生往往会茅塞顿开,获得灵感,探寻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
责任编辑 黄博彦